薛静洁
摘 要:城市的发展影响和带动着周边村镇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农村。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起点,逐步将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开,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实际要求。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实施因素;建设原则;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21世纪中国农村发展的战略方针,是保证中国顺利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我党的主要任务及奋斗目标。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们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影响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的因素
(一)农业生产水平比较落后。传统的产业生产还没改变,从产业化的要求看,在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上差距很大,生产力水平处于低层次,效益比较差。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收缓慢,长期增收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制约了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投入。
(二)农村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从总体上看,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农民住房无序拆建,进村入院入户道路也没有得到硬化,农民畜禽圈舍乱搭乱建,禽畜散养,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等现象普遍存在,给人一种脏、乱、差的现象,出现"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等问题。
(三)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由于历史原因,农民文化程度比较低,思想保守,开放度不够,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动力都在外地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社会主义新农村重担。另外,农民"等"、"靠"、"盼"思想严重。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由于投入的缺乏,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村级无集体经济,更没有能力投入和运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主要靠上级财政投入,仍然没有找准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资金筹措手段较为单一等。
二、新农村建设是我国今后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村庄是农村社会基本的地域单位和聚居形式,村庄的状况反映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状况
(一)在经济政策方面
土地是农村的根本,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广大农民朋友致富的根本前提。在建设新农村的工作中首要的也是根本的工作是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在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充分开发利用非耕地资源和未利用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前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范畴是主要是指对现有农用地、灾毁耕地和各类工矿废弃地、撤并村庄废弃土地的整理复垦,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适度开发,以及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 通过对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整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可以有效改善传统的农用地利用格局,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改造旧村庄,归并农村居民点,可以有效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土地整理是适应新时期建设高效农业、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抓好农用地管理,为农业深产结构调整创造宽松的环境,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断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
(二)在规划设计方面
首先,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因地制宜地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规划设计。乡村规划建设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村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乡村规划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力求在旧村落改造中注意保护原来风貌,保留原有的城墙、街巷、树木及传统的建筑形式,延续旧村落的历史文脉,使得建成后既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了人们对乡村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
其次,在规划中要注意功能划分合理。乡村规划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乡村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村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乡村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
再次,在因地制宜的同时注意特色和创新的开发,不仅能为规划方案增色,还可以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在整治规划方案时应突显村庄特色,体现乡土气息。许多村庄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风貌、人文风俗景观,这些特殊的发展条件如利用或把握得当,都能形成特色、品味和形象,为村庄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三)在建设方面
在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群众参与,体现民意。村庄整治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为村庄的村民在居住上、工作上及文化需求上提供良好的空间设施和环境。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这是做好整治规划的必要条件,也是规划自身的客观要求。
总之,新农村建设是我国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村庄整治规划要考虑到村庄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我们求真务实,注重经验的积累,借“新视野、新农村”、“小六化”的规划工作思路来指导今后的村庄整治工作,严格按照村庄整治规划的深度来设计,努力将我县新农村的规划建设推上一个更高的水平,从而加快我县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毛崇辉.论试高效生态农业与新农村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7期
[2]王芬娥.郭维俊;马国军;;甘肃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7年02期
[3]邓剑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