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双证书”一体化模式的实施

2015-04-29 10:24杨静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双证书学历证书职业资格

杨静

摘 要: 分析了“双证书”一体化模式的具体实施流程,针对营销与策划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确定岗位群,进而开发出对应的学习领域,并编写配套教材,强化软硬件建设,以及考核鉴定的辅导工作。从而推进“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进程,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职业资格; 学历证书; 一体化教学; 营销与策划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5)01-0046-04

在教育部的倡导和推行下,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制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即,高职学生的毕业,必须获得“双证”。但以学历为主的高职教育,怎样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机制有机整合,推行“双证”互通的一体化教学形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双证书”制度一体化模式

目前,“双证书”一体化模式主要强调“双证”在教学上的有效结合,在具体实施时应对应“双证沟通”的衔接模式,其思路如图1所示:

该模式能够较好地节约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更加充分地利用高职院校的师资和设备。但该模式需要政府多部门联动,社会各行业配合,辐射面较广、统一管理难度较大。“双证”的一体化需要建立在对职业资格证书进行规范管理和合理控制的基础上,这正是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营销与策划专业“双证书”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方案

1. 确定岗位群和毕业要求

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岗位呈现出岗位多元化、方向纵深化的特点,其岗位群描述如图2所示:

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应按规定取得如下证书,达到下列要求:成绩方面,开设的课程都应取得合格的成绩,包括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实践;技能方面,要求能够有效地组织人员推销建设、实施销售渠道系统、建立营销组织、实施营销控制等岗位技能要求;此外,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基本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员沟通技巧、数据收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等。对应营销与策划专业技能证书种类和具体要求见表 1 所示。

2. 开发对应学习领域

接下来,应当确定职业资格证书及其对应的课程,即学习领域。这里,应严格依据营销与策划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开发出对应的基于工作的学习领域,再进行教学进程的系统化设计。依据岗位群对应要求的能力模块,按岗位要求的技能标准及行业规范,进行校企联合的课程设计。其中,应当包括部分职业基础学习领域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用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应用数学、应用文写作、军事理论与训练等11门课程。职业技术学习领域和职业技能学习领域包括市场调查模块、推销模块、营销管理模块、网络营销模块。如图3所示,对应营销与策划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学习领域开发过程。

3. 组织以技能为导向的教材开发

依据课程体系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参考对应营销与策划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的国家规定,按照认知规律、知识相关性、岗位技能和知识要求,针对学习领域开发对应的教材。依据营销与策划专业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开发方法,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所要求知识点的逻辑性,编写出某一课程的对应教材,形成一套既符合国家职业资格要求,又遵循职业教育学科体系要求的教材,教材内容应当严格围绕营销与策划专业的相关岗位技能的具体要求进行编写。

4. 改善师资建设和办学条件

高职院校应加强和完善实训必备的硬件建设,从而保证实训和技能鉴定的基本条件。政府以及各院校应增加投入,建设营销与策划专业实训必须的硬件设施和设备。此外,还应当为教师提供参加培训和下厂实习的条件,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增加“双师”教师比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能够按职业资格证书的国家统一要求,针对对应课程的特定知识点,进行多种教学方式的实践、改革、创新,可以改变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方式,尝试理实一体的新型模式,从而使得学校构建出的学习环境更贴近工作环境和职业岗位。

5. 做好备考的辅导工作

在考试制度方面,考试内容的确定应当保证与技能鉴定规范的具体要求相一致。具体应依据考试标准的理论作为指导,围绕考核目的,理论内容以够用即可,技能、方法要以运用为最终目标。在此基础上,组织技能鉴定的模拟考核,要求学生按岗位要求,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实践技能和技巧。在“双证”沟通制度能够成熟构建之时,将学历考试和技能考核等同化。为了保证学生能顺利通过考核,学院应挑选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双师”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复习指导。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进行“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用工需求转型的必然结果。在进行具体实施时,特别是针对如营销与策划的管理专业,应选择适合双证沟通的模式,从岗位群要求出发确定学习领域,进而编写配套教材,强化软硬件建设,以及辅导工作。做到这一点,不仅要靠高职院校内部改革,还要靠全社会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参考文献:

[1] 林芳. 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在实施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J]. 教育研究,2009(5):194.

[2] 燕晓燕,赵哲,曹永庆. 高职教育双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10(8):110.

[3] 中德职业资格证书合作项目赴德考察报告[EB/OL]. (2010-06-01)[2014-12-01]. http://www.chzjw.com.cn/htm/349/3728.html.

[4] 吴全全. 终身教育导向的德国“双证”一体化模式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6):17.

[5] 韩艳霞,王芳. 高职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践与思考[J]. 开封大学学报,2008(9):69.

[6] 李伟. 用学分库制度实现“双证”沟通的构想[J]. 开封大学学报,2006(3):51.

[7] Lotze,Christine Helga. The German dual system:Formal policy,theory and practice,and legit Imation,What the United States can learn from an apprenticeship model in context[J]. Education+Training,2005(4):305.

[8] Wolf,A. Portfolio assessment as national policy:The national Council for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and its quest for a pedagogical revolution[J]. Assessme Education,1998(10).

[9] 毛波军. 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教育的思路和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6(31):42.

[10] Cynthia,Miller,Idriss. Challenge and change in German Vocational System since 1990[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02(4):30.

(责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双证书学历证书职业资格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职业资格制度的执行困境
浅议高校档案馆提高学历证书翻译效率的对策
适合我国国情的通航飞行员培养模式的探讨
关于国家资格框架的功能探讨
教师落实“双证书”制度的挑战思路与实施策略
常州高职教育园区 “双证书”制度研究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试论“双证书”课程开发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澳大利亚职业资格框架探析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