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专科高职和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分层解析

2015-04-29 09:50:57鄂甜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中职

鄂甜

摘 要 在职业教育体系内,确立各级教育科学合理、层级分明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分层解析中职、专科高职和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教育是为生产领域培养能够完成熟练常规生产的初、中级技术技能人才;专科高职教育是为技术生产领域培养能够应用较为复杂的技术进行熟练生产、并能够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中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应用技术本科是为技术生产领域培养能够综合应用各种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现场实际技术问题、进行生产现场管理和监督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 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目标;中职;专科高职;应用技术本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01-0013-05

2014年5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目标。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委又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目前仍然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层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并就“人才培养层次”提出了明确的“两步走”目标,即到2015年,“初步形成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层次结构更加科学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在职业教育内部,建立从中职、专科到本科,层次结构科学合理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目标。而要构建层次结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确立各级职业教育科学合理、层级分明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既是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也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

本文以“‘科学-技术-生产链条中的人才定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分层解析的横向视角,以英国和欧盟为代表的“国际资格框架”作为纵向视角,对职业教育体系内各级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层解析”,分析各自分工,研究各自人才培养的层次与规格定位,构建从中职、专科高职到应用技术本科,各层次定位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一、“科学-技术-生产”链条中的人才定位

(一)“科学-技术-生产”链条

在当代大工业生产时代下,“科学-技术-生产”这一价值链条构成了现代生产的基本过程[1]。在这一价值链条中,涉及了现代生产所需要的各类型各层次人才,及其相应的复杂社会分工。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各类教育在“科学-技术-生产”链条中都能找到各自相应的位置,相应领域的社会分工成为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教育划分的基本依据。因此,一方面,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各类各级教育应以各自的人才培养定位完整覆盖“科学-技术-生产”这一谱系中的位置,见图1。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由于过于强调“应用工程教育”,造成“应用技术教育”的缺位,以及应用技术人才的过度匮乏。另一方面,各类型、各层次教育要明确所培养的人在“科学-技术-生产”链条上相对应的位置,并据此确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能力结构。

(二)四个基本领域

在“科学—技术-生产”链条中,可以划分为四个基本领域,分别是“科学”领域、“科学—技术”领域、“技术-生产”领域和“生产”领域。在纯粹的“科学”领域中,从事职业活动的人是科学家、理论家,主要负责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等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在“科学—技术”领域,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属于应用工程人才,一般被称为工程师,主要负责应用科学知识进行产品的设计、规划和决策等。在“技术-生产”领域,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属于应用技术人才,主要负责在生产现场解决实际复杂的技术问题,并对生产现场进行统筹管理、指导监督等,也称这类人才为现场工程师或技术师。在“生产”领域直接负责生产工作的人,一般被称为技术员或技术工人。

(三)三个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

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应用技术本科、专科高职都应以“技术-生产”领域为目标,其中应用技术本科应更侧重于技术领域,在“技术-生产”领域中更接近“技术”领域的位置,培养的人才要求能够综合应用各种技术知识解决生产现场一些不确定的实际技术问题、进行生产现场管理和监督等工作。因此要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对一般生产流程、工艺也要有所掌握,同时要求能够进行一般生产实际操作,但不必非常熟练。因此,应用技术本科教育应强调“应用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三个基本特征。其中“应用性”不只是继承性应用,而是创造性应用,不只是对现有知识、技术、方法的应用,而且是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与应用技术本科相比,专科高职教育应更侧重于生产,在“技术-生产”领域中更接近“生产”领域的位置。培养的人才要具备“能够运用较为复杂的技术进行熟练操作”的能力,因此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但与中职教育相比,专科高职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具备胜任当前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而且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具备适应未来发展变化岗位的综合能力。因此,专科高职教育应更强调“实践性”、“技术性”这两个基本特征。

中职教育则直接以“生产”领域为目标,为生产领域培养在生产一线进行熟练常规工作的技术员或技术工人。与应用技术本科和专科高职相比,中职培养的人才能力要求相对单一,对技能力求“规范熟练”,对理论知识只求“必需够用”,因此中职教育应体现“实践性”特征。但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2],部分学生有继续升学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中职教育也应体现“基础性”特征。

二、基于国际资格框架视角

从国际视野来看,发达国家普遍将建立涵盖范围广泛、层级结构完善的资格框架体系作为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英国、欧盟为代表的国际资格框架作为“分层解析”的纵向视角,分析国际资格框架中3~5级资格标准,以期确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职、专科高职和应用技术本科这三个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虽然严格意义上讲,我国中职、专科高职和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与国际资格框架中的3级、4级、5级并不能完全一一对应①,但是三者都是涵盖在3~5级教育范围内,专科高职教育又在职业教育体系内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通过分析国际资格框架中3~5级资格标准,研究其分层的基本理念和趋势,对确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内三个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英国资格与学分框架

2011年,英国在修订原《国家资格框架》(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NQF)的基础上,建立《英国资格与学分框架》(Qualifications and Credit Framework,QCF)。QCF也是目前英国唯一的资格框架。QCF中依据知识水平、应用技能和自主与责任的不同而划分为九级,分别为入门级和1~8级[3]。QCF中3~5级资格标准见表1。

表1 英国资格与学分框架(QCF)中3~5级资格标准[4]

等级 资格标准

3级 能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完成界定清晰、有一定复杂性的任务;

能承担启动和完成工作过程中的责任;

在一定范围内能对工作过程进行自主判断和评价;

能对特定领域的工作运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

4级 能鉴别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界定清楚、具有一定复杂性、非常规的问题;

在广大的、界定清晰的范围内拥有自主判断和评价能力;

能对整个工作过程负责,对相关他人的工作负责;

能对特定领域的工作运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

5级 能鉴别使用相关知识、方法和技能解决众多复杂问题;

能对工作任务的计划、实施过程及自主评价负责;

能理解不同视角、方法和思想流派及背后的原因

(二)欧盟资格框架

2008年4月23日,欧盟议会和理事会正式通过欧盟资格框架(Europe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EQF)。欧盟资格框架中把资格标准分为8个层次,跨越各个教育阶段,能够有效认证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从而促进公民在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教育机构之间的流动,推动终身学习的实现。每一层次分别描述了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的学习成果,即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5]。EQF中的3~5级资格标准见表2。

表2 欧盟资格框架(EQF)中3~5级资格标准[6]

等级 欧盟资格框架3~5级资格标准

3级 知识:某个工作或学习领域的事实性知识、原则、过程和基本概念;

技能:选择和应用基本方法、工具、材料和信息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所需的一系列认知和实践技能;

能力:在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中独立承担责任;在解决问题的特定情境中调整自己的行为

4级 知识:基于某个工作和学习领域广泛背景的事实和理论知识;

技能:解决某个工作和学习领域具体问题所需要的一系列认知和实践技能;

能力:在可能发生不可预知变化的工作和学习情境下,进行自我管理;对他人的常规性工作进行监督,在工作和学习活动的评估及改进中承担责任

5级 知识:具有某个工作和学习领域的全面的、专业化、事实性的理论知识,以及某些跨学科的认识;

技能:具有创造性地解决抽象问题所需的一系列综合性认知技能和实践技能;

能力:能够在不能预知的工作或学习活动中进行管理和监督;审查自己和他人的工作业绩

(三)QCF与EQF的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英国资格与学分框架》和《欧盟资格框架》中3~5级资格标准,可以发现两者具有以下共同点:

1.强调学习结果导向,突出知识、技能和能力三个维度

QCF和EQF均强调以学习结果为标准建立统一的资格系列,即将资格标准表述为学习结束时应达到的学习结果,且均用三个维度呈现。QCF中每一层次的学习成果用“知识水平、应用技能和自主与责任”三个维度表述,而EQF中统一用“知识、技能和能力”形式呈现。虽然QCF与EQF在这三个维度的划分策略上稍有不同,EQF中以更直接的形式强调学习者“独立、负责”的能力与水平,但都涵盖在知识、技能和能力这三个基本要素之中。

3~5级资格标准在这三个维度上呈现的基本趋势有三个特点:第一,从知识维度来看,从3级至5级,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量逐渐增多,学习者应具备更全面宽泛、更综合复杂甚至跨学科领域的知识。第二,从技能维度来看,简单的执行性的、刚性的操作技能含量在逐渐减少,要求学习者创造性的、专业化地完成综合、不确定的工作任务的能力逐渐增强。第三,从能力维度来看,对学习者的团队评价、管理和监督能力要求增强,对具体复杂、不可预知的工作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

2.强调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每一层级的学习者在学习结束时应达到的资格标准均可表述为“能够完成不同复杂程度、不同范围的工作任务”的能力。同时强调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独立承担责任、对个人及相关他人负责的能力,以及对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的能力。

从3级至5级资格标准在“工作任务”方面呈现出的基本趋势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从3级至5级,工作任务的性质上,技术性逐渐增强,复杂程度逐渐提高;刚性的工作任务和日常性的工作活动越来越少,任务的不确定性、不可预知性逐渐增强;第二,从3级至5级,工作任务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要求学习者需要综合运用越来越全面、甚至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更加综合复杂的、弹性化的工作任务;第三,从3级至5级,学习者能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所赋予的责任和权利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对学习者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要求增强。

(四)三个层次职业教育的规格标准

通过以上关于QCF和EQF的综合比较分析,借鉴QCF和EQF中3~5级资格标准确立的分层理念和方法,本文尝试从知识、技能和能力三个维度,构建适合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职、专科高职和应用技术本科这三个层次职业教育的规格标准,见表3。

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构建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三要素分别是:人才类型、人才层次和人才规格[7]。三个要素的统一体构成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人才类型定位是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与其他类型教育相区别的最本质特征,体现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任务分工。人才层次定位是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各自分工,避免各层次职业教育交叉重复。职业教育培养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对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资格标准,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

结合上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三要素,并基于“‘科学-技术-生产链条中的人才定位”和“国际资格框架”两个视角的分析结论,构建我国中职、专科高职和应用技术本科这三个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见图2。

从“类型”要素来看,我国中等、专科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均在“科学—技术—生产”链条中与“技术—生产”相关的领域,都是为生产一线培养劳动者,因此可以说这三个层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均定位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

从“层次”要素来看,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中初级技术技能人才,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这里的层次高低,从表象上看是各层次人才的能力水平、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的高低不同,但本质上却是各层次人才的工作分工不同导致的所要求完成的工作任务的类型、复杂程度、综合化程度以及工作情境的不可预知程度的不同。

对于“规格”要素,即各层次教育毕业生应具备的资格标准,可分为“知识、技能和能力”三个维度具体呈现,前面表3中已经有所分析。综上所述,将职业教育体系内中职、专科高职和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层解析,得出以下结论:中职教育是为生产领域培养能够完成熟练常规生产的初、中级技术技能人才;专科高职教育是为技术生产领域培养能够应用较为复杂的技术进行熟练生产、并能够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中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应用技术本科教育是为技术生产领域培养能够综合应用各种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现场实际技术问题、进行生产现场管理和监督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目标中职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7:06:14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4:45:59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0:48:2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财会学习(2016年19期)2016-11-10 05:45:54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29:17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科教导刊(2016年9期)2016-04-21 02:03:12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