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2015-04-29 06:30:19冷靖
理论观察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体育运动教学

冷靖

[摘 要]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在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上存在较多缺陷,未能贯彻落实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 的指导方针。从教育思想、师资建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以及完善体育设施等多个方面,提高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的效果,推动高校体育教育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体育运动;教学;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0 — 0168 — 02

目前来看,高校中的体育教学还存在许多弊端,虽然在“阳光体育”政策的倡导下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一些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忽视,学生体育锻炼没有好的习惯,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也有所下降,体育生的名额没有随着高校招生名额的扩建而增多等等现象依旧存在。近期频繁出现的大学生由于跑步而猝死的案件,无不在暗示着大学生应该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走到室外去锻炼身体,同时也在警示高校体育教育进一步的革新。

1.开展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意义与要求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青少年肩负着祖国复兴的希望,拥有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奋斗前进的基础,也是实现伟大抱负的革命本钱,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延续。而体育教育是学生增强体魄的重要途径。

根据相关的数据报告得知,虽然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得到提升,但是其身体素质的基本指标却有所下降,比如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力量素质连续20年都有所下降。随着身体素质的下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有所下降,心理失衡、心理承受力差都是一些常见的心理疾病,大学生自杀事件、杀害他人事件时有发生。提高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是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最快捷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程可以加强活动团队的凝聚力。通过一些特定的比赛项目,锻炼团队队员在困难和压力的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参加培训活动的队员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特定任务。让团队队员清楚认识到集体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高校体育工作教育人员要把平衡心理调节,充分发掘发现自身潜能,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在求索的道路上培养创新意识和求索精神,学习与他人更好的协商和沟通,优化人际关系,完善人格魅力,养成积极的进取的荣誉感和价值观。

2现今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教学

在国家全民运动和阳光体育的号召下,高校的体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学校的体育教学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一些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渐完善,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得到重视,但还是存在那么些顽固的因素。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阐述一下不足之处。

2.1设置课程不合理,多种指导思想冲突

现在,许多高校在现有的体育项目上增设了许多其他项目,但是,现在仍然无法满足多数学生的要求,传统的体育项目已经难以满足多数学生的要求,男生喜欢篮球排球等打球类运动,但是女生喜欢羽毛,乒乓、健美操等体育运动。然而因为没有相应的场地器材设施的要求限制,而且因为体育项目受天气影响明显,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开辟新的体育运动以适应当前的高校体育环境。

2.2场馆建设不足,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偏低

调查报告表明,现在许多学校没有基本的体育设施,包括器材和室内体育馆,这就导致雨天等特殊极端气候无法正常上课,气候变化对教学影响很大。另外,实地调查后发现,不少高校的体育教师知识得不到更新,很多年轻教师毕业后便立即上岗,对体育教学这门课存在一些“敷衍”的心理,觉得体育教学不需要被重视。同时学校领导对体育这门课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对体育课程开课状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管理上也流于形式。这样的情况下,体育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3教学方法相对滞后,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教学方法与教学的效率及工作质量直接挂钩。当前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教学中,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评价相当古板,评价内容仅限于体育运动本身,课程掌握情况,教师讲解能力、基本运动方法等方面,而不注重体育教学课程中的其他要求,比如素质教育,求生技能,这就会让学生以为考试永远是放在第一位从而忽略某些其他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平时上课过程中也忽视对学生体育素养上的培养,运动只是纯粹的运动,并没有挖掘运动之下的其他内涵,让学生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

3.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3.1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己经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的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知识,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多参加体育运动以获得相应的荣誉,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和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学生观摩或参与各种类型的体育运动比赛,体验参与的乐趣,以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和参与兴趣。在教学体育理论知识的时候,采取多种方式的教学模式,单一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必然会受到学生的厌恶,增添教学的趣味性是关键。大学生对高科技的实物较为感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科技的力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课堂的质量。学校可以组建各种的项目的体育队,比如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体操队等等来提高学生对体育事业的参与度,丰富学生课后的运动项目。

3.2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学校应“以运动竞赛为中心、以健康为首”,促进大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把增强学生体质,增强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作为首要发展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起比赛第二,健康为主的运动思想:把进取创新提升实际能力作为运动的核心,通过多元化多方向的运动手段,激发学生对参加运动和体育团队的积极性:要开始更正传统的以书本为主的灌鸭式课堂教育方法,多多关心时事政治和体育运动教育,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将体育理念穿插到讲课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育的魅力。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如何运动,还要教会学生怎么采取应急措施。运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对突发情况的正当处理是十分关键的。比如在游泳时脚抽筋了怎么办,运动中扭到脚了怎么处理,人工呼吸怎么操作等等,这都是一些常见的意外情况,而往往因为这些常见问题的处理不当而造成的大祸时有发生。因此,应对突发情况的急救教学时必要的。

3.3大力扶持体育师资发展,更换场馆设备

各大高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基础条件是,有完整的师资团队力量和完善的场馆设备及器材。为此,各高校应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创造优越的教学环境、条件,不断完善高校体育教师的产业化和人性化。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更新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学校的规划应该逐步重视体育馆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尽量优先考虑体育设施,或者学校多于上级部门争取,争取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的资金,充足的资金是完善场馆设备的基础。

3.4发展体育教学训练方法,构造合理健康的评价体系

在高校学习过程中,教学评价一直是必不可少且相当重要的一环,教学评价其实就是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和现阶段我国现有的教学评价标准,对任课老师的课程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评价,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效果做出重要的批示,做一个科学的评价,它既可以为现阶段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效果做出合理的反馈,还可以对现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及科学提高做出不断地调整,便于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做出合理规划。

然而,当阶段的高等学校的教育一直采用的是学生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可是由于学生认识的片面性和对老师的个人关系好坏不一,加上平时的对学习的兴趣和对整个期末评价体系的不够重视,会直接的影响整个评价结果,导致评价的片面和不合理。对教师主体人群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损害了教师的利益,单方面的否定了教师的教学成果。

作为被评价的主体人群,部分教师对整个评价体系持不支持不赞成的态度,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和教师之间得不到合适的深度的交流和沟通,而且,学生和老师基本处于对立的状态,老师作为接受评价的主体人群,只是客观的接受评价,难以对自己的施教方式和教学特点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在这些方面缺少必要的发言权,导致教师在整个评价环节中基本处于弱势群体,因此,单方面的对老师做出批评以要求他们配合学生的评价工作,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而学生作为评价的主要人群,其评价有一定的客观和不准确,很难对教师的教学做出一个较为科学的公正的评价。

3.5组建体育俱乐部

注意抓开头,使学生一进体育馆,就有行为规范。严格规范学生行为,对其进行深刻地思想教育。接着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把体育的内容教给学生去讨论,发扬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的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挖掘学生的优点,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体育运动可以有持续的火力和生命力,不至于流于形式而破坏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经常性地有组织的对学生开展体育俱乐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体育文化的热爱,创造积极阳光的体育文化氛围。

在当前的教育下,学校要坚决贯彻基本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规范,自始至终要坚持学生为主,高效自主的课堂发展模式,创建科学的积极的先进的体育文化氛围和深入的彻底的完善的学生运动状况指导,鼓励和支持学生把假期利用起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俱乐部活动,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思想和意识.。

4结论

通过多种团体项目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团队的核心凝聚力以及团队协作竞争意识培养适合我国体育事业的人才。现阶段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培养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具备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创新性、创造性、组织管理等实践型的人才。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全面做好高校的体育工作,为祖国的接班人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 考 文 献〕

〔1〕徐倩竹.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l0):213.

〔2〕于明侠.高校体育人才模式构建与人才培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104-105.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体育运动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体育运动小常识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16:17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52:08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5:40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