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和
摘要: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铺张浪费的根本是要创建科学合理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所以必须深刻认识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性,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以此营造文明的社会风尚。
关键词: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生活方式;社会风尚
中图分类号:D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15)01-0050-03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总工会机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四风”之中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生活消费中的不良风气。2014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虽然上述讲话和意见是针对领导干部的生活消费和公务用餐讲的,强调领导干部及党和国家机关在生活消费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旨在端正其在生活消费方面的作风。但同时要看到生活消费领域的不良风气已成蔓延之势,应以此为契机,倡导全社会在生活消费上树立文明的社会风尚。不良社会风气的根源是不良生活方式,因此要根治不良社会风气必须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
一、要深刻认识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性
生活方式的含义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生活方式的内容相当广泛,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生活方式是人的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决定了个体社会化的性质、水平和方向。生活方式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层和不同职业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又会反作用于一个人的思想意识。总之,生活方式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因此,社会生活方式是通过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与心理结构的形成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对社会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即世界观的基本倾向。狭义的生活方式即消费方式,包括物质消费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家庭生活、闲暇生活等内容及其特征。我们的分析采用广义生活方式的含义。科学合理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会产生正能量,给社会传递正效应,而不良的社会生活方式则会给社会带来危害。目前我国出现的不良生活方式倾向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带来许多不良社会风气。在生活消费上摆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之风盛行。一些领导干部公务消费之中的奢靡之风起了不良示范作用,上行下效,层层攀比。部分新科贵族、土财主挥金如土,在社交往来、婚丧嫁娶活动中为了炫耀自己的豪门地位恣意浪费。在斗富风气下,一些未富裕的民众也开始跟风攀比,未富先奢。在这种消费文化氛围中,一般民众在亲朋聚会、婚丧嫁娶宴会中也要以有剩饭剩菜才有面子,消费浪费成了一种不良消费习俗。人情消费,如份子钱、压岁钱等,相互攀比,不断攀升,成为一些家庭不可承受的重负。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胜枚举,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据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揭示,我国每年餐饮企业餐桌浪费2 000亿元,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
生活上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铺张浪费,必然反映在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党和国家机关不仅在公务活动中用公款大吃大喝,而且在工作上也追求奢华,兴建豪华办公场所,买进口高档车,出国参观考察等等,巧立名目,乱花三公经费。
另一方面不良生活方式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生活方式病,比如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部分恶性肿瘤,现代医学还难以治愈,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生活方式病,是人们在追求开私家车上下班、坐电脑前完成一天的工作、餐桌上推杯换盏、灯红酒绿的夜生活里度过夜晚时光幸福生活的生活方式过程中产生的,而今生活方式病已经取代传染疾病,成为“头号杀手”。现代人类所患疾病中有45%与生活方式有关,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生活方式病已经不是以老年患者为主,已经有年轻化的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证实,人类的健康寿命问题40%在于遗传和生存的环境条件,其中15%为遗传因素,10%为社会因素,8%为医疗条件,7%为生活环境和地理气候条件,而60%需要靠自己努力,去建设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目前因生活方式病而死亡的人口比例在中国达到67%。在我国已公布的前三位死因分析中发现,在心血管疾病中不良生活方式与生物因素的比例为45.7%∶29.0%,脑血管疾病为43.3%∶36.0%,恶性肿瘤为43.6%∶45.9%,该三类疾病占全部死因的67.6%,换句话说目前有2/3的人死于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与此相联系,生活方式病花去了人们大部分医疗费,据统计,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约占去了70%的医疗费用。如果人们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从中年就注意养生,65岁后少花2/3医疗费。著名的医学家、社会学家诺勒斯说,危害健康的三大疾病,即生活方式病、心理障碍性疾病和性传播疾病。
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要树立的现代生活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生活方式,是一个全方位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从多方面着手。
第一,要有崇高的现代思想文化意识。生活方式受人们的思想文化意识支配。首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是我国公民价值观念的基本倾向。所以,我国公民一定要有为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为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奋斗献身的精神,在个人工作生活中一定要坚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其次,要有正确的消费理念。在当今社会节约资源、科学消费、可持续消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是国家引导消费的指导思想,也是每个消费者应树立的科学消费理念。当前,有人把浪费消费资源,说成是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是完全错误的。扩大消费是指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要平衡,在消费偏低时要扩大消费,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节约资源是为了可持续消费,二者是并行不悖的。浪费资源是破坏可持续消费,进而导致破坏经济增长。再次,要有现代消费文化理念。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蕴涵关系。一方面消费文化包含在生活消费之中,是消费的内容和本质。饮食中包含有饮食文化,穿着中包含有服饰文化,饮酒中有酒文化,品茶中有茶文化,等等。另一方面消费文化与消费生活互为条件。高水平的消费文化必然带来高层次的消费活动,例如知识分子购买书籍,古玩鉴赏家从事艺术品和古玩收藏活动等等;反过来,高文化含量的消费品和消费服务,只有高文化水平的消费者才消费。所以,树立现代生活方式,既要继承传统的优良消费文化,更要及时吸取现代消费文化。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变化,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价值取向、消费观念等消费文化现象。例如,环境革命引发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知识成为最主要的资源;信息化使人们相互交流的空间和时间相对缩小缩短等等。这些消费文化会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中,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价值导向。
第二,各级领导干部、党和国家机关要带头示范。一种生活方式,有从上而下传播的趋势。首先由政界等领袖人物带头,然后向下传播,形成风气。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中山服,成为我国几代人的服饰选择。《韩非子》上有一则记载,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因而全国上下效仿着紫衣,后来齐桓公不穿紫色衣服,全国上下再无人穿紫衣了。据传臭豆腐是因清朝康熙皇帝传旨列为御膳房小菜之一,并赐名“方青”而流传起来。另一方面我国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理应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带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树立良好社会风尚的表率。如今,虽然我国人民的生活富裕了,公职人员仍然要带头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铺张浪费的不正之风。
第三,消费者要自觉树立现代生活方式,营造文明社会风尚。民众是生活方式的主体,因而树立现代生活方式营造文明社会风尚的基础和根基是广大民众和消费者。首先,广大消费者要力戒不良生活习惯,树立良好生活习惯。 保证睡眠时间,不吸烟,维持正常体重,避免过度饮酒,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每天吃早餐,不吃零食,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紧张、过度疲劳,等等。其次,要科学安排消费结构。吃、穿、住、用、行、休闲等各种消费形式要科学安排,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其中特别要注意饮食结构科学、合理、营养平衡,安排好休闲时间。随着劳动时间减少,家务劳动社会化,休闲时间不断增加,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使个人有了可以得到自由发展的时间。马克思说:“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1]所以休闲时间不能只消耗在酒宴、牌桌等吃喝玩乐以及其他不健康的活动中。休闲消费的内容十分丰富,首属文化活动,中国人历来把琴棋书画等文化活动当作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高雅活动。当今文化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利用休闲时间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必然会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参加旅游活动,走万里路,读万卷书,不仅可以放松身心、积极休息,更重要的是能够开阔胸怀,陶冶性情。积极从事体育等各种健身活动。再次,移风易俗,树新风。对于传统风俗习惯,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弘扬优良的习俗,破除落后的习俗,而且与时俱进形成反映时代特点的新风尚。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