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识途:百年逐梦终不悔

2015-04-29 00:44胡勇
党员文摘 2015年10期
关键词:马识途壮歌特委

胡勇

已满百岁的马识途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记忆力惊人。面对家乡来客,老人家兴致勃勃地对着镜头,浓厚的乡音一丝未改:“让我先说一句话,我是马识途,重庆忠县人。我饮长江水长大,我对重庆有着深深的怀念!”在他平静的叙述下,展现了一位老革命家、一位文学大家波澜壮阔的逐梦人生。

少年出峡报国仇

“我是职业革命家、业余作家。”当有人问及马老的职业时,他总是这样诙谐地回答。

1915年1月,马识途出生在重庆忠县长江边上的“马家大院”,紧邻石宝寨。马识途的父亲马玉之曾任四川洪雅县、大邑县县长,他给马识途取了个名字“马千木”。

幼年时,马识途在本家祠堂办的私塾读古书,习语文,深受传统文化浸染。他后来改读新学,进的是一所乡村初级中学,校长是陶行知的学生,倡导“生活即教育”,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不靠训育。

在学校里,因为有中共地下党员作教员,马识途经常能看到来自武汉、广东等地的革命宣传品。“这期间,我深受影响,开始忧国忧民”。

初中毕业后,遵照“本家子弟十六必须出峡”的教诲,马识途乘船东出三峡,去往北平,寻找救国之道。

船过夔门,马识途写了一首题为《出峡》的诗:辞亲负笈出夔门,三峡长风涌巨澜。此去燕京磨利剑,不报国仇不回还。

入党改名“马识途”

马识途考上了北平大学附属高中,学校由一位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开明教授任校长,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1935年,北平爆发“一二·九”学生运动,马识途和同学一起到南京请愿,开始了他参加救国运动的革命人生。后来,他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其间接触到党的外围组织——秘密学联小组的成员。在大学,马识途积极参加抗日进步活动,成为党组织的重点培养对象。1938年,马识途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党仪式上,他把本名马千木郑重改成马识途,“从今天起,我有了前进的方向,识途了!”

从此,马识途长期在“国统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九死一生。他先后担任过县委和中心县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滇南工委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1940年,鄂西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马识途赶赴重庆向上级汇报工作,在那里,他终于见到了周恩来。为了避免马识途身份暴露,党组织安排他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潜伏下来发动和组织学生,后在昆明参与领导了著名的“一二·一”运动。

1945年,马识途从西南联大毕业,被派到滇南做党的地下工作。

随着马识途革命斗争经验的丰富,党组织要他做一个“职业革命家”,担负地下党领导机构中的重要工作。

“这项工作非常危险,要随时准备牺牲。”马识途说。他当时准备了一顶罗宋帽,可以两面戴,一面灰一面黑;还有件可以翻过来穿的两用风雨衣;有两副黑框眼镜和假金架子眼镜;嘴唇上两撇胡子也是为了紧急脱险时可快速刮掉。为摆脱特务跟踪,马识途需要不停地变换身份,曾先后当过流浪汉、小摊贩、教员、生意人,还当过县政府科员。

1946年,马识途奉调到四川,担任中共川康特委副书记,直到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马识途曾在建筑、科学、宣传等部门担任过不同的行政领导职务,直至从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职位上离休。他还曾兼任过四川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等职务。

著作等身的“业余作家”

马识途说,自己的一生,可谓“双栖”。一是“职业革命家”,二是业余作家。其实,他的文学创作讲述的是革命斗争故事,也是革命生涯的一部分。他的作品感情真挚,人物鲜活,题材独特,具有麻辣幽默的巴渝特色,深受读者欢迎,是真正的文学大家。

马识途于上世纪3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单行本20多部,文集12卷,逾500萬字,至今笔耕不辍。其中,《清江壮歌》和《夜谭十记》最为读者知晓。《清江壮歌》取材于他的亲身革命经历,以当时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妇女部长刘惠馨两位烈士为原型,记录了上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故事。刘惠馨就是马识途的妻子,遭叛徒出卖牺牲,一岁多的女儿下落不明。依靠组织和公安部门找了20年,历经坎坷,1960年终于在武汉一对工人夫妇家找到女儿。妻子牺牲后,女儿被他们偷偷收养,长大成人。马识途找到女儿后,不让女儿改回姓马,让她仍与养父母住在一起,侍奉养父母。《清江壮歌》1966年出版后多次再版,已发行了数十万册,英雄的传奇故事感动过一代代读者。

打倒“四人帮”后,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清江壮歌》,开印就是20万册,成为畅销书。

1982年,《夜谭十记》完成,开印又是20万册。《夜谭十记》收录《破城记》《报销记》《盗官记》《娶妾记》《禁烟记》等10个故事,再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社会百态。《盗官记》被姜文拍成电影《让子弹飞》,让马识途更是家喻户晓。

老骥伏枥 心系家乡

马识途16岁离开家乡后,虽长期在外地工作生活,但一直关注家乡的变化。他担任过重庆市作协名誉主席,对家乡的文学事业发展予以支持。

虽已百岁,马识途仍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他还有个“五年计划”,准备再创作一批作品。在采访中,马识途给记者们吟诵了他创作的《重庆颂》:“舰首朝天,雄视西南,气宇轩昂……巨港新开,艨艟蚁聚,汽笛长鸣向远洋。新世纪,待群英竞秀,更铸辉煌。”

(摘自《重庆日报》)

猜你喜欢
马识途壮歌特委
马识途的1938
长安壮歌
抗疫壮歌
《获百零六岁作家马识途封笔告示感作》
西安文理学院王延华教授关中特委旧址写生选
填成语
《楚庄王》:期待壮歌飞鸣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
马识途:子弹飞了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