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文化基础

2015-04-29 00:44:03廖洪兰
理论观察 2015年10期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

廖洪兰

[摘 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具有多维路径,文化建设是其基础路径和现实需要。民本文化、信念文化、竞争文化和法治文化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文化基础。应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培育、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加强农村社会法制建设等方面来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农村社会;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文化基础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0 — 0027 — 02

一、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现实需要

文化环境是一种基于习惯养成基础上的、外在的、多维立体的文化状态。文化环境的优劣、好坏影响着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效果。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现实需要。

受现实状况的挤压,农村社会文化建设还比较滞后,有利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良好的文化环境还没有形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群众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加之农村群众的主体意识与自主意识增强,其对于自身利益的主张也更加的自觉。关于利益的诉求往往是农村工作的核心问题,如征地拆迁、农业直补、低保等直接关乎农民利益的问题,农民都会据理力争,而且往往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讲理讲情没有用,只有“闹”才有利可图,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诚信缺失、急功近利、重利轻义的文化环境。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也造成了农村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农村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农村社会整体的人心浮躁,社会人群之间的心理距离拉大,人与人之间关系淡漠等,形成了一种杂糅着传统社会封闭性、保守性基础之上的盲目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文化环境。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就很困难,不利于其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因而,改变这样一种文化环境,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正气的文化环境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国的物质文明取得巨大成就,国家经济实力也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但不可否认,农村社会文化建设还比较薄弱,表现为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农村文化消费不足和精神水平还比较低等。农村基层党组织也会受到这样一种客观的大环境的影响,从而影响其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改变这种物质和精神相脱节的客观状况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现实需要。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文化基础

(一)民本文化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就是对这一思想的实践设想。在“大同”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都能得到关爱。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权,为人民谋利益是其存在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宗旨。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习近平在《对照检查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 讨论研究深化改进作风举措》中提出:“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2〕中国共产党对广大群众怀有深厚感情,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上,更体现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的执政理念上。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直接打交道,是联系党和群众的纽带,就必须把民本思想放在首要的、基础的位置。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为民谋福利、办实事,如提供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科技培训、用水用电、交通通讯等公共服务。

(二)信念文化

理想信念应该是坚持对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仰,坚持对中华民族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对党的执政基础、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信任,对自己所从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坚持和热爱。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坚定坚持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为党在意农村的事业不竭奋斗的精神动力。有了精神上的支撑,农村基层党组织才会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意识形态中的话语主导地位,可以有效突破多重价值选择的困境,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竞争文化

竞争文化环境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提供动力支持。就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需要剔除农耕文化的糟粕,强化竞争性文化。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深刻的影响着当前的中国农村社会。农耕文化有其精华所在,如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友好互助、重情重义、勤劳勇敢、勤俭节约等。同时,农耕文化亦有其糟粕的部分,如封闭保守、墨守成规、依赖附从、自给自足、以情代法等。总的来说,农耕文化的糟粕部分对我国农村社会的影响更为深远一些,如重情重义成为了农村社会事务处理过程中以情代法的文化基础,封闭保守、墨守成规等文化严重制约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为此,更需要培养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竞争意识,营造农村基层党组织以至于整个农村社会的竞争性文化环境。

(四)法治文化

“法治思维,则是按照法治理念、原则、精神和逻辑进行分析、认识和思考的方式。从根本上说,这种思维是推进公平正义的思维,有利于协调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利益,形成最大公约数。”〔4〕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要求,也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实质。在广大农村党员群众中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是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营造农村社会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利于农村基层党组织依法、顺利开展工作,是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法治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实质,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要求。在广大农村党员群众中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营造农村社会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利于农村基层党组织依法、顺利开展工作,是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文化建设之路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农村社会的话语权,逐步减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腐朽思想的负面影响,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创造宽松、正面的环境。其次,在农村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中环境”。统一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营造做党的基层工作是一件光荣的事的社会环境,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促使广大农村基层群众的先进分子和优秀人才愿意入党、愿意做党的工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能力提供了可能性。同时,要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之间形成做党的工作不是为了私利,而是造福人民群众这样的共识,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再次,在村社营造一个良好的“小环境”。营造村两委班子、农村党员干部之间、党群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两委选举、管理、监督机制,增强村两委班子之间的团结协作;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村两委干部和普通党员之间的感情和联系;通过践行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改善干群关系。

(二)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培育

从自觉参与到主导作用直至最终的形成,良好文化环境的各个环节都是围绕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展开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良好文化环境营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主体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培育。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党性教育、集中干部培训等方式,促使其转变以往那种管理群众的理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其次,要较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自我教育,使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认识新形势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再次,要加强党员干部能力和素质建设,帮助其认清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树立群众观点。

(三)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

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广大农村形成具有市场竞争意识的文化环境。将市场公平竞争的理念进一步深入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意识中,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和带头致富的意识。其次,要建立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竞争上岗的文化环境。在有条件的农村开展公推直选;或者推进支部共建联建,让有能力的人兼任共建、联建党组织的负责人,给其他后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形成压力,从而迫使其自觉搞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再次,要建立完善考评机制,形成恰当压力的工作环境。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考评中引入竞争机制,充分、科学运用基于农村实际而设置的绩效考评体系,给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造成一定的压力,促使其形成干好工作的动力。

(四)加强农村社会法制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要根据时代变迁的现实需求,培养农村社会群体的法治思维。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法律制度体系,在农村社会中形成依法办事的社会环境。要加强法制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和培育农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依法办事的意识,培养其按照法治理念进行分析、认识和思考其身边的现实问题,并通过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影响其行为模式和处事方式,协调农村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推动实现农村社会的公平正义。健全和完善农村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

〔参 考 文 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1095.

〔2〕习近平.对照检查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 讨论研究深化改进作风举措〔N〕.人民日报,2013-6-26(01).

〔3〕丁蓓.深刻把握法治思维的内在特征〔N〕.北京日报,2014-10-31(03).〔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基层党组织
浅谈烟草行业基层党组织融入安全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社会转型视域下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
江淮论坛(2016年6期)2016-12-15 14:04:40
新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研究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4:22:47
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探讨
青年时代(2016年29期)2016-12-09 20:25:54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4:55:27
突出“三个坚持”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0:54:52
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理论导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5:48:28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00:58:47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