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队伍如何走出本领恐慌

2015-04-29 00:44肖慧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师生理论思想

【摘 要】 本领恐慌实质上一种本领危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也面临着严重的本领恐慌,正视现实,加强学习,是走出恐慌的唯一途径。高校辅导员要明确学习意义、增强学习意识,丰富学习内容,提升专业技能,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工作实效,从而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本领恐慌

【作者简介】 肖慧,长江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11-0035-02

“形式主义是中国宣传界显而易见的弊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也不可避免地落入俗套。日常工作、校报网络、氛围营造等方面的“三多”现象不仅造成部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形式主义盛行,甚至助长了“讲究排场、铺张浪费”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若想打破形式主义的思维定势和传统工作模式,关键在于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加强自身学习教育,查摆突出问题,深挖思想根源,切实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学校实际、贴近校园生活、贴近高校师生。

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三多”表现

1. 日常工作中通知多、会议多、文件多

高校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对重要精神和事项的上行下达,这一工作要求把握好时、度、效,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形式来实现。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项工作往往只通过形式单一的通知、会议和文件来完成。对于上级下达的重要指示和文件,往往采用对原文件全文转发的形式来传达,“以文件传达文件”,对其中的理论和精神缺乏切实的学习领会,成了上级文件的“收发室”和“转播台”;对于重要的会议精神和工作事项,通常采取从上到下层层开会的方式进行学习,“以会议落实会议”,导致各类会议种类繁多,但实际效果不大;在对上级通知和文件要求进行反馈时,也基本采取书面文件报告的形式,“以文件回复文件”,没有切实地将文件精神或理论学习成果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使通知要求的最终效果只能通过报告文件的字数多少来体现,导致汇报材料通常字数可观,但以套话空话居多。

2. 校报网络上会议报道多、领导活动报道多、领导讲话报道多

宣传报道是高校宣传思想部门的重头工作,是高校对外展示的窗口,也是广大师生了解学校的平台。而事实上,许多高校媒体的平台作用并没有真正得到发挥,相当多的高校将学校领导的活动、会议和讲话报道频繁地作为校园主页和校报的头版头条,对学校师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报道较少且不够深入。这种媒体镜头对着领导多、对着师生少,报道内容贴近领导多、关注师生少的做法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与师生产生了一定距离,削弱了宣传思想工作对广大师生员工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3. 氛围营造中条幅多、标语多、形象工程多

目前高校在校园活动氛围营造上形成了一些既定套路,如在重要会议的召开和领导人物、学者名人到访的楼宇门庭会专门制作、悬挂条幅以示隆重;在举办大型节日或庆典活动时,除了花重金设计相应的口号和标识、制作海报、大量分发传单,还要通过搭建花坛、拱门、彩旗、空飘气球、巨型喷绘等来烘托气氛。有些活动宣传造势铺天盖地,但内容质量却乏善可陈,参与者没有获得精神收获或素质提升,久而久之对这样假、大、虚空的噱头宣传便产生了反感心态。

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三多”现象的形成原因

1. 开拓创新精神不足,工作方法固化守旧

目前宣传思想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从客观上看,是由于工作机制陈旧,传统套路化模式单一。尽管工作中的检查、评比、达标活动比比皆是,但这些活动的验收程序大都是听汇报和看总结的老套路,验收结果也往往以一份厚实的汇报材料为准,所有前期工作都只能通过后期的书面文字来体现,没有具体可行的对日常实际工作的评价机制,使得基层工作者产生了“会干活不如会总结”的心理,导致许多检查评比活动都只是“落实”到了截止日期之前匆忙应付的汇报材料上。

从主观上看,是由于部分宣传部门工作者,尤其是一些部门领导存在求稳怕乱、安于现状的心态,对日常工作消极应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党员的自我要求意识松懈,开拓创新精神不足。对一些上传下达的工作,有时只是为了简单地传达完成,机械转发,而没有认真学习领会,没有深入思考如何更高质量地将会议精神贯彻到底。

2. “官本位”思想滋生,工作路线脱离师生

从整体上看,受传统社会等级观念影响,高校党政机关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官僚作风,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一对“孪生姐妹”,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部分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好大喜功,喜欢定高指标,搞不切实际的达标、评比、选优,下面就会做足表面文章,搞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究其根源就在于“官本位”思想的滋生,工作没有本着服务师生的理念,没有以师生的需求和呼声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宗旨意识淡化。

从个人角度审视,宣传部门个别领导干部在担任领导职务较长时间之后,权力观发生了偏移。他们认为自己见识广博、决策科学、能力突出,在重大决策过程中独断专行,不愿意深入基层调研论证和征求意见,在考察工作时也只通过听汇报、看材料的方式进行,没有切实地走到师生中间与他们交流恳谈,存在着“沉不下去”、“深不下去”的现象,对校园舆情的调查、分析研究不够全面,对师生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掌握得不够及时。这样的干部往往只对上级领导负责,而并没有以高校的“育人”工作为中心,使得宣传思想工作同高校的现实发展情况、同其他部门院系的实际工作、同高校师生工作学习的现实状况联系的并不密切,甚至出现脱节现象。

3. 主观主义蔓延,工作价值观出现偏斜

从哲学认识论上的思考探源,形式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产物,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显赫自我之心”。个别宣传部门领导干部注重个人得失多于集体和全局,想问题、干工作的立场和角度以自身政绩和利益为主的情况多,考虑集体和师生利益的情况少。由于形式主义能带来“看得见”的效果,导致当下一些宣传部门片面追求“见效快”的形式主义政绩,而对一些需要长期努力、效果内化的工作避而不做。

从实际工作的方法论上考究,形式主义的出现是由于没有处理好“务虚”与“务实”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而形式主义颠倒、割裂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大形式的作用,甚至认为形式决定内容,形式本身高于一切、大于一切,致使形式超出了一定的“度”,变成了与内容无关或无益的东西。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一方面存在忽视理论学习的现象,认为理论学习对实际工作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不能带来工作显效,因此对理论宣传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对理论学习不以为然,另一方面还存在只注重定期刊发理论文章,不重视理论与师生员工思想实际相关联的现象,使理论宣传被架空,成为了师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空洞的文字。究其根源就是宣传工作者存在脱离客观实际的主观主义,不能摆正主观与客观的位置,理顺两者的关系,不能去认识事物内在的客观发展规律,不能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解释事物、改造事物。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仅仅当做知识去学习或背诵,没有真正将理论精髓用于指导日常工作,使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脱离,没有发挥其行动指南的作用。

三、坚持“三贴近”,努力克服“三多”现象

1. 贴近学校实际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首先要贴近学校发展实际,立足于学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办校办教育的社会实际,充分认识学校当前的现实情况,围绕学校教育科研的中心工作,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在学校全局工作中找准定位,科学规划,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推进工作,以实际效果检查工作。要力戒影响工作实效的形式主义做法,工作布署要符合基层实际,便于执行,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将宣传思想工作同其他部门的工作业务、同院系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真实反映学校在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后勤管理、对外交流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成绩和不足,将宣传教育内容充分融入到师生关注度高的学校发展现实中来,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其次,要贴近宣传思想工作自身发展实际,立足于宣传工作在高校整体建设发展中的实际功能和作用,充分认清宣传思想工作当前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教育和引导师生、弘扬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这是一项重要且艰巨的长期工作,尤其在当下单靠宣传部门有限的工作人员恐怕很难出色地完成任务。这就需要我们扩大宣传队伍,加强宣传队伍建设,不仅要将专家学者、高校领导和部门院系负责人吸纳进来,还要动员和号召全校师生党员加入进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树立大宣传意识,增强宣传思想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共同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扫除工作盲点和死角,把宣传思想工作做深做实。

2. 贴近校园生活

高校宣传思想必须牢牢贴近高校校园生活,将工作内容植根于校园生活,从中汲取灵感和养分,才能使宣传思想工作保持生命力和活力。首先,理论宣传工作要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同师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要加强对理论内容的研究和运用,将先进思想和理论融入日常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使理论学习成为全校性的常态化工作。同时要注重对理论的丰富和创新,自觉运用先进理论回答高校师生的问题和困惑,尤其注重丰富理论内涵解答新问题、新情况,切实做到运用先进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理论。其次,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要深入调研师生的思想,把握师生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要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剔除形式主义多、不良影响大的活动,加强文化活动氛围营造工作的管理和规划,杜绝不必要的形象工程,集中力量举办和推广高水平、高质量、实效大、认可度高的优质精品活动,使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真正惠及广大师生。

3. 贴近高校师生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群众路线,树立“以师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为师生服务的工作原则,不仅要求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要紧密贴近高校师生,同时要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扩大宣传队伍,创新形式手段,完善体制保障,全面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向纵深发展。首先,要贴近师生的思想实际,通过解答师生的思想困惑,拉近宣传思想工作与师生的距离,将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学校中心工作和发展全局上来。要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和党性修养,提升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增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服务师生的本领。同时要注重深入基层了解师生的思想困惑和精神需求,有针对性地落实宣传思想工作,提高理论联系实践、指导实践的本领,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师生思想健康发展。其次,当前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网络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形势,校报、广播、橱窗、横幅等传统媒体已不再是唯一能够担当宣传载体的手段。对于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高校学生来说,丰富便捷的校园网、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更有吸引力。因此宣传思想工作要与时俱进,拓宽思路,根据广大师生的喜好和需求开展工作,在利用好传统媒体开展宣传教育的基础上,也要充分发挥师生乐于接受的新媒体的平台作用,加强高校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建设和维护,抢占网络宣传阵地,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创造力,同时结合图书馆、教室、学生公寓、食堂等场馆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宣传工作入脑入心。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如何真正做到“三贴近”,关键在人,尤其是宣传部门领导干部。切实通过教育引导,端正宣传部门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将新闻报道的镜头更多地对准基层、对准师生,更多地倾听师生的意愿和需求,更多地反映师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主动走到师生当中寻找新闻线索,才能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和亲和力,真正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平台和窗口作用。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如何有效克服“三多”现象,关键在制度,尤其是考评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高校宣传思想部门日常工作考评机制,制定出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和措施并严格执行,改变以汇报材料落实工作的现状。建立高校内部以师生为主体的参与和监督机制,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充分利用网络、信箱等手段畅通听取师生意见建议的渠道,为师生提供广泛参与新闻宣传、舆论监督、信息反馈的平台,以师生的满意程度为评价标准,督促宣传部门不断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共同推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师生理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思想与“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