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2015-04-29 09:06陆蓓
北方音乐 2015年11期
关键词:艺术传承发展途径中国戏曲

陆蓓

【摘要】戏曲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将其传承和发展下去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和使命。但是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戏曲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发生了变化,走到了一个危险的瓶颈期。本文从中国戏曲的起源说到目前的发展现状,针对其所呈现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研究,提出了两点较为可行的发展途径,希望中国戏曲能在新时期下也绽放其迷人魅力。

【关键词】中国戏曲;艺术传承;现状问题;发展途径

一、中国戏曲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的戏曲在尧舜禹时代就已经初具雏形。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专业的戏曲表演人员就开始出现了。之后的朝代发展稳定,直到唐朝才因为歌舞的盛行而迎来了第一次的绽放,其中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进入到了宫廷,在上流社会中流行起来。第二次的绽放是在宋朝,由于宋代“瓦舍”、“勾栏”的开创和市民文化的兴起,戏曲以其接近生活的表演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受到百姓的热烈追捧。历代的积累和“南戏”、“北戏”等的风靡促成了宋杂剧的发展与繁荣,其中产生在南北宋之交的永嘉杂剧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为其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接着,中国古代戏曲终于发展到了高潮,迎来了她的鼎盛时期——元代——我们现在所认为的真正意义上的戏曲艺术形成了。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当属元曲在元曲,其体现了质朴的气息和浓郁的民间氛围,并涌现出来许多名家和代表作品,如再到后来来源于宋元南戏的明清传奇,也是戏曲文学的优秀代表,但是风格更加清丽脱俗。到了清代,戏曲更加的通俗易懂,地方戏曲开始发展并繁荣,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剧种,中国戏曲进入了繁荣时期。到了现代,中国戏曲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场面,戏曲种类达到三百多个,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有八个:评剧、豫剧、京剧、越剧、昆剧、秦腔、黄梅戏、晋剧,而且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戏曲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表现方式上,都有一套独具东方审美特色的设定。其历史之悠久、参与者之多、受众之广,都是当今任何一种艺术形态所无法比拟的。

二、中国戏曲的发展现状及传承困境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古代戏曲主要可分为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和清代花部,新中国成立初的统计则显示我国当时的地方剧种总共有300种之多,戏曲艺术之繁盛可见一斑。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娱乐方式也丰富多了,戏曲市场的大面积萎缩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300多个剧种现仅剩百种不到,而在这百种之中,被大众所熟知和接受屈指可数,有很多剧种即使活跃也仅限于农村。放眼全中国,传统戏曲的流传范围很小,而且流传的也只是一些旧的经典曲目,如果没有国家的保护和支持,可能也存活不到今天。但是,不得不说政府的保护政策虽然能保存戏曲艺术一定的文化基础,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因为改制后的剧团运营模式变相地给了演员一种”吃大锅饭”环境,他们在经济上享受国家干部的待遇,收入与表演的场次和受观众的热捧度关系不大,好演员与一般演员的工资待遇的差别也不是很大,所以现在的戏曲工作者只需要一门心思扑在”艺术”创作上,创作出让上级领导满意的剧目即可。而有了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一些剧团在排演哪怕是需要投入百万的剧目之前也从不做市场调研,不在乎观众的反响如何,关注的仅是能否得奖,得什么样层次的奖,很大程度与市场脱轨,丧失了其发展创新的原动力,受众范围越来越小。

在这样的背景和趋势下,处理和解决好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希望其能够不仅仅是在政府的保护之下得以生存,而是能够自主的传承下去。

三、中国戏曲今后的发展前景及途径

(一)鼓励培育戏曲人才

演员是戏曲表演的灵魂,一部压轴戏、一个“台柱子”就有可能带动一个剧种的热度,比如梅兰芳、严凤英、常香玉等大师,还有以赵本山为代表的"刘老根大舞台"的火热,都证明了明星效应确实存在。所以要传承和发展传统戏曲,应先从对演员的栽培抓起。不管是对新演员和小苗子的选拔和培育,还是对在职演员的培训,以及对舞美、造型师、编剧、监制等的培养都要正式正规地做起来,形成一条龙的培育和服务机制,争取培养一批热爱戏曲、素质过硬的戏曲工作人员。各地方政府都应该学习目前在京剧和昆曲方面实施的“名师收徒传艺”工程,在戏曲表演艺术家和优秀戏曲人才之间搭桥牵线,化解名师求徒无人、才子拜师无门的尴尬局面。另外,我们也要好好利用现代传媒平台对戏曲艺术进行宣传,比如多参加一些歌舞类电视节目、承办一些商业晚会、建设自己的网站等,让传统戏曲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营造一种良好的戏曲文化氛围,为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土壤。

(二)引导戏曲表演市场化

要让戏曲艺术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就要维持它本身的生命力,就必须把它放回到市场中去,与时代相融才是长久之计。现在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人民百姓的生活也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戏曲中的才子佳人、父债子还、舍身报国等戏码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价值观念相去甚远,与观众形成不了共鸣,自然就得不到追捧。所以在内容的取材上我们可以更“接地气”一些,创作一些反映现代人生活的剧目。另外在表演方式上也可以借鉴和吸收新的东西,比如在唱腔中融入R&B、Rock等流行音乐的元素,将方言唱白改为普通话,在舞台效果中运用现代技术,在背景音乐中加入电子乐等,使经典剧目焕发新生。只有迎合了大众的审美取向,戏曲表演才能俘获一批观众和追捧者,才能掀起听戏曲、爱戏曲、学戏曲的浪潮,让中国戏曲得以生生不息地传承和发展下去。

四、结语

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仅靠被动地接受保护和扶持并非长久之计,只有主动迎合市场、寻求出路才是智慧的选择。 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戏曲也要以一个新的面貌示人,在继续加强保护和培植的基础上认识到观众的重要性,适当迎合当代人的口味,与时俱进才能永葆青春。

参考文献

[1]朱恒夫.当代中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方略[J].艺术百家,2012,6.

[2]王芳.浅谈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2,6.

[3]徐静冬.中国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四种方法[J].群文天地,2012,7.

猜你喜欢
艺术传承发展途径中国戏曲
昭往彰来——《中国戏曲志》编纂出版工作纪实
“前海”与当代中国戏曲评论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智慧云环境中的“师徒制”艺术传承教学模式研究
少林武术发展途径及建议
艺术传承语境中的民间美术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贵州布依傩戏传承发展研究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