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嘉兴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2015-04-29 07:30张力
工业设计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现状分析

张力

摘 要:工业设计是工业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分析认为嘉兴市的工业设计产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相关政策体系未形成、工业设计企业数量少、生产企业以模仿改良设计为主等问题,提出了明确产业内容,建立统计评估体系,依托工业设计基地,提高工业设计企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等对策。

关键词:工业设计产业;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工业设计产业是引领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先导产业,是产业链中极具增值力的关键环节,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工业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发展工业设计产业的实践表明,政府是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个部委联合颁发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嘉兴市也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意见》,这些举措为嘉兴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也进一步激发了本地工业设计的需求。嘉兴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在工业设计基地建设、骨干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是存在相关政策体系未形成、工业设计企业数量少、生产企业以模仿改良设计为主等问题。本文围绕嘉兴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问题,在现状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形成以下的分析报告和政策建议。

1 嘉兴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现状

1.1 工业设计基地载体作用初显

嘉兴市先后建成了海宁皮革产业工业设计基地、濮院320创意广场工业设计基地、嘉兴市经创工业设计基地、嘉兴市机电一体化工业设计基地、嘉兴市家电家居创意设计基地、海宁市家纺工业设计基地等工业设计基地六家工业设计设计基地。其中,海宁皮革产业省级工业设计示范基地是嘉兴市第一批省级重点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对接皮革重点优势产业。濮院320创意广场是省级工业强县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也是嘉兴市市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该基地对接毛衫产业。这些工业设计基地载体的产业集聚和资源共享作用日益显现。

1.2 骨干企业竞争力提升

位于海宁的浙江美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1年,于2012年5月成功登陆中国A股市场,是国内具有强大研发实力、规模化生产能力的集成灶专业制造商,更是嘉兴市家电家居产业集群的领头羊,公司拥有1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1项、国际PCT专利9项,产品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获浙江高新技术企业、浙江名牌产品等殊荣。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先后被评为省级科技型企业、省专利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这些骨干企业进一步提升了嘉兴工业设计在全国的地位和嘉兴工业设计的国际化水平,打响了“嘉兴设计”的品牌。

1.3 市工业设计协会发挥纽带作用

嘉兴市工业设计协会自成立以来,已拥有72家会员。协会先后举办了“红船杯”工业设计大赛,激励嘉兴市工业设计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组织协会会员进行工业设计走访考察、培训和参观活动,为嘉兴本地企业吸纳先进设计理念、开拓思维提供机会;会长单位新秀集团联合多家企业在上海时尚生活消费展嘉兴展区打造“时尚嘉兴、设计之城”,从多个角度展示了嘉兴市发展工业设计产业的最新文化理念、设计成果;作为协会宣传主阵地的“长三角(嘉兴)工业设计网”与每期发行量5万余册的《工业设计》杂志,服务会员企业形象推广和品牌营销、工业设计产品交易市场培育等重要工作。协会不断优化职能,改进工作,创新服务,有效地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2 嘉兴市工业设计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高度关注,但政策体系不完善

嘉兴市正积极推出规划和相关政策,用以指导和扶持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工业设计的氛围日益浓厚。但是,工业设计产业作为我市最近几年才被逐渐关注的新兴产业,总体上还处于初期阶段。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规模程度和政策法规还没有健全,达不到产业从量变到质变的要求; 二是政府推动与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既需要清楚的观念,也需要可靠的数据,目前嘉兴工业设计产业所涉及的行业不明确,导致了产业内容界定不明确、产业发展指标构建难的双重困境,制约了相关政策体系的健全。

2.2 本地工业设计企业严重匮乏促使设计市场资源外流

企业针对一些内部人员无法完成或来不及完成的产品创新设计项目,往往通过委托设计公司来完成。据调查,嘉兴市区域内从事工业设计企业主要集中在产品包装、广告设计等行业上,而专业从事产品设计创新开发的企业不到10家。根据统计信息,2014年嘉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6862.16亿元,如果工业企业拿出1%的主营业务收入投入工业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就有近70亿工业设计业务的“蛋糕”。而这些设计业务大多流向了上海、杭州、深圳等国内工业设计发达地区,更有实力的企业花高价向国外购买设计服务。

2.3 生产业企业对工业设计需求不足,以模仿改良设计为主

生产企业在新产品研发中通常采用参照国外资料或商品模仿改良、参照国内市场产品加以改进、把原先产品稍加改进、根据客户要求定制设计、购买专利、委托设计机构设计开发等模式。但是,由于各种现实问题的制约,自主原创设计存在较大困难,模仿改良把原先产品稍加改进等设计方式和定制设计成为工业企业普遍选择的设计模式。主要原因表现在: 一是虽然企业普遍重视新产品开发设计,但新产品开发的投入高和投入市场的复杂性,使企业对新产品研发和投入生产非常谨慎; 二是工业设计价值的模糊性,使得企业决策层难以判断工业设计给企业带来的实际价值,绝大部分企业更倾向于技术改造所带来的直观效益; 三是产品创新具有很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等,为了有效规避这些风险,模仿改良设计成为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的设计模式。

3 嘉兴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对策

3.1 明确产业内容,建立统计评估体系,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内容的界定不明确,会直接影响统计指标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导致政府无法确定政策的目标,无法准确地了解政策实施后的效应如何,更无法对工业设计产业的后续发展进行引导。国家11 部委联合发文出台的《意见》基本明确了工业设计的定义,但对工业设计的产业内容并不明确,我市出台的《意见》虽指出了块状经济的发展重点,但未明确给出产业所属的内容,所以具体的发展指标只能以定性为主。工业设计的范围较广,但其主要目的是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工业企业竞争力。因此,在嘉兴市处于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初期,须以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为主线,明确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服务和产品商业推广相关的设计服务两个方面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其他与工业设计相关的服务为次要内容。以上述内容为基础,结合国家统计标准体系,确定产业分类和内容,建立相关数据库和统计评估体系,推导工业设计的产值,评估工业设计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的作用,进而出台扶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后续相关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3.2 依托工业设计基地,提高工业设计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如前文所述,本地工业设计企业严重匮乏促使设计市场资源外流,本地工业设计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亟待提高。现有六个市级工业设计基地,已发挥了一定的载体作用,是吸引大量工业设计企业和人才的“招商引智”工作有力保障。发挥地域优势,在场租补助、新增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邀请上海、杭州、宁波等工业设计发达地区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工业设计企业在基地内成立司或办事处,带动本地工业设计企业快速发展。另外,广告策划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外观包装设计、专利服务和手板模型加工等为新产品研发提供配套服务企业也不容忽视,对入驻企业进行的主题化集聚,使相互发生密切关系的企业集聚在一定的空间内,相互配合与合作,最终达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本地工业设计服务的需求一旦被激活,将减少设计市场资源外流,本地设计服务的价值被认同,吸引更多工业设计企业入驻,形成良性循环。

3.3 重视人才工程,加强人才集聚,提升设计能力

人才的集聚是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设计能力的关键因素。嘉兴市应在引进、培育和激励人才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人才评估体系,将引进国内外高端工业设计人才作为人才工程重点工作;二是完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加强已设立工业设计专业、设计艺术等专业的学科建设,提高工业设计专业教师的产学研实践能力;三是鼓励有基础的设计师参与工业设计师的职称评定,给予获得高级工业设计师职称的人才津贴补助;四是扶持有一定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设计师成立工作室,提升工业设计服务能力;五是组织开展各类工业设计竞赛、优秀工业设计人才、设计作品评比活动,激励工业设计人才,带动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励中柱.宁波发展工业设计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48-50.

[2] 何继江,曾国屏.灵狮模式:社会技术创新促进工业设计创新集群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3):1-4.

[3] 冯春林.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11(01):

110-112.

[4] 刘澄,顾强,董瑞青.产业政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01):196-203.

[5] 王淑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33):

274-275.

[6] 乔芳丽,杨军,侯强,等.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03):268-273.

[7] 陈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背景和战略意义[J].学习月刊.2010(19):6-7.

[8] 李健.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科技产业.2010(04):16-17.

[9] 祝宝良.构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撑体系[J].科技成果纵横.

2010(01):7-9.

[10] 林伯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助推我国低碳经济转型[J].科技成果纵横.2010(01):10-12.

[11] 叶桂林.欧洲研发合作计划的演变及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01):9-13.

[12] 王晓东,刘金声.对城中村改造的几点认识[J].城市规划.2003(11):

70-72.

[13] 王家庭,曹清峰,赵晶晶.自然资源对中国城市化的约束:基于31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2(07):29-34.

[14] 赵燕菁.理论与实践:城乡一体化规划若干问题[J].城市规划.2001

(01):23-29.

[15] 王红扬.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J].城市规划.2000(11):

20-24.

[16] 陈铭.社区规划与传统住区的可持续发展[J].规划师.2000(01):

23-24.

[17] 房庆方,马向明,宋劲松.城中村:从广东看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政策问题[J].城市规划.1999(09):18-20.

[18] 方可.西方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城市规划汇刊.1998

(01):59-61.

[19]张慧姝.产品的工业设计应符合市场需求[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3(03):52-53.

[20]赵真.工业设计:先进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的推器[J].今日浙江.2003

(Z1):27-29.

[21]董少林.对我国工业设计遭遇尴尬的透视[J].改革与开放.2005

(05):14-15.

[22]张海涛,陶涛.漫谈可持续性设计[J].生态经济.2005(03):112-115.

[23]邓纯雅.工业设计能给企业带来什么?[J].中国机电工业.2007(12):

20-21.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