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就业工作二级管理体系的创新机制探讨

2015-04-29 00:44:03张弓长
成才之路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学生就业创新机制

张弓长

摘 要:民办高校的二级管理制度的全面推广是深化素质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性工作。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要想保证大学生的高就业率,民办高校必须要创建完善科学的二级管理体系。学院要以现实的市场经济环境为基础,创建出符合学院自己情况的二级管理体制,保证大学生良好的就业意识与稳步上升的高校就业率。

关键词:二级管理体制;学生就业;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8.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2-0027-01

民办高校中的各个院系作为二级管理体制实施的最基本的组织管理单位,不仅需要贯彻落实科学的教育观念,而且还要落实自身工作的效率,使当代大学生拥有先进全面的就业观,保证民办高校的就业质量。二级管理体制的目的在于利用科学的组织管理模式合理的分配教育资源全面发挥先进管理模式的高效率与高质量。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完善的二级管理体制的创建

二级管理模式的核心工作在于把管理工作落实在民办高校的各个院系的工作中,并将工作重心偏移到各院系并授权管理。在这种情况下,院系可以根据自己院系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自己院系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保证自己院系管理工作的质量。二级管理体制要求学院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促使大学生学到真正的就业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院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学院要从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就业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学院院长要把就业工作放在第一位。每一位学院领导都关注就业动态,在最高领导的带领下,会使得全学院从领导到老师到(及)学生每一个层面都对就业的重要性时刻保持警惕。其次,一支强大的管理工作的团队是保证工作彻底落实的关键性环节。在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工作中,班主任、辅导员、系主任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至上而下的一体化的辅导模式能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帮助。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四年级就业管理部门的辅导老师的任选。一位经验丰富的就业指导老师是学生未来工作生涯的启蒙老师,也是学生取得辉煌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一个完善的二级管理体制离不开明确的制度建设。二级管理体制中,民办高校对自己的资金、人才、硬件设备的支配是相对比较独立的,能够独立发挥自己的工作经验与能力,合理地分配师资力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知识水平。除此之外,学院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设立奖励制度施行《岗位业绩津贴分配实施办法》《优秀就业指导师评选办法》等文件,使大学生就业工作稳步向前推进。

二、科学的教学质量的保障体制

各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建设情况考察成果组成了一所学校未来发展的潜力,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核心考核部分。不仅如此,而且还决定了学校的学生是否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着力培养全方位人才,不仅仅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要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随之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同时,各大高校就国情的需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征,也纷纷创建属于自己的管理模式,既要保证满足社会的需求,也要保证自己的特色不丢失。如今,本人所处的高校是以国家的实际情况为根本,立足于本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调整专业的结构,培养社会型人才。

三、根据地方特殊情况制定特殊的就业政策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就业形势是愈来愈困难。想要缓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民办高校必须要在就业策略上下功夫。二级管理模式要求民办高校从市场环境的研究出发把握市场经济的动向,开发自己的就业市场。首先,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实地走访、开办招聘会等各种渠道争取自己的就业机会。其次,以上海市的就业市场为基础,向全国范围内延伸自己的就业范畴。作为国内少有的几个金融贸易、物流、交通中心,上海特殊的自然条件以及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为广大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不可言喻的帮助。上海在广告、金融、物流、旅游、汽车等各方面急需就业人才。在上海之外的长江三角洲一带,制造业、手工业、商业等都是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也需要大量的社会人才的参与就业。所以,民办高校在扶持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要既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又能保证大学生的就业前景。

四、构建服务型学生就业工作新模式,提升学生就业工作水平

在现代化的经济体制下,民办高校不能把自己的眼光局限在眼前的就业市场上,要在就业工作中抛弃传统的管理观念,建设创新的能够为学生提供真正帮助的服务型的管理模式。民办高校要培养大学生服务的思想,保证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明确的责任制度和奖惩规范是保证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进展的关键性工作,而且有利于创造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民办高校还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意愿,制定合适的知识结构。学院要根据市场条件,以学生就业工作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为关键,制定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为前提,保证学生的良好就业为最终目的,全面推进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占仁.就业形势与高校就业工作实践创新——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个案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01).

[2]陈永华,杨其勇.和谐视域下大学毕业生体面就业的理性思考[J].学术探索,2012(08).

[3]张宇明,王志伟,陈惠章,等.基于BSC的高校就业工作考核体系改进——以Z大学珠海校区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08).

猜你喜欢
学生就业创新机制
成功人生须精心谋划
东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 12:51:22
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机制研究
促进金融院校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探讨
创新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机制研究
青年时代(2016年27期)2016-12-08 21:41:02
“互联网+”时代高校基层党建管理工作创新机制分析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6:42:13
即兴伴奏对高校钢琴学生就业的作用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艺术评鉴(2016年15期)2016-11-29 10:52:21
针对市场需求高校动漫专业教育该如何变革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9:56:19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23:29
我国信访制度缺陷与创新机制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6:57:38
新常态下以创新驱动升级转型的制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