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

2015-04-29 15:21:34徐瑞彬
北方音乐 2015年15期
关键词:与时俱进以人为本

徐瑞彬

【摘要】新课程“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新理念,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热爱民乐。

【关键词】民乐低迷;与时俱进;新民乐;以人为本

长期以来,我国的”民乐低迷”造成学生对自己民族音乐的不了解甚至排斥。而在我国民族传统音乐中所拥有的雄厚的”家底”,在传统音乐资源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在河南省出土的有近9000年历史的骨笛,可以吹奏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它的音准程度令人吃惊。在出土的二十多枝骨笛当中,其中五枝至今还可以吹奏出动听的曲调。各个朝代的代表乐器从河姆渡遗址的骨哨、骨管→陶埙→青铜器时代的编钟→唐、宋时期的琵琶、奚琴→现代的乐器等等,可以说一部民族音乐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历史!民族音乐涉及的知识非常多,一般地说,中国民族音乐包括中国民歌和古代歌曲、戏曲和戏曲音乐,曲艺和说唱音乐,民族器乐、民族曲式等。

怎样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呢?多年来我在这方面不断地思考及进行尝试:

首先要在教授新歌或欣赏乐曲前分析作品。分析时可结合结合地区独特的区域文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使感性与理性得到很好的结合。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了解和喜欢上民族音乐,熟悉不同类型的民族音乐的特点。这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民俗民歌、轶闻趣事,比如:我们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域,对于民族音乐更是信手拈来,纳西古乐、哈尼族、佤族鼓舞、花腰“海菜腔”、傣族葫芦丝……等民族音乐数不胜数,并举一反三让他们也了解其他的不同地区、特色、体裁的民族音乐,如:广西壮族的民族音乐从电影《刘三姐》---壮族无伴奏四声合唱;陕北的信天游—花儿—安塞腰鼓;广东的民乐合奏《金蛇狂舞》《雨打芭蕉》,江苏的《采茶歌》《越剧》、江南丝竹音乐……等等,这些音乐都在同学的生活可见,学生自然而然地便会了解到家乡的民族音乐和其他地域的民族音乐有什么不同,在方言上还是在演唱、表演形式上的差异。

其次也让学生了解到民族音乐是与人民生活、工作、习俗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这些民歌曾伴随着我们先辈春种秋收,伴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伴随着他们的悲欢离合,它们是具有鲜活艺术灵性的生命音符,是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记录,是具有民族吸引力的价值载体。听优美的民族音乐会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乡音之情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第三就是高中音乐欣赏内容可更富广泛性,常常我在上高中欣赏《民歌单元》时,精心设计的课堂换来的只是学生的”哼哼叽叽”或是”打哈欠”,优美的音乐为什么不能换来学生的青睐,使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承认,通俗音乐大行其道,为什么学生置我们优秀的音乐文化不顾,往往练一些经不起时间洗礼的流行音乐。传统民族音乐作品只注重中国风格、中国传统,而缺乏时代的光彩,与当代青年人之间,缺少共同的语言与情感交流,加之丰富的媒体宣传的都是港台、韩流,让民族音乐作品在这之中很难占一席之地,我们音乐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把民族音乐让学生接受、喜爱并提高审美情趣,这需要教师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在选择时课堂素材时,可选择一些融入古典又具现代气息的”新民乐”,如:萨克斯吹奏的《茉莉花》,女子十二乐坊的民乐合奏:云南民歌的《小河淌水》、陈美的现代小提琴,它是现代包装的、中外混合的、视听一佳的。技术与艺术嫁接的、流行化(商业化)的”民乐”,所以它被称为是”新”的音乐类型。让学生在这种新的音乐形式中接受”民乐”,让学生的”民乐低迷”成为新的民乐的拥护者,有意识的把现代音乐和古典音乐结合起来,以上作法的目的在于保留自己民族精髓的同时,对于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同学认识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祖国,提高音乐的审美情趣。

经过音乐欣赏课实践,同学对音乐艺术的鉴赏力相应提高,在期末检测中,大部分同学们能够把陕北地区、江苏地区、西南地区的民歌区分出来,并能哼出一些民歌的主要旋律,同学毕榕荣写道:“我便不再满足那些只具有短暂生命力的流行歌曲,我开始喜爱上那优雅而蕴藏深刻含义的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同学黄蓉则说:“民族音乐使我的情操得到了陶冶,减轻了学习所带来的沉重压力,使我的感情变得更为丰富,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彩!”同学张鹏说“音乐课是提高自己欣赏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对民族音乐了解和鉴赏则是我向音乐圣殿攀登的情感的熏陶与培养,民族音乐让我感到骄傲!”。

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明确地把 “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 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课堂中如何把民族音乐用多种教学方式由教师引导,接触大量的民族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上得到升华。因此我还设计了一系列有关民族音乐的课题《中国乐器---鼓》《从古典到现代—民乐鉴赏》《演绎各民族之花---民歌欣赏》等音乐专题,并且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民歌联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学课堂),本着新课程“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新理念,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热爱民乐,并具有自己独到的对音乐见解,我想这也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所要达到的初衷!

参考文献

[1]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S].百度网站.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名单[OL].

猜你喜欢
与时俱进以人为本
黑龙江民俗文化与边境城市宣传设计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0:41:27
电视台新闻播音创作空间的拓展探讨
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学美术研究
怎样做一名好老师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8:52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9:01:18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7:20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