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学音乐课的演变及现状分析

2015-04-29 00:44胡菁华
成才之路 2015年16期
关键词:音乐课音乐教育中学

胡菁华

摘 要:音乐不仅是人们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教育系统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文章针对普通中学音乐课的演变及现状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中学;音乐课;音乐教育;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6-0046-02

音乐课程是伴随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中小学生艺术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也为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针对普通中学音乐课的演变及现状进行分析。

一、普通中学音乐课的界定及其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了越来越明确的认识。每一个学校都必须认真贯彻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祖国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必须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培养合格人才。艺术教育更是一座桥梁,标志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把多种多样的艺术教育渗透在中学校园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身心的培养,品格的完善,思想的净化等等。

二、素质教育与音乐课的概念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在乎学生可以拿多少奖杯,不在乎每年的高考录取率是多少,它重在培养学生自身的素质,塑造他们完善的人格,凸显他们的个性特征,为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最终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它与应试教育是截然相反的两个范畴。素质分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指人的一些价值观,对社会及各类事物的看法,外在素质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能力所在。

(2)音乐课的概念。音乐新课程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结合音乐教育的特性制定的符合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发展需要的课程,它由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教学几个部分组合而成。音乐课程可以分为国家音乐课程和校本音乐课程。国家音乐课程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安排实施的音乐课,它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课时安排、学期考核等等,都是国家教育部门统一规划制定的。校本音乐课程则是由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政策,并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开发的。当今形势下的音乐课,根据音乐艺术的特点和现代教育的要求,并且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审美认知的规律,主要理念如下: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其实,不管是怎样的教育,怎样的课程,它的目标和本质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给祖国输送优秀的人才,身心健康的人才,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

三、普通中学音乐教育的功能及作用

我国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很早以前,我国就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美”这方面,音乐教育是其中重要手段之一,希望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完善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1)审美能力。著名音乐家李斯特说:“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音乐凭借着它无穷的魅力,在人类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散发着璀璨的光芒,它借助各种音符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并且形象生动地反映着我们的现实生活。音乐的审美功能指的是音乐的感知能力、音乐的理解力、音乐的想象力、音乐的领悟及表达能力。

(2)感知能力。在音乐教育中不是说掌握了乐理知识,就会有好的音乐感知能力。所谓音乐感知能力,即乐感,是靠后天的培养而成的,当然先天条件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乐感包括:对声音长短、高低、强弱的感知能力。比如:有敏锐的音准感,稳定的节奏感,包括对节拍的辨别与记忆;灵活的速度感,包括各种速度的转变;灵敏的音色感,能辨别多种乐器的音色;鲜明的调性感,能辨别不同的调式调性,等等。如果你没有辨别音律的耳朵,那么再美的音乐也是空洞一片。

(3)理解能力。音乐理解能力主要是对音乐的感知、体验、欣赏和认识,是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音乐理解能力表现为对音乐作品内涵的领悟,从而进入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状态。音乐学习需要心理反应过程:感知音乐→开展想象→获得共鸣→认识理解。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实际情境,给学生一个非常宽泛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分析歌曲,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意识。在真情的歌唱中,学生对音乐的分析、理解能力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4)创造能力。音乐是充满着想象的,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可以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勾勒心中所想。音乐是情感的独白,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大胆去创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灵感。所以,现在教师在授课时要多把课堂留给学生,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去放开思维,大胆拓新,发散性地去思考每一个问题。世界上有很多发明家是音乐爱好者,甚至能够娴熟演奏某一样乐器。我们可不可以认为,是音乐激发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呢?

(5)表达能力。音乐虽然不是文字,但是它也是可以交流的,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语言的交流,心理语言的交流。曾听人说:音乐是无国界的。确实,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语言,它超越了国界、民族、地域的界限。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它可以流传千百年,流传全世界,它可以跨越时间、空间,让我们产生共鸣,达成共识。

四、普通中学音乐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有的学校管理层不够重视。在部分学校,音乐课不被重视是普遍现象,只靠音乐教师是无能为力的。但我们可以尽量向学校争取,向学校领导说明:音乐课具有特殊性,要有相应的场地和教学设备。省教育厅发布的《高中音乐教学指导意见》就要求学校应配备音乐专用教室和必要的教学设备,除了常用的键盘乐器之外,还应配置音频音响设备和多媒体电脑,以保证音乐课的正常开设。可如今,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学校管理层不太重视音乐,除非上面有文件下来,要求执行什么活动,或要来检查,才会暂时打个突击,把音乐摆在重要的位置,搞得风生水起,其实不少是表面文章。

(2)音乐教师紧缺。就拿某中学来说,高一17个班级,高二16个班级,高三16个班级,可专职音乐教师却只有一人。这样,导致教师课务繁重,工作压力大,既要教学,又要兼顾社团活动。要是遇到重大活动,更是苦无分身之术。

(3)学生音乐基础薄弱。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在全国推行,可有的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还是不够,导致学生对音乐课不重视。可想而知,他们的音乐基础相当薄弱。他们对音乐知识的积累主要是在小学阶段,进入初中之后,就逐步淡忘,到了高中也就所剩无几。或许有部分学生会在幼儿园或小学阶段接受一些专门的音乐训练,如唱歌、跳舞、乐器,但到了初中阶段,就会因为学业负担重而暂停。这部分学生的音乐知识会稍微多些,到了高中阶段,他们就会成为学校的文艺骨干,或社团活跃分子。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学生都很爱音乐,却不爱上音乐课。问题主要在于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只停留在“流行”之上,对于交响乐、传统的歌剧、舞剧等音乐形式有抵触情绪,认为没有意思,提不起兴趣去学。作为教师,一定要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循循善诱,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观念,促进学生成长。

(4)课程设置不均衡。高中新课程采用的是一种弹性的教学管理方式——学分制。具体规定为每学习一个模块(分别是18或36学时),在考核合格后,可获得1~2个学分。我所使用的湘版音乐教材每个模块均为18学时,学生若修满一个模块即可获得1学分。在日常教学中,音乐课程的必修学分是3学分,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必须学习三个模块,才可以修满学分。采用学分制也是音乐教育的一个创新,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不同知识模块,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此呼吁,课程设置一定要均衡,请把音乐课还给学生。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效果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看见的,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一个慢慢渗透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郭声健.新中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50年[J].音乐研究,2000(04).

[2]金娅琼.对音乐课程总目标的理解[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7).

猜你喜欢
音乐课音乐教育中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