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德
从肥城到宁阳县的公路西侧,陆房深藏在山的深处,其西邻大董庄,西南接肥猪山、岈山,北傍黄土岭、黑峪,东接凤凰山、蛤蟆山。而就在凤凰山下青青的松柏丛中,长眠着178位在76年前陆房突围战中牺牲的八路军战士的英灵。1939年的5月11日,这里曾硝烟弥漫、炮火纷飞,战争从从拂晓持续到日落,八路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与数倍于己的敌酋殊死较量,写下了抗日战争战史上可歌可泣的篇章。
挺进山东 连战告捷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之后,日军开始增强在山东的兵力,组建了第12军,下辖第5、第21、第114师团、独立混成第5旅团、骑兵集团等部,占据了山东大部分城市和交通要道,并开始向农村扩展。
1939年初,八路军115师代师长陈光、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率师部机关、直属队及三四三旅六八六团等3000余人,代号“八路军东进支队”,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命令挺进山东,由晋西开赴冀鲁豫平原,进一步加强山东地区敌后游击战争的力量。
115师东进支队跨过同蒲、平汉铁路,于1939年3月2日到达鲁西地区,先攻占樊坝,又一举攻下潘庄,随后横扫围里、葛石店,破坏了津浦线(泰安、宁阳段),并智取汶上草桥伪据点,俘伪军一个中队,更创下了在泰西群众中广为流传的“草桥阅兵”光辉战绩。
同年4月,陈光、罗荣桓率部挺进泰西,向东平、汶上、宁阳地区发展,他们摧毁了敌人沿汶河设立的全部据点,连续两次击溃日军进犯。至此,泰西地区除了一些主要城镇,大片地区为115师控制。
遭遇重兵强火 被围陆房
八路军115师曾在平型关战役中重创日军,打败日本侵华精锐部队坂垣师团。自平型关大战之后,日军就四处寻觅115师主力,并想方设法一举消灭。日军山东最高指挥官、日第12军司令官尾高次郎中将在得知115师就在山东时,心里又恨又喜。恨的是115师建立的泰西根据地像一把尖刀插入了日军的心脏,并和鲁西樊坝地区联成一片,不仅直接威胁其交通枢纽济南,而且会牵制日军津浦沿线兵力,切断其华北战场的血脉;喜的是此时东进支队立足未稳,妄图集中兵力一举消除心头之患,以报平型关战役之仇。
1939年5月初,日军从济南、泰安、肥城、东平、汶上等17个城镇调集日伪重兵,附有汽车、坦克百余辆及大小炮百余门,分兵9路,对泰西根据地进行合围“扫荡”,以驱逐八路军外围部队。随后在宁阳、汶上、东平、东阿、肥城等县增兵,并抢修公路,实施部队机动,各路同时向泰肥山区推进。
5月10日,115师令686团在内线牵制敌人,其余部队分路向外转移。因敌情突变,共近3000人均转移未成,被围在陆房周围方圆不足20平方里的狭小盆地中。
人在阵地在 寸土不失
日军在百多门炮和十多辆坦克的配合下,摆成铁壁合围阵势向陆房压来。陆房及其附近是一块有10余个村庄的小盆地,东西不足5公里,南北不足10公里,周围是几座秃山,中间是块如同铜盆底般的平地。八路军被围部队机关、干部居多,情形十分危险。但是,该地周围的小山呈环状排布,便于防御。因此,陈光决定依托周围小山构筑环形阵地,坚决固守,待机突围。
作为开辟山东根据地的骨干力量,115师必须树立全局观念,从长远利益出发,尽可能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第686团提出口号:“为了掩护师机关的安全,保持平型关战役的光荣,要人在阵地在,不失寸土!”5月11日拂晓,3颗信号弹刺破长空,日军众炮轰鸣,在硝烟弥漫之中向陆房发起主线进攻。肥猪山是陆房周围的制高点,岈山则是进出陆房的要道阵地,因此,肥猪山和岈山成为敌我必争之地。坚守两山的八路军指挥员连续击退日伪军9次冲锋,并与敌军贴身肉搏,展开白刃战,战况十分惨烈。
兵行险着 夜突包围
夜幕降临,枪火渐息,日军逐渐收缩兵力,并在陆房周围的路口燃起火堆,寇兵顶戴钢盔、手挺刺刀在火光中放哨,机警的敌犬敏锐地窥测着四方。情况紧急,如果今夜无法突围,第二天的战局将更加艰险。代师长陈光作出了重要突围部署:师部和第686团向西南方向突围,津浦支队和冀鲁边第7团分别向东和向南突围。他们请来了当地村民作向导,在他的带领之下,第686团和115师师部沿着岈山村的沟渠小路,隐蔽静肃地向西南方向疾进。
对于此次突围,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万里曾回忆说:“天黑以后,大家分头沿小路突围,我和第115师的一位同志和通讯员一起,沿红山口一条怪石嶙峋的小路摸黑往外突,咬着牙坚持走了八九十里,第二天到达了集合地点东平县无盐村。”至13日,各路突围部队顺利跳出敌合围,陆续到达东平县无盐村,粉碎了敌人围歼八路军115师主力部队的阴谋,同时,毙伤日军1300余人,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七十多年过去了,八路军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至今仍留在陆房人心中,留在泰西、鲁西地区人们的心中。正是陆房突围战的胜利,激励了当年人们抗战的信心,从而打开了这一地区的抗日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