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路径探索

2015-04-29 20:54郑萌
大观 2015年2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职业化本土化

摘要:本文在简要分析社会工作本土化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其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社会工作需要的专业性与传统助人体系之间的冲突,专业社会工作本土化與本土性社会工作之间的概念模糊,国外社会工作的观念和本国的社会支架间之间的问题等等,之后提出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具体实现路径。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职业化

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在西方的发展已有近百余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活动在西方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但是在我国却发展的相当缓慢。可以说,社会工作是西方文化渗透到中国文化的结果。人们对于社会工作这个词语的理解,往往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实际上,它的产生背景与中国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和宗教信仰背景的产生是完全不同的,在实现过程中必然无法将西方社会工作的套路照搬照抄到中国社会工作的运行中来。那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就需要一个逐渐本土化、实用化的过程。因此,在中国发展社会工作必须把西方社会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与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体系。从这一角度上看,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显得极为必要。

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基本内涵

社会工作指的是社会工作者把利他主义为工作向导,运用社会个别案例、社会小型组织、社区服务、行政小组等科学的行动方法从事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服务具有制度性,它是现代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帮助群众解决不同的社会问题和增强人们社会生活能力的一种方法。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将起到保障人民生活、提高社会生活品质以及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作用。社会工作本土化反映出的是一种变化的过程,其反映的是外来的文化进入不同的社会文化区域并适应这一社会文化的要求,所强调的是适应变迁性[1]。当然,社会工作本土化同样也强调主体性,换言之,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站在后者的立场上来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社会工作本土化引进到国内后,逐渐发生本土区域化的特征,它是指社会工作较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工作经验,进入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而逐渐发生变化的现象。不可否认,这些经验特征各异,有整体性的、局部的或细节性的等等。社会工作进入中国的本土化,就是产生于外部的社会工作经验和方法进入中国,并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制度体系相适应,并逐渐产生巨大互影响的渐变过程。

二、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主要困境

(一)社会工作需要的专业性与传统助人体系的相冲突

当前,民间的社会服务机构不断出现,这显然给社会工作服务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另外,十六届六中全会中也提出建立 “宏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的发展方向[2]。双方的相互推动与各大高校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发展策略相呼应,这是积极的一面;但是,人们遇到不同情况的压力与困难还是习惯性地向传统的中国式的助人系统求助,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如何渗透到中国社会救助体系成为重要难题。社会工作在西方对于缓解个人困境和促进社会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被称作社会的稳压器。但处在中国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要靠缺乏经济支持和社会资源供给的工作队伍去解决问题,还是相对困难的。只要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理念还顽固地存在着,社会工作还主要靠政府的行政力量去解决问题,如此一来,专业社会工作的自身作用依然难以发挥。

(二)专业社会工作本土化与本土性社会工作的概念模糊

专业社会工作本土化与本土性社会工作是一对很难分清楚的概念。专业社会工作本土化是指的是外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进入另一社会文化区域发生的适应性变化。而本土性社会工作指的是原来就存在于该区域的社会工作组织。部分社会学家认为,专业社会工作本土化与本土性社会工作在工作模式、工作方法、意识形态以及技巧等不同层面上的亲和度决定着二者之间的存在和融洽度,直接决定着专业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从中国来的发展情况来看,正确认识此二者之间的关系,把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渗透到本土性社会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构建中国社会的独特结构是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举措。

(三)国外社会工作的观念和本国的社会支架间之间的问题

社会工作主要任务是去折射社会工作中自己特有的一些社会观念,扎实基础以及特有技巧,达到一种完善自我的阶段。其中,社会工作核心观念和社会工作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极其高的契合度。困难是我国的社会框架和外国一些社会框架具有一定的不同,传统的观点是我国的结构体系是古老的差序体系,不过外国的则是群体的体系结构。根据杨笑思的观点可知,国外社会结构其实是“独立-整体”的结构形式,这种形式极为普遍,并且占据着国外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地位,直接指导着人们思考和做事的逻辑方式。与此同时,受教廷思想的影响,国外社会工作还形成了特有的大集体观念,这种观念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团体意识及家庭观念,造成多数人在重视团体的同时忽略了家庭[3]。与此不同的是,我国的社会结构框架是“小我--家庭--大我”的形式,其中,家庭在这三种形式中独占鳌头。许多大家都提出我国的“家”才是整个国家的中心[4],“家”可以将中国牢牢的团结成一体,而且是具有一定的流程化的,社会价值体系往往是通过小家的不断孕育和催化达到影响小我的目的。

三、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途径解析

(一)专攻性及团体性相统一,传播和研究相配合

通常情况下,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型人才除了不断学习知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应当将切实贴合并融入到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去。因此,应当使具有专业知识的授课方式走向社会,逐渐实现开放型课堂。另外,整个的学术调研方向应当贴合社会的变化,把调研总结准确有效的融入到教学传播的过程中去。不能由于厌烦却不去走进社会、融入社会,不能由于有人无法接受却不去制止,不能由于个人的知识水平不够怕丢面子而自暴自弃。要不断发展,走出自我,抛弃自傲,面向大众,融入社会;要相信大众,相信生活,通过教育和探讨,能够使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不断社会化,通过说教的阶段中去使他们实现社会化。当然,不论是社会工作的调查组,还是研究者的文章,在表达个人想法的同时,应当做到表达需要犀利、睿智。同时,在一些高等院校具有一定层次的社会工作类专业,应加大教育力度,完善培养方式,提高培养层次,培养更专业的应用型知识分子,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潮流。

(二)专业化与职业化相协调,理论研究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根据社会工作的性质、对象制定职业规范与行业规范,建议参考律师事务所的做法,允许有资格、有条件的人员开办社会工作事务所,开展社会工作咨询服务,让专业与职业有机地结合并完美的统一起来。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员,在评聘中级以上职称的时候,应当由一年以上的社会工作实践经历为其基本资格之一。对于新近招聘的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加职业素养,让他们中部分人成为出色的职业专家的同时,也成为专业学者。

(三)社会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结合一体,生产和研究相结合

在此前的两个基础上面,走向的是社会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道路,做到产于学相结合。我们知道,社会的事物工作所是一种不错的表现形式,能够承担家政培训、社会教育和心理咨询的业务,也能够参加环境的评估与城市规划工作。通常,社会事务工作所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的无偿补贴和财政补贴两种。以家政培训和社区教育这两个项目为例,他们的补贴来源于政府的财政,可以收取合理的材料费和工本费用,其他的收费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收取,其服务的对象是有偿的。研究人员、专家和学者能够办理,也可以办理社会律师事务所,兼职的形式同样可以参加。

(四)改变思想观念,要树立大的专业思想,培养专业人才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从传统的、乡土的、封闭的社会变化成一个现代化、工业化、开放的社会。那些社会工作者会遇到太多太快社会化的大变迁,要把思想观念做出改变,脱离出狭隘的专业范围,牢记大专业思想,把工作的对象朝全体的社会成员展开。为稳定社会机制,应当把多层面和多层次的渠道在社会中展开工作社会的教育,更好、更快、更多地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和综合型的社会人才。所说的更多是指各高校在全国展开社会的课程,帮助学生们充实社会阅历知识,扩展知识面,使学生的社会人文主义修养得到加强,有利于协调人际的关系;此外,各级公务员、党政干部也要时常开展社会学的培训课程,要对已经从业的社会工作人员做出职业培训,与此同时,可以在社会工作中实行资格准入制,把無证上岗现象彻底杜绝,把职业地位确定好,切实保护职业。所谓的更快就是指在多形式与多层次社会的工作教育手段和技术,完成了专业知识社会和职业化专业。所谓的更快,是指要在高等教育院校对工人展开第二学位的教育,使更多的非社会化出身的学生进入这些社会学的领域,培养大批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才有利于改善当前的社会工作专业队伍的结构。

【参考文献】

[1]方睿.从本土化的角度看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J].科技信息,2011(03):55

[2]黄耀明.试论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家文化”情结[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03):71

[3]田毅鹏,刘杰.中西社会结构之“异”与社会工作地本土化,中国社会学网,2009-05-08

[4]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郑萌(1991—),男,河南南阳人,郑州轻工业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与社会法治。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职业化本土化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