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东彦
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
——题 记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经典传体小说。全书透过英子稚嫩的视角,讲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城里悲欢离合的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哀愁和对童年深切的怀念。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出一幅幅令人怀想的老北京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怀旧色彩。
一路走来的小英子,更是作者极力塑造的故事主人翁。她单纯、善良、调皮、聪慧,出生在外地,却生长在京城,她有着大小姐的妖美和尊贵。在懵懂的世界里,她结识着各色各样的人:悉心照顾他们一家的宋妈、惠安馆里的疯秀贞、胡同里的妞妞、那个承诺带她去看海的“贼”,还有被赶出家门的兰姨娘、赶毛驴的黄板牙儿……一个人一个故事,小小的英子,和他们有着正常却微妙的联系。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一个个远去,如她的童年那般一去不回。作者带着深切追忆,怀念童年巷子里走近她的那些人物和景物,于是便写下了这本《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一口气读完小说,掩卷沉思,内心澎湃。我想,这与作者成功的人物塑造是分不开的。
一、善良的英子——距离秀贞、妞妞最近的人
英子喜欢去惠安馆玩,尤其喜欢听秀贞讲小桂子的故事,秀贞告诉英子,小桂子这个私生女一生下来就被妈妈送在路边,她记得小桂子脖子后边有一块青记,她丈量着英子的身高给小桂子做大大小小的衣服鞋子,她央求英子,如果哪一天见了小桂子,带她来惠安馆见妈妈……
妞妞是她玩得最好的伙伴。妞妞浑身的伤疤昭示着生活的不幸。英子从妞妞讲的故事里,知道了妞妞不是爹妈亲生的,是路边捡的。当她无意间撩起妞妞的发辫看到那块青记时,一个念头产生了——爱的成全。她和妞妞约好,在一个风雨之夜,溜进惠安馆,让她们失散六年的母女相见,又眼睁睁看着这对可怜的母女连夜乘火车去找那个抛下她们娘俩杳无音信的人。英子,带着不舍,看着他们的身影离去……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秀贞身上有别人不解的风尘。人们只知道远离这个疯女人,没有人同情她,只有小英子走近她听她诉说。英子的童真、善良是小说中最能体现人性美的地方。也许,秀贞找到小桂子、找到那个人,再也不会犯傻了。
二、“我们看海去”——一个无法兑现的谎言
远去了旧胡同,英子搬了新家。但好奇的英子,不怕鬼,她敢到附近的残垣断壁杂草深处去捡球。于是他看见里面有个人……她和他进行毫无防备的对话,她听着那人讲弟弟考试第一时的一脸骄傲,她给他背《我们看海去》的相关章节,那人答应她当有一天送弟弟到国外上学,顺便带她看海去……
淡淡的文字里,记述着这个所谓的“贼”的情怀。他身上有着“好哥哥”的担当,更有着“贼”的无奈与猥琐。他是坏人吗?我们带着英子一样的茫然,去拷问那个时代。那个人,最终被警察抓捕。于是,“我们看海去”成了一个无法实现的承诺。是啊,谁还会像亲哥哥那样给予弟弟上学的费用?作品最后,有一处,爸爸让英子给国外求学的一个姓陈的寄钱去,多少给人以欣慰。
三、兰姨娘、西瓜灯——一丝挥不去的惆怅
兰姨娘,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牢笼的中国妇女。她敢于反抗,追求自己的理想、自由和幸福生活。她被赶出家门,寄住在英子家里,她总是阳光灿烂地笑着,但她身上的风骚又是英子模糊之中所摒弃的。为了让兰姨娘远离爸爸,英子撮合她和德先叔走在一起,寄住在英子家里的这俩年轻人最终成为远走高飞的一对鸳鸯。幼稚的英子,为了家庭的幸福,真是费了一番心思。兰姨娘做的西瓜灯,给了她童年记忆里太多的欢乐和荣耀。
四、可憐的宋妈——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
宋妈因为丈夫没出息,动不动就打她,她一狠心就出来当奶妈。“今年,可得回家看看了,心里老不顺序。”可见,宋妈也很想念自己的家。作品在第四部分以大量的笔墨来写黄板牙儿的到来,他从巷子深处走来,驴背上装些枣子,在英子家住一夜,最脏的是驴打滚了。
宋妈挣得的钱,一股脑儿给黄板牙儿,为的是回家让他照顾好一双儿女。谁知,小栓子一年前便溺水身亡、丫头也被他送给别的人家……
可怜的宋妈,一位旧社会里的奶妈,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她渴望着一家人幸福的日子,又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文章最后一句写“驴脖子上套了一串小铃铛,在雪后清新的空气里,响得真好听。”虽然宋妈的困境并未结束却隐隐给出一份希望,或许在不久宋妈再生一个可爱的孩子——人活着总得有一份希望啊!我的心里,是默默的祝福……
五、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小麻雀的舞蹈已经成为记忆,小英子终于在“长亭外、古道边……”一曲送别曲里结束自己的童年。当她以第一名的成绩领取奖状的时候,爸爸却没能如约而来。路上,英子默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这句在小说中可谓“一语双关”。花儿是爸爸生命的载体,花落人亡,带给他们一家人的是怎样的伤痛和悲怆,但面对稚憨顽皮的弟妹,她必须勇敢地站起来,勇敢地支撑起一家人的生活。“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邹韬奋语)我们看到了一个长大了的英子,在家庭突遭变故学会担当的英子……
在记忆深处,每个人的童年,都会烙下难忘的印记。那些远去了的人、事、物,成了我们生命中挥不去的点滴。成长着、体悟着,有一天我们长大,童年已经走远……“可此时,我是多么怀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作者语)那淡淡的哀愁和忧伤,带给我们深深的触动。
《城南旧事》是一首童年的恋歌,更是一个时代的缩景和写实。著名作家林海音以淡淡的文字,带我们走进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北京,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童年的追忆和对真善美的召唤。书中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的诗,一幅素雅、简约的中国水墨画,无不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我想,经典的东西是不朽的。林海音用文字告慰自己远去的童年,这何尝不是献给天下所有孩子童年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本不是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这“种种的书”首推经典名著。学生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而感悟到的世界,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都会让他们的人文价值、精神境界不断地提升。学生结合当时历史背景理解人物,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化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