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慧虹
摘 要:宗教界代表人士是党外代表人士六支队伍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开展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有效引导宗教界代表人士爱国爱教,凝聚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共识,提高综合素养和能力,对于充分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参与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连续五年举办宗教界代表人士培训班,每年确立不同主题,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理论讲授、专题研讨、现场教学、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培训效果显著,形成了学院的培训品牌。
关键词: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探索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5.02.022
[中图分类号]D635;G6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339(2015)02-0110-03
在党外代表人士六支队伍中,宗教界代表人士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改革开放30多年来,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中国多元并存,各自得到了较好发展。开展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有效引导宗教界代表人士爱国爱教,进一步凝聚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共识,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和能力,对于充分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参与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对象特殊性,无论是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学员管理和后勤服务,都对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一定挑战。
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自2010年6月起,与浙江省委统战部每年举办一期为期一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培训班(第三年起改称“研修班”),至今已连续五年。该班的培训对象为浙江省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的全国、省、市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即浙江省五大宗教的领军人物,学员层次高,培训对象相对稳定,几乎每年参加培训的是同一批对象(约35人左右)。在浙江省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学院结合实际,每年确定不同主题,精心设置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一、围绕能力培养,创设不同主题,更新培训内容
宗教界代表人士大多既是宗教团体领袖,同时又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政治角色。因此,他们除了在宗教方面必须具有较高的个人修为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管理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
2010年首期宗教界代表人士培训班:针对学员均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特点,突出“提高宗教界代表人士参政议政能力”的主题,除开设当前经济形势、国际政治形势等课程外,还设置了“政治协商与我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宗教形势及政策”等专题讲座和辅导报告,并就“如何提高参政议政能力”进行了全班专题研讨,邀请浙江省政协提案委相关负责人到场作辅导报告。
2011年第二期宗教界代表人士培训班:突出“宗教与社会和谐”的主题,除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发展战略”、“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等专题讲座外,还设置了“宗教对话与社会和谐”、“宗教交往与外宣工作”专题课。
2012年第三期宗教界代表人士研修班:突出“充分发挥宗教界在促进社会和谐、参与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的主题,设置了“党的宗教工作和宗教政策”、“当代中国信仰的社会学分析”、“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等专题讲座,并组织学员围绕“宗教与社会和谐”、“宗教与文化建设”撰写论文、专题研讨。
2013年第四期宗教界代表人士研修班:突出能力培训的主题,开设“信仰类型与宗教界代表人士”、“高绩效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转型社会背景下的宗教传播”等课程,并安排了法律知识讲座。
2014年第五期宗教界代表人士研修班:突出“促进五大宗教相互理解、增强与社会相适应能力”的主题,除安排“宗教政策与宗教工作”、“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专题讲座外,还组织学员走进五大宗教代表性场所,采用现场教学方式,促进宗教间的相互理解、包容。
二、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吸引力和感染力
学员每年重复培训,对培训方式的改革创新带来了极大挑战。为增强培训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院在广泛邀请国内高水平专家、学者开展理论授课,并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全班研讨交流的同时,在创新培训方式上进行了探索。
2012年研修班采用“三段式研究性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自学与论文撰写阶段。学院事先收集了17篇由国家宗教局领导、专家、学者撰写的关于“宗教与文化”、“宗教与和谐”、“宗教与慈善”的理论文章,汇编成《学习参考资料》,提前一个月随入学通知寄送给学员,并要求学员围绕“宗教界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途径”、“如何发挥宗教界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宗教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传承”、“宗教界参与公益慈善和社会服务的途径和方式创新”、“如何构建中国当代各大宗教的共同理念”等研讨主题撰写“研修报告”,在报到前以电子稿件形式递交。开班前,学院领导带队、联合省委统战部民宗处走访了部分学员,了解自学情况,并征求办班意见建议。
(二)集中培训阶段。培训期间,开设了3个辅导报告,邀请有关部门和高校的专家、学者授课,课程包括“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国家宗教局有关文件解读”、“当前我国宗教工作问题”、“当代中国信仰的社会学分析”。期间,还组织学员参观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并听取了“艺术品鉴赏与收藏”讲座。专家、学者理论功底深厚,紧密结合实际,授课富有针对性,引发了学员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研讨交流阶段。本期研修班共收到论文30余篇,学院将其汇编成册,并从中挑选16篇,在“宗教与文化建设”、“宗教与社会和谐”两场专题研讨会上进行交流。专题研讨由作者介绍、专家点评、自由讨论、总点评等四个环节组成。中央社院、华东师大两位授课老师分别参加两场研讨会,对论文作一一点评,并进行总点评。两场专题研讨实际也是两堂内容丰富的教学课,无论是学员介绍还是专家点评,使每个学员都获益良多。经过培训后的再修改,学院将论文正式汇编成集,供省内外宗教界和社院同行参考、交流。学员的研修论文紧密结合当前宗教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现实针对性强,展示了浙江宗教界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浙江宗教界代表人士的责任担当,得到了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
2014年研修班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安排了五个半天时间,让学员走进有代表性的五大宗教场所(包括佛教的永福寺、道教的抱朴道院、伊斯兰教的凤凰寺、天主教的中北堂、基督教的崇一堂等),实地参观考察,并由各宗教团体派出讲师介绍本教教义教规、文化艺术特色、服务社会经验及宗教场所管理做法,开展现场互动交流。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引起了学员的浓厚兴趣,他们主动以平等、尊重的心态了解本教以外其他教别的教规教义,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真正达到了促进相互理解、增进五教和谐的培训目的。
为增进宗教界代表人士深入了解国情,每期培训班还安排省内外考察活动,如参观淘宝城、中国美术学院、西湖博物馆,考察“美丽浙江”及赴外省学习考察等。
三、创新活动形式,促进宗教间的文化交流
为尽快加深学员间的友谊、活跃气氛和增强班级凝聚力,学院积极组织学员开展班级活动。自2011年起,我院在研修班举办期间,首创举行宗教文化艺术交流晚会(此后每期培训班都举办了晚会)。晚会以“五教和谐”为主题,五大宗教学员齐聚一堂,表演、欣赏具有各自教别特色的文艺节目。如佛教界学员演唱梵呗、展示茶道、功夫拳、演奏古琴;道教界学员演绎混元太极、演奏道教仙乐、表演书法;伊斯兰教界学员诵咏“邦克”,表演民族舞蹈;天主教界学员诵读经文、合唱圣乐;基督教界学员唱赞美诗、表演宗教题材的歌舞等。各大宗教界的学员代表把各自宗教的特色文化艺术集中展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其乐融融,充分展示了各大宗教的独特文化魅力和宗教界学员的艺术素养,增进了对不同宗教文化的理解和包容,真正达到了推进五教和谐、共创文化繁荣的目的。“宗教文艺晚会”已成为我院教育培训的一大品牌活动。
四、体会与思考
宗教界代表人士研修班举办至今,得到了学员和办班单位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学员们反映,培训主题突出,针对性强,对于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准确把握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增进五大教别间的交流、促进宗教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使自己成为爱国爱教的带领者、潜心研教的引领者、人格品行的示范者、参政议政的实践者,已成为浙江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共识。
通过对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五年探索,我们认为,要持续办好这类特色鲜明、学员层次高的培训班次,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注意密切与统战部门的联系。浙江省社院和浙江省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处有关人员在整个办班过程中,能够及时沟通、充分交流,并联合开展办班前需求调研、办班效果跟踪调研等活动,对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不断进行磋商、达成共识,为培训班的顺利举办打好基础。
二是要突出社院教育培训的特色和优势。宗教界代表人士是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央到省、市的政协、统战部、宗教管理部门每年都会举办各类培训班和会议,对他们进行政治培训和业务培训。社院培训要注意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避免跟其他单位的培训重复雷同。一是在培训内容上,突出政治培训与业务培训相结合;二是在培训方式上,理论讲授、互动交流、现场教学、参观考察综合应用,灵活多样;三是要小班化,便于互动研讨、畅所欲言;四是要组织开展课余文化活动(如文化艺术交流晚会),促进学员间的相互了解,加深友谊。
三是要准确把握学员的培训需求。当今社会,宗教界不再是与世隔绝,宗教界代表人士有责任引领广大信众积极适应社会。因此,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国际国内最新形势和当前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是培训的主要目的。但同样是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教育课,对宗教界人士,在有些内容、方法、语言表达方式上应有别于其他培训对象。我们一方面通过办班前调研及平时与学员的深入交谈开展需求调研,根据需求设置课程;另一方面,注意加强与授课老师的沟通,请他们根据学员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要不断推进教学创新。这对于同一批对象的持续培训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大胆探索创新,才能保持培训的生命力。比如,我们在培训中举行的“五教和谐文化艺术交流晚会”,同台展示五教文化,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经过五年实践,已成为品牌活动,受到宗教界人士的欢迎;2014年首次采用的“走进宗教场所”现场教学,打破了不同宗教之间不相往来的传统,得到宗教界人士的积极响应,有效地促进了五教之间的理解包容、和谐共处。
责任编辑:何文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