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视阈下统一战线参与优势与运行机制研究

2015-04-29 00:44金荣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统一战线国家治理运行机制

金荣

摘 要:统一战线既是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方式、凝心聚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统一战线在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独特优势。健全统一战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应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统一战线参与国家治理的工作机制,推动统一战线的智库建设。

关键词:统一战线;国家治理;运行机制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5.02.006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5)02-0030-0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论断,其实质就是要将各种社会力量纳入一个新的治理体系,获得新的整合。对于党和国家来说,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基础就是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与社会各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其工作理念、工作网络、工作方式符合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国家治理方式的变化、社会各种力量的活跃,统一战线在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协同共治中发挥作用的空间将越来越大。从党委领导的角度来讲,统战部本身是党的职能部门,党在领导国家治理工作时,需要统战部门的积极参与。统一战线既是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方式、凝心聚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一、统一战线在国家治理体系格局中的定位

(一)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1. 统一战线成员是国家治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体系下,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强调政党、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及公民个人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拥有更多的有效参与,这实际上是由一元单向管理到多元交互共治的结构性变化。统一战线的目标是为了建立最广泛的政治联盟,多元共治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统一战线的价值取向相契合。统一战线的广大成员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特殊关注点,既涉及政治经济高端,又涉及社会基层;既涉及海内外,又涉及民族宗教界和新社会阶层,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参与治理的一线工作者和业务骨干成员,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事业中积聚了服务大局、参与治理的正能量。

2. 统一战线协调的社会关系是国家治理的重点领域。从社会关系的领域来看,统一战线协调和处理的“五大关系”属于社会关系的重要范畴:政党关系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民族关系事关民族团结、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宗教关系事关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阶层关系事关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中介组织的健康发展,以及鼓励、支持和引导他们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海内外同胞关系事关“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实施、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3.  统一战线的工作方法是国家治理手段的有效借鉴。统一战线组织“涉官”、“涉民”、“涉企”、“涉侨”,是具备协调和处理社会政治矛盾的一个综合性组织[1]。在长期的统战工作实践中,民主协商是统一战线的基本方法,也是处理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的重要原则,它贯穿整个统战工作的始终[2]。实践证明,“合作共事”、“平等相待”、“广交朋友”、“求同存异”、“照顾同盟者利益”、“自我教育”等统一战线的工作方法已经成为优良传统,彰显了统一战线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法宝价值。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运用统一战线思维和统一战线的方式方法,能够为国家治理获得更多政治资源,实现广泛的价值认同。

(二)统一战线积极参与国家治理的动力分析

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涵盖了社会各方面的成员。统一战线成员有的为了表达自己的意见或维护自己的权益,有的为了表达所代表阶层、组织、政党的意见,通过统一战线的制度化、合法化的平台和途径表达自己的愿望,实现自己的诉求,这是统一战线积极参与国家治理的动力。

1. 从国家宏观层面上而言,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与统一战线形成合力、彰显特色有正相关关系。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民主政治程度和文化发展进程是影响统一战线参与国家治理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生产力越发展,则越能为统一战线调整和规范社会关系提供经济基础;社会的组织化程度越高,统一战线参与治理的作用和效果就会越明显;社会的文化参与越积极,则越能保障统一战线在理性、有序的轨道上参与治理,发挥其积极的正能量。反之则亦然。

2. 从社会中观层面上而言,非政府组织和利益集团为实现自身诉求与统一战线适应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有效衔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也正面临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法治服务型政府为我国非政府组织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主体,它与政府组织及其他利益集团协同治理是新时期下新的治理范式。统战系统中的非政府组织,因其介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独立的第三方地位,能动员大批的利益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有关事务,具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和号召力。

3. 从统一战线成员的个体而言,其参政素质、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因素是影响参与治理的直接动力。统一战线成员为了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反映自己的诉求,会通过其主体身份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在社会分层上处于较高地位、教育程度较高的社会成员,他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程度就会高些。同时,不同的职业会影响统一战线成员参与治理的关注点,他们更倾向于将自己熟悉的业务领域作为参政议政的调研课题。而统一战线成员主要集中在教育、科技、经济和文化等领域,这些行业也是国家治理的重点领域,将其作为参政议政的选定课题,则是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也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

二、统一战线在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独特优势

统一战线历来都是在把握大局中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并积极发挥法宝作用。“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内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与统一战线有着密切的关系。统一战线在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统一战线参与治理是实现宽松稳定、团结和谐治理环境的重要途径

新时期,我国统一战线中的成员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也由此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的社会阶层,使得统一战线工作渠道进一步拓宽,可以更加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利益群体中了解社情民意,反映各方面的利益诉求。通过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广泛团结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团结起来,最大限度地把一切积极因素和创造活力调动起来,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政治引导,从而既保持了振奋活跃的民主气氛,又营造了团结稳定的治理局面。

(二)统一战线参与治理是密切党群关系、奠定坚实群众基础的重要手段

统一战线工作本身就是党的一种特殊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既有很强的政治性,又富有独特的策略性。统一战线联系的群众面广,各党派、各团体、各界党外人士联系各自不同的群众,代表各自群体的利益,反映各自所代表群体的要求,从他们那里,能够了解到通过其他渠道所不易掌握的社会信息和情况。通过统一战线,可以更好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团结群众、争取群众,在协助党和政府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能够及时发现和掌握可能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苗头和倾向,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惠民政策,从而使我们党赢得民心,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统一战线是执政党汲取更多合法性资源、实现善治的重要渠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新的社会阶层参政热情逐步高涨。统一战线可以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如可以发挥光彩事业促进会、知识分子联谊会、行业商会、异地商会、各种行业协会等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供支持。此外,对于涉及统一战线领域的一些社会问题如民族宗教问题,通过统一战线的代表人士出面协调做工作,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统一战线处理有关社会问题的独特优势所在。因此,统一战线在提高公民参与治理能力、使执政党汲取更多的合法性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能够发挥着重大作用。

三、统一战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

从全局和长远来看,统一战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是统一战线与时俱进发展变化的新趋势。通过组织和制度的力量,建立一套以实现治理主体之间交流协商、治理范畴与治理目标相契合的完善制度和有效机制作为保障,即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抓住领导体制、制度机制、智库机制三个关键环节,健全统一战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

(一)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顶层设计,明确统一战线在国家治理建设中的总体战略部署

作为全党的工作,统一战线工作分散在党和国家乃至社会诸多领域,其中,在政府和许多非政府组织中其治理功能和效果并非以统一战线任务体现,而是通过文化、外交、经济、政治活动等呈现出来,已经进入和渗透到所有的社会关系。因此,应健全统一战线的领导体制,将其作为国家治理建设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予以整合。

从党的事业发展全局来看,需要从统一战线的战略性、全局性、广泛性及事关党长期执政的极端重要性出发,不断完善全党重视和支持统战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部门具有符合现代治理手段的政治资源和责任能力。因此,首为重要的是,执政党应当加强对统战工作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和谋划,明确统一战线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总体部署、工作思路,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同时,要把统一战线的战略与行为拓展为全党的共同行动、全社会的普遍认同,避免统一战线在国家治理建设中失去话语权,从而影响党的社会领导力与影响力。具体而言,应当进一步优化统一战线的领导体制,通过党内法规性的规定来保证执行,即在统战部、政府党组和非政府组织党建工作中建立并确定统一战线工作会商与协调的制度,加强统战部代表党委牵头协调和监督检查本地区统战工作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二)建立健全统一战线参与国家治理的工作机制,实现统一战线融入国家治理的制度整合

统一战线在参与国家治理工作中要调整和涉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民族、宗教、非公有制经济、党外知识分子和港澳台及海内外同胞等诸多政治和社会关系,包含了多种制度和政策,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制度及民族宗教政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党外知识分子政策、留学归国人员政策等。这些制度和政策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和政策依据。不断完善和落实这些制度和政策,有利于确保统一战线“五大关系”的和谐有序。

具体而言,一是建立和完善教育引导、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通过统一战线工作的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将农村统战工作、社区统战工作、公民社会组织统战工作、企业统战工作、高校统战工作、互联网统战工作等纳入国家治理视野,实现宏观治理和微观治理的协调互动。二是建立和完善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的工作机制。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责,也是统一战线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统一战线工作的情感性和人际性很强,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应当善于运用参政议政、调查研究、民主协商等工作方法,及时发现,善于解决并有效反馈一系列民生问题和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同时通过民主监督帮助党委政府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化解民怨。三是建立和完善政治共识教育培训机制。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工作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事关统一战线工作的全局和未来走向。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学习培训加强对统一战线成员的教育引导,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三)推动统一战线的智库建设,为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和重要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智库作为思想库、智囊团,是影响党和政府决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就统一战线参与国家治理工作的全局而言,需要组织专门的工作力量进行系统的政策研究,不断强化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总结,使之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同时,也要深入研究各领域统战工作的政策,认真研究落实中央政策的具体措施,为统一战线参与国家治理提供具有针对性、可执行性的政策依据。

具体而言,应当及时掌握和深入研究统一战线的理论体系创新,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揭示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在价值目标上的契合性等重大的理论课题,使统一战线的理论体系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可成立若干专门针对统一战线“五大关系”领域的统战理论和治理理论的研究基地,整合各方研究力量,建构智库实体。通过推进统一战线的理论研究,积聚统一战线的思想资源,形成强大的咨询能力,使统一战线的实际工作者及时掌握理论创新的成果,自觉地把科学的理论转化为指导新形势下开展统战工作的基础,从而形成统一战线事业创新发展的实践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惠海.统一战线协调和处理“五大关系”必须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3).

[2]中央统战部研究室.统一战线实用工作方法[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1:3.

责任编辑:朱 列

猜你喜欢
统一战线国家治理运行机制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