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日的招呼用语

2015-04-29 15:38张诗若吴楠
大观 2015年2期
关键词:寒暄乙方甲方

张诗若 吴楠

在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中,招呼语可以称得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无论是哪一种语言,招呼语是语言学分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我们常常都能听到许多人能用很多个国家的语言来进行打招呼,即使对那门语言是一窍不通的情形下,一句简单的招呼语也能让对方明白你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与此同时,你用当地的打招呼的方式和当地人打招呼时,更能较快地融入到当地的那种人土风情,这个也可以在某种意义上称作所谓的入乡随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良好的招呼语能够为他人留下良好印象。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民族在进行招呼行为的时候所用的方式肯定是有所差异的,所以不同民族也就会有不同的招呼语。自然而然地,世界上的招呼语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招呼语中所蕴含的不同的文化内涵也是一不可争辩的事实。在中国,招呼用语的相关研究还是相对比较少,而相反,日本的文化和社会语言学家及其一些学者等在招呼用语方面却有着多层次和多视觉的研究。作为以母语是汉语的日语学习者,我怀着好奇心,从多个方面来谈谈中日两国的招呼用语的共通处和不同点,从而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

第一、不同身份打招呼方式

作为日语的初学者,早就听闻日语的招呼语有很多种说法,但其实真正接触了,发觉并不是那样的。只是围绕主体的部分,根据不同的说话对象,适当的加一些敬语。日本是一个礼仪之邦,相信这是家喻户晓的。所以,为了对上司、前辈、教师等对象表达我们的尊敬时,在日语中会出现较为尊敬的表达方式。与此同时,如果把这种表达方式误用了,也会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如果是关系比较好或者是同辈的情况下,招呼语会显得比较随意。记得当初日语的外籍教师向我们介绍在打招呼时,必须先说完招呼语,然后再鞠一个30°的躬。虽然这是一个细节上的问题,但是在此之前我们都未曾去注意到。我们开始上课时向老师问好的时候,都是一边说着“せんせい、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一边进行着鞠躬这个肢体语言。

第二、不同时间打招呼方式

另外,在日语中,早上、下午和晚上的打招呼语都是不同的,而且差异很大,分得也比较细。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弄成笑话。“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这一句打招呼用语相信日语的学习者都非常熟悉,而这句话译成中文就是“早上好”的意思,可是在时间上还是有一定的限制。通常从早起到上午的10点这一个时间段,人们见面都会说“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而大概过了这个时间,接近中午这一时间段人们打招呼的用语就会变成“こんにちは”。不过这也不难理解,我们一般也不会在过了10点之后跟人家用“早上好”打招呼,“早上好”这句招呼语比较适合于早上人们开始一天的生活和工作时,见到面所使用的。而到了傍晚至晚上的八、九点人们则会用“こんばんは来打招呼。

在我们中国,使用得最多的招呼用语就是“你好”,无论是什么场合或者什么对象,这都是很得体的表达方式,当然,如果为了表示十分尊重,“您好”也是一种表达方式。不过除此之外,“早上好”和“早”的招呼用语也同样有人使用,而“早”显得略比“早上好”更加随意,也有种更加亲切的感觉,因此更适用于家人或是关系比较亲近的朋友之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在通电话时的招呼用语,日本人会根据时间来变化着使用不同时间段所对应的的招呼用语,而在中国来说,即使是早上,我们打电话时,更多地还是习惯于用“你好”来进行打招呼。

第三、多次打招呼方式

此外,我們还需要注意到一点,在中国如果一天遇到过同一个人很多次,第一次是会说“你好”来打招呼,而接下来遇到的话则会点头笑一个表示一下就可以。而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十分讲究礼仪的日本来说,则是不可容许的。即使是同一个人一天也要遇到很多次,也需要一一进行打招呼。这在我们看来会觉得很麻烦而且显得很多余,而在日本人眼中,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习惯和礼仪。既然学习这门语言,那么我们应该在学习语言本身的同时,我们也要了解该国的文化,以便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这门语言。文化的差异也会使得一些留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时,被人误解为是没有礼貌的表现。一位留学的同学回国在分享一些心得时,也谈到他看见日本的学生一天遇到老师几次,都会很恭敬地打招呼和鞠躬。一开始他觉得很奇怪,后来也是询问了那里的同学才知道在日本和在中国是不同的两种情况。

第四、肢体打招呼方式

既然谈到招呼用语,我认为有必要谈一谈打招呼时的肢体语言。在古代的中国,打招呼的姿势是非常有讲究的而且很严格,我们在看一些电视节目时,一些演员在拍摄古代戏时,还要特地学习那个朝代的礼仪和朝拜方式等。从《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一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即使是家人之间,还是有尊卑之分的。而如今在中国人们打招呼的姿势没有像古代那么多尊卑讲究了。在日本,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打招呼肢体语言就是鞠躬。而且还要分不同场合和对象,鞠躬弯腰的度数也是会有所不同的,而弯腰的度数也代表了表达的敬意的程度之高低。

记得我们的听力课是在早上的第一节,这时日语的外籍教师在上课前会跟同学们用日语打招呼。起初老师他用“おはよう”和我们打招呼。当他在中国呆上一段时间后,这位外籍教师不再使用“おはよう”跟我们打招呼了,而是会问我们“あざご飯が食べましたか”。当时我们都笑了,中国人见面或者打电话,常常第一句话都会问“吃饭了吗?”,而日语的外籍教师用日语来表达这一意思跟我们打招呼,的确是别有一番滋味。这或许也能称得上是中日文化交融。

第五、中日打招呼开放性差异

中国的招呼用语不一定是单纯的局限于“你好”等固定形式的问候,汉语的招呼用语更趋向于灵活多变,所以很多时候根据当时情景所展开的话题也是可以成为一种打招呼寒暄的方式。而且在话题的选择上具有十分强的开放性。因此,并不要求交际双方在打招呼时一定要根据对方提出的问题做出相对应的回答,比如:

甲:吃过了吗?

乙:刚吃饱。/ 您这是要送货去啊?

乙方在回应对甲方的招呼时,乙方对于甲方的回答虽然是同个话题,但是方向却不一致,乙方可以按照甲方的话题选择相对应的回答,也可以另用别的话题作为对甲方的招呼方式。也正是因为这种并不完全需要相对应的方式,所以我们对于汉语招呼语的可预测性会相对于其他国家其他语言的招呼用语较低。也正是因为汉语招呼用语的话题的开放性和不可预测性,所以很多时候难以对对方的回答做出事先预测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例如:

甲:最近气色不错嘛!

乙:哟,是你啊!/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啊。

根据前文提到的,汉语的招呼用语在话题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那么甲方在对乙方做出招呼行为时,甲方难以对乙方做出的回答进行准确的预测。不过在那时的情况下,通常来说,乙方是不会根据甲方的这个话题继续回答“是啊,最近经常有锻炼,早睡早起,精气神倍儿棒”诸如这样针对话题而作出的回应。因此,从这一点看来,也再次地证明了招呼语所具有的难以预测性。的一种表现吧。

在用日语打招呼寒暄时,若甲方中作出了招呼行为,则乙方通常会根据甲方所谈论的话题而做出相对应的回应,如:

甲:お久しぶりですね、最近お元気ですか。(好久没见,最近还好吗?)

乙:おかげさまで、元気です。(托你的福,我很好。)

甲方用日语中常见形式的寒暄用语进行打招呼时,乙方也会根据甲方的问候而做出相应的回答。

对于初次见面不熟悉的人通常来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在做出招呼行为时的方式大致是一致的。不过,在汉语的招呼用语中,并不会使用过多客套的的话,一般都是普通的打招呼,并且伴随着握手等肢体语言。而在日语中,若双方是第一次见面,他们所用的招呼用语会显得更加亲近,能较快地打破陌生的氛围。例如:

甲方:初めまして。○○です。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初次见面,我是某某,请您多多关照。)

乙方:こちらこそ、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哪里哪里,也请您多多关照。)

而对于熟悉和关系亲近的人,中国人使用的招呼用语是比较多样化、形式多样的,也会根据对方的招呼用语、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场合进行随机应变地打招呼寒暄。可是即使是经常有来往的日本人,他们在见面打招呼寒暄时还是恭恭敬敬的,而且他们彼此间使用的招呼用语也比较单一。他们经常会对之前对方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事情再次提起,并再次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第六、节假日招呼方式

在前面也有提到,在各种节庆日的时候,在不同的节日和不同的场合都会有相对应的吉祥话语。比如说,在中国传统的春节的时候,人们走亲拜友的时候都会不忘说上一句“新年好”。而在日本,他们在过新年时见面也会送上祝福“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新年好)”。节庆日的招呼用语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为了给彼此送上自己的祝福。

许多人会很多个国家或是地区的打招呼用语,这是为了表达友好和善的一种方式,如今,在许多外国料理的餐厅中,餐厅的服务员会用特定的那一个国家的打招呼用語来表示欢迎客户的到来。在日本料理餐厅中,我们常常能听到服务员用刚刚学会的半生不熟的日语跟在你后面喊“いらっしゃいませ(欢迎光临)”。而在韩国料理店时,也会遇到用韩语“(你好)”和你打招呼的服务员。

第七、中日打招呼方式之相互影响

中国和日本都是礼仪之邦。中国和日本上千年来都有保持交流来往,所以在语言和文化等许多方面,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都会受到彼此的影响。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中国的文化里也十分地重视“和谐”;日本是大和民族,十分重视“和”,所以中国的“和谐”思想和日本文化中的“和文化”也是有着一定的共通之处。随着科技和经济等的不断发展,如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相比过于更加频繁了,因此人们也比以往更加地重视招呼用语。打招呼问候已经成为能够调节人际关系的很好的润滑剂。因此,不管是在中国也好,日本也好,招呼用语受到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既然不同国家,不同语言间,人们打招呼问候的方式和用语习惯不同,那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失礼,我们在中日交流甚至是其他国家进行交流的时候,要事先地对该国的一些打招呼问候方式进行简单的了解。而如果要十分熟练地运用,则要通过语言了解其国家的文化和不同的历史背景,才能熟练运用且不会给人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

在社会交际中,若想要与他人构建和保持顺畅的人际关系,见面寒暄打招呼也是其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它能促使人与人之间的顺利交往。但是不正当的招呼用语也会给人留下没有修养的印象。选择什么样的招呼用语和方式,要从环境和场合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与此同时,有必要依照自己的身份和交际对象的身份来选择适当的招呼用语。此外,当和有宗教信仰和少数民族的人见面打招呼时,应该遵循他们特有的宗教信仰和当地的招呼习惯方式。遵循他们的方式,才能让打招呼起到一种表达友好和善的作用,让彼此都能感受到对方的尊重。

语言本身的背后就包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它能够反映出民族的特征。与此同时,每种语言走蕴含着该民族或者该区域丰富的名族文化和极富当地色彩的生活方式。而也正因为招呼语在社会交际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人们应当对其交际对象的寒暄习惯和方式等进行了解并且掌握。准确地使用符合社会习俗的招呼用语做出招呼行为,这也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创建。

猜你喜欢
寒暄乙方甲方
破产千金倒追落魄甲方:所有的好,不如刚好
房地产工程中甲方管理成效提升策略
施工中的甲方质量控制研究
做生活的甲方很奢侈吗?
“寒暄”因何不用“口”?
非常魔典101 / 名词
少林秘宗自卫术
少林实用防卫制敌术
家庭劳动小岗位聘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