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太子山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2015-04-29 00:44刘小宇孙林山周欢林虎韩琴罗新
湖北林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动态变化森林资源

刘小宇 孙林山 周欢 林虎 韩琴 罗新

摘 要: 利用湖北省太子山林管局1999年和2009年2期的森林资源二类清查及2006年调查数据资料,对10年来各类土地面积结构、森林资源结构(林龄结构和林种结构)和森林资源质量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太子山林管局森林总面积、有林地面积和苗圃地面积增加,其他类型土地面积减小;幼龄林面积增加,中龄林和近熟林面积减少,且近熟林比重很小,林龄结构不尽合理;用材林比重下降,生态公益林面积增加;森林资源质量缓慢提升,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从动态变化的结果提出相应的经营对策,以期调整林业结构,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经营对策

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2-0005-05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资源作为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数量和质量是体现林业生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关键指标,也是区域生态状况优劣的重要评判指标,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也是区域生态建设成果、林业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状况的直接反映[1]。因此,客观分析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是科学经营森林资源和实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本文以湖北省太子山林管局1999年和2009年的森林资源二类清查及2006年森林资源调查结果为基础,对其森林资源进行动态分析,探讨变化的驱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经营对策。

1 研究地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区概况

太子山林管局位于荆门市京山县西南部,东经112°49′5″~113°3′40″,北纬30°48′35″~31°2′40″,北倚大洪山,南接江汉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 094.6 mm,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气温16.4 ℃,年积温5 119.2 ℃。日照时数为1 949.9 h,无霜期240 d。

太子山林管局植物资源丰富,截止2010年,该区域已知维管束植物138科204属400余种。天然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大多分布在岩石裸露、土层瘠薄等恶劣立地条件地段;人工植被主要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等针叶树种组成的纯林或针叶混交林,由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樟Cinnamomum camphora等组成的纯林及阔叶混交林,马尾松和栓皮栎等组成的针阔混交林,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等树种组成的经济林等。用材林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柏木、栓皮栎、枫香、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杨树、泡桐Paulownia fortunei等;绿化树种有樟、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石楠、桂花Osmanthus fragrans、雪松Cedrus deodara等;经济林树种有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柑橘、桃、李、梨等。

1.2 研究方法

运用ArcGIS等软件勾绘各个林班、小班边界并生成面积。选用荆门地区的《一元立木材积表》计算各小班的蓄积量;按表1划分优势树种龄组。统计2009年度各土地利用/覆盖面积、各林龄森林面积及蓄积、各林种的面积及蓄积。收集1999年、2006年上述数据,对比2009年度数据进行动态分析。

2 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2.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由表2可以看出:1999~2009年,总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从最初的7 918.6 hm2减少到7 349.3 hm2,主要原因为2002年太子山林管局稳权发证,经双方签字盖章后,一部分土地划给了周围乡镇或社区,导致太子山总土地面积减少。

由调查数据可知,1999~2009年,有林地和苗圃地面积呈现不断增加趋势,其他林地和非林业用地面积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2006~2009年,有林地面积从5 163 hm2增加到6 003.6 hm2,年均净增率为5.43%。苗圃地的面积也有较大增长,2009年苗圃地面积为1999年的6.5倍。疏林地、灌木林和无立木林地的面积都显著减少,疏林地由1999年的80.5 hm2减少到2009年的11.8 hm2,不到原来面积的15%,灌木林的减少更为显著,年均净减率为8.82%。农地、荒地及其他非林业用地的面积也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

2.2 森林资源结构变化

2.2.1 林龄结构

由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1999~2009年,太子山林管局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幼龄林的面积和蓄积量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面积年均净增率达到2.95%,而蓄积量年均净增率则达到40%左右。中龄林和近熟林的面积和蓄积量及其所占的比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成熟林的面积和蓄积量在各年所占比例都较大,总体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过熟林的面积和蓄积所占比例较小,但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中、幼龄占森林总蓄积的50%左右,显著低于全省90%左右水平,近、成及过熟林占50%左右,显著高于全省10%水平[2]。

3次清查结果表明,各林龄林分面积比例在1999~2009年间也发生一定变化。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1999年为22∶27∶14∶37∶1;2006年为23∶15∶8∶17∶1;2009年为23∶12∶4∶18∶1。

2.2.2 林种结构

各林种的面积和蓄积量的变化见表4,1999~2009年,防护林的面积和蓄积量都显著增加,面积和蓄积分别增长282%和312%,面积和蓄积量所占比例分别由原来的18.35%增加到58.33%,13.34%增加到54.13%。而用材林的面积和蓄积量则在逐渐减少,面积所占比例由1999年的74.09%下降到40.63%,由原来的以用材林为主导转变为以防护林为主导的林种结构体系。经济林的面积有大幅下降,到2009年经济林面积所占比例仅为0.59%。特种用途林的面积和蓄积量总量不高,变化相对较小。

3次清查期间太子山林种结构发生显著变化,1999年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特种用途林为74.1∶18.4∶ 6.8∶0.7;2006年和2009年时分别调整为46.5∶50.8∶2.1∶0.6、40.6∶58.3∶0.6∶0.5。由此表明,商品林(用材林和经济林)所占比例大大减小,1999年时高达80.9%,而到2009年仅为41.2%公益林(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面积比例有所增加,从最初的19.1%增加到58.8%,其中主要是防护林面积的增加。

对3次清查时用材林的近、成过熟林蓄积量进行统计可以看出,清查初期用材林面积较大,各林场都是以经营用材林为主的商品林型林场,而用材林中可采伐利用的龄组为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1999年时的用材林中近、成过熟林蓄积量最大,为201 501.9 m3,之后迅速减少,到2006年第二次清查时仅有71 894.0 m3,到2009年时又增加到811 88 m3(表5)。

2.3 森林资源质量变化

森林资源各种功能的发挥,不仅依赖于森林资源的数量,更取决于森林资源的质量,单位面积蓄积量是衡量森林资源质量的重要指标。由表6可以看出:单位面积蓄积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1999年为72.34 m3/ hm2,与全国平均水平(84.73 m3/ hm2)之间有一定差距,2006年第二次清查时增加了3.61 m3/ hm2,年均增长量为0.52 m3/ hm2,仍只有全国平均水平(85.88 m3/ hm2)的88.79%,2009年时为76.08 m3/ hm2,为全国平均水平(89.79 m3/ hm2)的84.83%,但显著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50.0m3/hm2)[2]。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太子山林管局利用林业工程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近10年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显著增加;幼龄林面积和比例增幅较大,林龄结构不尽合理;用材林向生态公益林大幅转化;森林资源质量缓慢提升。因此,改变生产经营模式,加强管理和经营水平,是提升太子山林管局森林资源质量和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

3.2 讨论

(1)林业工程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驱动力。近年来,全国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全面提升民众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关注度,促进了其他类型的林业用地和非林业用地逐步向有林地转化。如太子山林管局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使大面积的坡耕地和弃耕地转化为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和宜林地转化为有林地、疏林地通过补植补造转化成有林地等;同时大力推广农林间作扩大林地面积。另外,太子山林管局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和扶持职工个人发展高效商品苗圃基地。至2009年,太子山林场商品苗圃基地总面积达到275 hm2,苗木生产成为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和区域城镇绿化所需苗木的重要来源,也是林管局安置就业和职工增收的重要渠道。

(2)科学管理和经营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重要措施。合理规划是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太子山林管局在加大侵占林地的清收、现有林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加大造林和抚育等方案编制和实施力度。由此,近10年来,太子山林场大力推进无林地、疏林地等造林,并加大原有部分成熟林、过熟林采伐更新及低产林的树种更换,因此,新造林面积、中幼林面积显著增加,短期内林龄结构不尽合理,但严格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有望逐渐达到理想的状态[3]。同时,改变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依靠木材及其他林产品向追求生态效益、发展森林旅游的转变是提升太子山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太子山林管局注重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和省级生态公益林建设,生态公益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的面积快速增加,充分发挥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的功能,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但是,太子山林管局目前还存在较大面积的成熟林,及时采伐利用过熟林,避免木材浪费是当务之急。建立和健全林业生态效益社会补偿机制,保证生态公益林的持续发展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4]。在面积逐步减少的用材林经营中,加强长轮伐期的树种与短轮伐期的树种、普通树种与珍贵树种的结合,才能实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以期达到适地适树、提升林地生产效益的经营目标[5]。生态公益林经营以追求森林主导功能最佳为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调整指标和经营措施,使林分结构达到最佳状态[6]。另外,加强森林的防火防灾工作,科教兴林,以提高林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林媚珍,张镱锂.海南岛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J].生态科学,2000,19(4):8588.

[2]郑薇,徐建华,雍黎,等.浅析湖北省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湖北林业科技,2013,42(2):6870,79.

[3]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J].林业资源管理,2010,(1):18.

[4]李思刚.江苏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消长动态变化分析[J].华东森林经理,2011,25(4):3740.

[5]袁传武,吴保国,唐万鹏,等.湖北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4):7882.

[6]叶金盛.广东省基于连续清查资料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10,26(1):3740.

(责任编辑:郑京津)

猜你喜欢
动态变化森林资源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外出务工、家庭老人特征及农村家庭贫困的关联研究
侦查阶段“证据材料的动态变化”监督与控制研究
广西木材产量动态研究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动态变化的网络系统安全处理机制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