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李斯特钢琴独奏曲《钟》的演奏技巧

2015-04-29 18:00:02潘璐
北方音乐 2015年23期
关键词:独奏曲演奏技巧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李斯特的钢琴独奏曲《钟》的创作背景和作品特点,并对作品的演奏技巧进行了技术分析。集中、准确的提出了钢琴技巧与在实际钢琴作品中技巧的统一并提出演奏中应注意的问题。本文在较深层次对在实际钢琴作品中简述钢琴技巧的统一的深入探讨,这也是对乐曲《钟》李斯特的钢琴音乐风格极其内心世界的一次全面了解。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独奏曲《钟》;演奏技巧

一、弗朗兹·李斯特的生平

弗朗兹·李斯特是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是浪漫主义前期代表人物之一。1811年弗朗兹·李斯特生于匈牙利,其父为贵族管家,业余音乐家,六岁起学钢琴,先后向多名钢琴名家求教,弗朗兹·李斯特九岁举行公演时,钢琴的技艺已经十分的高超。十岁那年弗朗兹·李斯特随着父亲搬到了维也纳居住,之后又找到了车尔尼作为老师继续学习钢琴。13岁的弗朗兹·李斯特开始学习写歌剧,他的演奏和创作受到了很多音乐大家的影响,弗朗兹·李斯特当时的演奏水平在欧洲十分的著名,甚至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并且能够使用钢琴演奏管弦乐的效果,独创了背谱演奏的方式,在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称号。他还将音乐通过诗歌的方式进行演绎,也就是交响诗,在世界音乐史上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受到了当时社会浪漫主义的影响,李斯特开始在钢琴曲中使用炫技的功能,并且改变了帕格尼尼的《钟》。

二、《钟》的创作背景

《钟》作为十分著名的钢琴独奏曲之一,使用的是升G小调、6/8 拍,灵感的源泉是帕格尼尼的《钟》。在乐曲结构上,《钟》采用三段体曲式,在乐曲中多次的运用了主题的反复和跳跃式的变化。《钟》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总的来说应该是因为一场音乐会,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在当时李斯特就根据社会的变革创作了《革命交响曲》。但是七月革命的结果并不如人们所想的那样,人们的情况没有发生好转,李斯特对此失去了信心。就在李斯特万分失望之际,帕格尼尼的一场音乐会重新的使李斯特振作起来,经过了一番努力,终于由钢琴改编的《钟》来到了人们的身边。

三、《钟》的简要分析

(一)《钟》的演奏主题

《钟》作为世界著名的钢琴独奏曲,是由帕格尼尼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演变而来的,整个曲子由三段组成,能够根据每一段不同的主题进行弹奏的多次变化,乐曲开始阶段的前奏比较简短,在高音部分又使用键盘技巧十分生动的为我们体现了钟声,中间部分又有一段短促的敲击声,能够使人们感受到乐曲的清脆,也更像是对小钟的击打声。乐曲进行到第二主题的过程中,能够使用键盘技巧体现钟声嘀嗒嘀嗒的声音,节奏十分的跳跃,变化比较大,让人们感受到了活泼的气氛,闭起眼睛,仿佛面前真的有一部钟,正在一圈一圈的走。最后的主题经过了前两个主题的铺垫,明显的变得辉煌起来,曲风更像是舞曲,能够在十分浓烈的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乐曲的演奏。

(二)《钟》的演奏音色特征

在乐曲的开始阶段,我们会听到一部分简单的前奏,在中间的高潮阶段,能够深刻的体现出“钟”的声音,并且钟声十分的有力,能够带动人们的情绪,随后又紧接着一段小钟的敲打声,由于原曲是由小提琴演奏,小提琴的模仿效果,相比钢琴来说还不够形象,所以,使用钢琴键盘进行模拟的效果更好。在接下来的演奏中,继续使用高音区进行演奏,能够对各种各样的歌声进行模仿。通过这两个主题的相互交换,能够提升乐曲整体的华丽度。在乐曲演奏的最后能够通过欢快的结尾,使整个气氛更加的愉悦。这首乐曲时长约四分钟左右,在乐曲中包含了帕格尼尼的《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改变成为一首独奏的钢琴幻想曲,能够使用钢琴演奏的方式,相比其他的乐器进行演奏,能够使乐曲能够更加真实的体现出钟声的感觉。

(三)《钟》的节拍和节奏

由李斯特进行改编的《钟》中,使用的是是升G小调,节拍为6/8 拍,曲子的前两个小节的节奏,需要使用左右手进行交替演奏的方式,每两个音之间需要产生一定的跨度,可以控制在八度到十六度之间,能够很好地模拟钟的声音。这首曲子的速度比较快,想要完成跨越十几度的演奏,难度系数也会大大的增加,但是这首曲子的亮点就在于使用跨度极大的键盘跳跃,完成了对钟声的模拟。使用变奏的方式使钟声的效果更加的形象,还能够体现演奏者的演奏技巧。

《钟》这首曲子的基本结构是三段式的结构,能够通过每一段中的变化和反复,体现变奏曲和回旋曲的奇妙,每一段都会有一个新的主题,每一个主题的演奏方式都有所不同,能够充分的表现演奏者的技能的高超。由李斯特进行改编的《钟》相对于其他乐器对《钟》的演奏来说,能够重复乐曲的主题,体现了钢琴的演奏技巧,给人一种另类的感受,是现阶段钢琴家们在演奏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之一。

四、钢琴的演奏技巧在实际中应用的方式

(一)什么是钢琴技巧

在《钟》这部作品的演奏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变奏偶的手法进行演奏,能够将作品中的两个主题相互转换,构成完美的乐章。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会使用很多的演奏技术,比如:单手同时旋律和颤音、八度的快速重复音、远距离音程的敏捷跳跃、快速的跑动音群等等。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使用的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 钢琴技巧的逐一分析

单手极大音程断奏: 这个极大音程断奏出现在高音区。不言而喻大家都知道,高音区,错一点都很明显、很刺耳、即使是不懂钢琴的人也很容易听出错误,就像钟突然出了故障,而且跳跃的幅度远远超过人手所能达到的极限。所以,光这一点,不练相当的时间也很难以达到高准确性。而且李斯特要求要突出旋律声部音。也就是说,不仅要跳的很准,即使多一点少一点都是不允许的。而且还要把主旋律突出,个别地方还出现了带装饰音的大跳,真是难上加难!

高速轮指:这里高速轮指包含2段:第一段是3连音那里,不仅对1、2指独立性要求相当高,而且无法找到一个连续的指法使之连贯起来。换言之就是,在高难的轮指下要必须找准每组三连音的位置就又提出了双重高难的准确性要求;第2段轮指就更难,是432轮指要求3个手指的独立性相当高。这里轮指的弹法只能用1关节去钩琴键,绝不能用手腕震动,这个对于所有人都是很难的地方,一般不练数月难以达到高准确与颗粒清晰,而且这个技术对钢琴灵敏度也是有相当的要求。

带旋律声部的颤音:这个对手指独立性要求就更高了,在高速颤音下要想把带旋律声部突出,而颤音又均匀,是一件极端困难的事情它要求演奏者手指的基本功极度扎实。而这一段也是大部分人的绊脚石之一,没有童子功的人的苦恼。

快速音群跑动:这个可能是钟当中最简单的技术,不过也不能小觑,由于这一段左手成分相对较少,所以右手不允许任何错音和音色不均匀的现象发生,这也是对演奏者提出了较高的技术和基本功的要求。

顿音与双手强颤音:在李斯特的《钟》,顿音是一个常见的手法,一般出现在低音区,比如在《弄臣》《狂6》《西狂》中就有,而钟却恰恰相反,是出现在高音区。这样就对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准确性的要求,而且这个是连续顿音,所以密度加大了,难度也就比一般的顿音加大了一倍。顶端的颤音为了做出强音一般采用双手震动交替的技术。这里也很繁琐,需要很多的慢练才能达到均匀而有力度。

双手带双音的极大音程断奏:这个出现在最后一个变奏开始那里这里不仅双手超远距离大跳,而且还加上了双音。可以说难度比起上面本来很难的单手极大音程断奏,难度加大了一倍以上,一般不练数月至半年以上难以跳得很准。

超级快速的和弦群以及左手远距大跳同时进行:这个出现在双手大跳之后那里,虽然只有2个小节,但是这个地方乃钟之最难技术之一,这个要弹到没有错对于很多人几乎要1至2年的时间,右手不仅和弦要整齐准确,还要很快 。这个高速度让人难以练成,再加上左手还有大跳在进行,所以就极端的难。就这个2个小节,就远远超过了李斯特的《唐璜》,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斯卡》中任何一个小节的难度。也就说花练好花的时间要多得多。

八度震音:类似于《狂6》不过难度有所加大,因为有更远距离的跳跃在里面,速度也要求更高,对手腕、手臂要求极高,而且对钢琴灵敏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左手双音震音和右手八度的相反思维:这里难的不是单手的技术而是反相思维。因为两只手同时运行相差很大的高难技巧,容易造成左右脑思维混乱,相互干扰,给人带来极大的思维障碍而非技术障碍所以这里左右手要配合好绝非容易的事情。需要半年甚至1至2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掌握。

双手交替八度:这个是钟当中最简单的技术之一,必须有高速度才有气势,而且声音要均匀。

反相八度:也是比较简单的技术 。

高速下右手八度和弦进行与左手八度远距离大跳进行:这个就是钟最最难的地方,也是最重点的地方,不要说是一般人,就是李云迪、鲁宾斯坦、弹到这里也很难弹得没有错。这个地方有文献记载是钢琴文献中最难的段落,是一切钢琴家容易错的地方,即使是《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也没有如此难的段落,这个地方单手技术就很难,高速下右手八度和弦进行,左手八度远距离大跳进行本来就是超难的技术,而且又加上左右手运行相差甚大,造成前所未有的思维障碍。这种思维障碍只会在高速演奏演奏下体现(差不多李云迪那个速度),这里弹得慢似乎感觉容易,要想弹快、保证不错对于很多人来说,说不定练个一辈子都难以做到。所以对于很多人,这里存在一个速度瓶颈。也就是--也许你在一个比较慢的速度可以不错,但是不管你怎么练,也很难在更高的速度下保证两只手同时弹准确性(也许你单手还可以不错)你会发现你弹的时候左右手根本配合不默契,可见这里最致命的是思维上的障碍。每个人都会遇到,除了天才中的天才而像玛捷帕。这些看似难的曲子,却没有思维障碍的段落在里面。所以,思维障碍才是真正难以可服的在实际钢琴作品中应用的终极技术。

带大跳的双手和弦技术:就是大跳完之后那里的,不要以为那里简单,实际上也很难,既要调准,又要弹清楚双手的和弦、又要突出旋律声部绝非易事。

《钟》作为一部经典曲目不仅仅是对技巧的展示,还是对作曲家自身的情感与想象力的表达。与浪漫主义的艺术家相似的是,作曲家为乐趣富有了新的活力,使作品能够更加鲜明的体现出人们用于创新的精神,采用鲜明的艺术色彩的方式,能够使乐曲更好的表达情感,这部作品到今天为止仍然能够为钢琴艺术家起到指引的作用,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在实际钢琴作品中的应用,钢琴技巧是与之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结论:

弗朗兹·李斯特的作品《钟》,采用这部作品进行独奏实践,能够体现出在钢琴弹奏时的技巧但他也淋漓尽致了展现了钢琴的技巧,与应用在实际钢琴作品中的统一与结合完美的恰到好处,即使不是每一个琴者都可以展现的,但也充分的证明了钢琴技巧的美丽与神秘,深刻的思想性和逻辑性,让人们不仅对钢琴本身沉醉,也对钢琴技巧产生迷恋。

在实际钢琴作品中的应用,钢琴技巧是与之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揣摩。

参考文献

[1]李真.浪漫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的两座高峰——肖邦与李斯特的创作特征之比较[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

[2]张浩.肖邦与李斯特钢琴音乐风格探析[J].剧作家,2006.

[3]唐馨.试析肖邦与李斯特钢琴音乐中的民族风格[M].山海音乐出版社,2003.

[4]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潘璐,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专业课教学部。

猜你喜欢
独奏曲演奏技巧
当代扬琴独奏曲中的戏曲音乐元素探析
当代音乐(2022年1期)2022-01-23 13:39:30
竹笛独奏曲对昆曲音乐元素的吸收
当代音乐(2019年1期)2019-10-21 10:40:16
二胡独奏曲《听松》解析
北方音乐(2019年14期)2019-08-30 08:32:10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5:55:00
略谈音乐表演中的大提琴演奏技巧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03:13
河南派唢呐演奏中气息运用技巧探讨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15:46
浅析肖邦《革命练习曲》的演奏技法与情感特色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09:54
简述大提琴的诞生发展及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