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体验”才见“生态”

2015-04-29 14:07李辉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3期
关键词:温度计体验经历

李辉

生态课堂应是“体验”的课堂,教师要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需要以感受、经历为指向,采取符合学生心理认知、成长规律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下面我就结合具体课例《温度中的数学》一课,谈一谈构建“体验”课堂方面的思考。

一、典型案例

《温度中的数学》。

1. 课前调查。(学生互相调查了解温度计)

师(出示纸质的温度计):“同学们,你们认识温度计吗?能向大家介绍温度计吗?”

生:汇报,师生共同了解温度计的常识。

2. 听录音记录数据。

师:“同学们一边听录音中的温度,一边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简单地记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方不方便与别人交流呢?”“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每个人都看懂呢?”

生:用“+”、“-”号。

3. 出示地图:吉林-5℃、上海0℃、云南15℃、青岛+5℃、拉萨-20℃等等。

师:“体验一下上面的温度,你来做动作,表演一下当时的状态。”

生:根据教师说的地点做出动作,满堂欢笑。

二、分析思考

1. 关注值得体验的内容,为学生创造恰当的体验机会。教师需要在教学这些知识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收集素材,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如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温度计虽然了解,但并不是特别熟悉。因此,教师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直观素材,另一方面让学生做课前调查,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互相学习,主动请教,猜测分析等,对温度计有了初步了解,然后教师抓住必要知识强化认识。这样的体验学习是必要的,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对直观学具的认识充分,才能借助它去理解抽象的正、负数的含义。

2. 借助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体验情境。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出示一些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感官功能,去体验、去表达,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从而更有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本课中,教师出示画面,利用情景模拟让学生表演自己对温度的体验,采取学生做小演员的方式,使学生切实体会了正、负数的含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教师可以借助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有趣的内容让学生体验,沟通生活数学与书本数学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本数学。

3. 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有价值的体验过程。小学生喜欢怎样学数学,是他们自己决定的,不是人为强加就可以的。因此,教师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研究设计什么样的数学活动才适合学生,便于学生去体验、经历和感悟。本课中,教师让学生当记录员,用喜欢的方式自己记录数据,由于没有统一的表达方法很不方便交流,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用正负数表示的必要性,这时激起了学生对学习正负数的渴求。这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自觉地体验到研究的必要性,不得不提个“为什么”和“怎么办”。此时思维被激活,学生接下来会自觉地投入到探究之中。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结合重点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演练、解决实际问题等,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体验数学对生活的价值,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4. 注重体验后的反思,使学生积累宝贵地数学学习经验。“经历体验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知识的呈现方式,更是指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等,从而积累观察、操作、猜想、归纳、推广等活动经验。

本节课例缺少这方面的尝试,其实,学生在经历了自主的、多样化的体验过程后,可以引导学生反思体验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思考的经验、操作的经验、探究的经验、数学化的经验、概括的经验等,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更深的“根”。

猜你喜欢
温度计体验经历
正确认识温度计
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温度计的『一二三』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三招搞定温度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