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捷
摘 要:读和写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小学阶段作为语文基础的奠定时期,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文章根据课堂实践和理论应用,针对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践分析;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64-01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虽然有所提高,可有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却没有明显提高。有的教师虽然重视阅读和写作,却将二者分开教学。殊不知,单一阅读让孩子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态度,模仿写作也让孩子不能理解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文章结合课堂实践效果,探讨语文课堂教学不当之处,并给出相应教学办法。
一、当前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现状
低年级学生词汇量较少,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因此,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常常采取机械灌输的方法。在作文指导中,有的教师给出范文,让学生机械地背诵抄写,遏制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以模板限制了学生的写作天性。而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失分较多,作文多以照搬范文模板为主。在语文课堂上,有的教师对课文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课文中的好词妙句并没有做到与作文练习相结合。这样的教学,会使得学生难以真正掌握课文,不敢大胆表达自己观点,不能将好词妙句运用到作文中。在语文教学中发现,现在学生的写作题材十分缺乏,很多周记都是“流水账”,很多游记也是千篇一律,学生的选题选材几乎都是照搬作文书,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这是因为,部分家长和老师没有摆正心态,认为“听话”的孩子最有出息,这实际上是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大多数孩子只会说白话,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表达的好词好句。在生活中,有的家长也缺乏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没有在生活中给孩子充分的尊重,让孩子们失去主见,变成不会说话的学习机器。没有表达就没有思想,没有思想就不会表达,这是学生不会阅读、不会写作的重要原因。
二、读写结合在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语文教材中的范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从教材中的课文入手,对重点词句进行反复读写品味,让学生为写作积累优质词汇。在课文阅读教学中,应该从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入手,学会安静品读一篇好文章。先从组词开始,再造句成段,最后才能熟练写作。如在《月亮湾》这篇课文中,让学生学会量词的使用,给出填空题:一( )小河、一( )石桥、一( )鱼儿、一( )朝霞、一( )农田、一( )茶树。比如“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一句,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将量词和形容词混淆。教师也可以就此给学生打好语文基础,让学生能熟练写出复杂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有了对课文的深层次阅读,就能做到语句和段落的熟练写作,抓住课文这个主要部分,就能给阅读和写作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刚刚接触阅读和作文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要循序渐进,对于有一定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则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先选择课文作为阅读和习作的范文。从积累词语开始,然后对好的段落进行仿写。在《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中,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是写写你所了解的名人的故事。这不但让学生对知道的知识进行回顾,还让他们学会如何介绍一个名人的故事。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写作的方法,在写作时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平时,还应该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教学。有些学生较喜欢读科幻小说、儿童故事等,许多书籍篇幅过长,内容单一,思维逻辑往往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适当指导。教师每学期可以给学生布置指定书籍的阅读任务,家长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孩子的阅读内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基础,都对阅读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给出适当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阶段结束后写读后感,并进行课堂习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写作规范,对读后感的写作进行精心指导。读后能写,才是有效的阅读。
三、设计相应的读写任务
除了每天一课一练的基础题作业外,培养学生读写能力还需要布置相应的其他作业。对于低年级学生,布置好词的默写、好句的仿写、段落的背诵等,帮助低年级学生打好基础。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布置整篇阅读、适当的写作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有趣的小游戏,增强课堂趣味性。比如词语大比拼,就是给出拼音,将学生两两分组进行比拼。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剧本,并让高年级学生参与剧本的改写。最后,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对表现一般的学生进行鼓励。要抓住学生活泼爱玩的天性,让学生尽情表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们对语文产生兴趣,敢于自由表达看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有效地提高读写结合教学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语文教师应从语文教材开始,找到读和写的连接点,把读和写巧妙设计在语文教学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表达,积累素材,在写作中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拾景玉.小学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研究[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1).
[2]王柏勋.语文教学情趣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贾晓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4]朱于新.语文读写结合:从传统中创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