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打牢词语地基的研究

2015-04-29 19:14权凯
成才之路 2015年30期

权凯

摘 要:语文的学习自始至终,都与词语的感知体悟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推敲作者遣词的精妙,体悟词语背后蕴藏的真意,才能真正踏着词语这块基石,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最终形成。

关键词:凸显意蕴;体验情愫;链接生活;丰富意蕴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0-0053-01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感知文本语言的基础过程。语文的学习自始至终,都与词语的感知体悟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推敲作者遣词的精妙,体悟词语背后蕴藏的真意,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最终形成。

一、聚焦词语,在删繁就简中凸显文本价值

很多课文中都存在着一个或者几个具有强烈表现力和情感的词语,这些词语有效地凸显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被称为是文本的“文眼”。这些词语往往是文本内涵的集聚点、思想价值的闪光点。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紧紧围绕着这些关键词语展开,就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删繁就简的作用,从而以低耗取得高效的教学效益。例如,《黄河的主人》在最后一自然段中以“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高度赞颂了艄公的个性品质。而在教学之初,教师就直接出示了这样的词语,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这些词语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在具体文本教学中也是围绕着这些词语,让学生通过文本语言的细节深切地体悟散落在文本中的印证,从而将艄公的人物形象深深镌刻在学生的意识之中。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围绕着艄公的形象全面展开,而是紧扣课文中最后对艄公评价的词语,以此为圆心发散至全文,起到了删繁就简的教学价值。

二、品析词语,在揣摩联想中体验作者情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指出:要让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经验积累,能够推想、揣测文本中语句的含义,并能准确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在词语与文本要义之间要构建出内在联系,引领学生感受词语表达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叶圣陶名作《荷花》中的“冒”字已经成为感知词语妥帖性教学的经典话题。而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不仅让学生通过对比辨析的方式展现了文本语言的精准,而且推波助澜:“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这些白荷花冒出来想干什么呢?”学生有了对这一动词的深入洞察,明晰了表达效果,于是各种富有创意的猜想也就自然生发出来:有的认为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纯洁美丽,有的认为是要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则是要看看这个精彩的世界……在这一案例的教学中,教师词语课文中核心词语的感知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表层,而是引领学生向着文本的内核深处漫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情境感受词语所承载的丰富价值,从而引领学生真正地读懂文本。

三、辨析词语,在模拟展示中链接生活

语文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的外延即生活。”不能与现实生活挂钩的语文教学必定如同一潭死水。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注重对学生原始经验和生活阅历的调动,使得教材中的文本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例如,郑振铎在描写《燕子》一文中描写燕子飞行姿态美时,就运用了“横掠”一词。在教学这个词语时,仅仅凭借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是无法真正感受燕子飞行轻盈快捷的姿态之美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课桌做湖面,以自己的右手做燕子,进行“横掠”的动作演示。表演中,教师告诉学生不仅要做到动作迅捷,而要还有紧紧“挨着湖面”,但又不能“碰着湖面”,这才能真正表现出“横掠”这个词语意欲表达的意蕴。在这一案例中,“横掠”这一词语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但其表达的意蕴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没有见过。如果教师死搬工具书的解释,就无法连接教材语言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即便学生能够说出这样的意思,也都是死记硬背的积累,而不是来自于学生的真正的感受。而这样的教学就拉近了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在感同身受中与文本产生了认知的共鸣,起到了较好的表达效果。

四、想象词语,在补充拓展中丰富意蕴

阅读接受观点认为,文本的阅读是一项主观意识极强的思维过程。没有阅读主体的深度介入,学生就无法真正感受文字的表达张力,其文本也就成为一种空壳的存在。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在文本中探寻具有思维张力和探究深度的词语,让学生在结合具体语境基础上一起品读,借助自身的想象将词语进一步拉长,品析词语在教学中的震撼之力。例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中运用了“蓬蓬勃勃”这一词语来形容樟树的勃发生命力。在教学中,教师紧扣“蓬蓬勃勃”这个词语,激活学生内在的想象意识,让学生以“烈日炙烤下”“寒风呼啸下”的情境想象樟树的质态,从而真正感受樟树“蓬蓬勃勃”都一直是怎样的状态。正是在这样的想象中,学生不仅仅可以使学生感受文本内容,而且让学生在联想过程中感受樟树勃发的生命意识,将文本中一个词语的生命元素进行调整与升华,展现了词语表达的无穷魅力。

五、结束语

总之,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要从语言的基础工程抓起,一步一个脚印,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了薄弱现象,就会导致语文大厦最后的崩塌。因此,语文教学即便是到了高年级,也应该要注重对文本核心词语的关注,让学生在品析、积累、运用的过程中为语文素养的这座大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光华.创新小学阅读教学策略 增强小学阅读教学效率[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08).

[2]张雅兰.基于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词语教学探究[J].成才之路,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