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物理教学形式探究

2015-04-29 00:44:03廖委
成才之路 2015年32期
关键词:参与主体性初中物理

廖委

摘 要:文章从初中物理教学出发,从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争做“小老师”、课堂讨论出真知三个方面,对如何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进行了细致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主体性;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062-01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一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意义的认识,就会变得愈加模糊,这是一种极不健康的教学现象。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应如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课堂氛围多严肃沉闷,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很难大胆表露自己的心声和看法,也很难真正深入到物理学习中去。所以,要想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就要以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为前提,让学生敢参与、想参与,这样才有助于实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例如,在学习“惯性定律”前,由于惯性定律的抽象性,以及学生在思维方式上转换存在的困难性,我们的学生基本上不会主动去探索这部分知识,于是,我以情景式教学展开了这堂新课的学习。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几组画面,这些画面是一些练气功的人将一块很重的木板或石块放在自己的肚子上,然后另一个人用大铁锤狠狠地将木板或石块敲破,但是躺在木板或石块下面的人却安然无恙。观看后,我对同学说:“你们觉得练气功的人很厉害吧,其实老师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同学们信吗?”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不相信,有的学生说道:“老师,如果你都能做到这样,那练习气功的人情何以堪啊?”学生的各种怀疑和疑问,说明他们的好奇心已被彻底激发出来了,于是我顺其自然地引出了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同学们,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不仅老师可以做到这样,你们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做到,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了惯性定律,大家就会发现奥妙之所在。”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带着十足的好奇心参与到了课堂学习中。最后,学完本堂课的知识点之后,我鼓励学生破解刚才的大铁锤敲石块的问题。不少学生都发现了其奥妙所在就是惯性定律的存在使得大锤敲下的瞬间,木板或石块马上就被敲碎了,这样石块下面的人就不会受到伤害而安然无恙了。在本堂课的学习中,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学习中,从而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形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让学生争做“小老师”

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教师和学生换一下位置,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做一做“小老师”,让教师做一做“学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得到了重视。一方面,可以将一些简单课程讲解或习题讲解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进行知识的讲解。例如,在教学“物质的三态”时,当学生处于学生的立场时,他们只需做到清晰地区分出物质的三态即可,但他们一旦处于教师的立场,就要求他们不仅要区分出物质的三态,还需要从整体上找到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解,这就促使了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批改作业。当教师长时间地为学生批改作业后,绝大多数学生都熟知了教师的批改方式。同时,一位教师要批改几十份作业,难免会有一些疏漏之处。如果让学生批改作业,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在批改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错误类型,从而对学习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让学生争做“小老师”,既实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三、课堂讨论出真知

讨论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将教学重点放在自己的讲解上,忽略了学生质疑和消化的过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获得真知。“分子热运动”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其难点主要表现在分子和分子运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仅凭凭空想象是无法彻底理解的。这时,就可以借助“放大”的方式,让学生亲眼看到“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和过程。首先,我给学生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同学们,今天有没有闻到老师身上有什么味道呢?”同学们都积极地回答“是花露水的味道。”于是,我紧接着说:“那么为什么你们能闻到花露水的味道呢?你们能够看到花露水中分子的运动吗?”这样,学生便懂得了分子的热运动虽然看不见,但可以通过嗅觉去感受到它的存在。在我的引导下,绝大多数学生都从生活中“看”到了分子的热运动。诸如:“我们将钢笔水滴到水中,钢笔水就会迅速扩散,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它在热水中的扩散速度要大于在冷水中的扩散速度。”“同学们放学后还没走进家门,就闻到了扑鼻而来的饭香味。”“往盛满水的杯子中倒入一勺盐,会发现没有水溢出来。”等等现象,都在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中被挖掘出来。紧接着,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场讨论,让学生讨论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由此,在讨论和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地采取诸多策略来实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以学生为中心的物理课堂教学形式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逐渐得到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申颖.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2]吴亚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解读[J].教育评论,2005(07).

[3]倪浩.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物理,2014(05).

猜你喜欢
参与主体性初中物理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小学生参加篮球训练的特点分析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18:59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26:00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8:59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飞碟探索(2016年10期)2016-10-11 23:23:33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2:55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2:38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