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英浩 徐欢
摘要:本研究对132名师范英语大专生进行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的两项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师范英语大专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有显著的相关性,所有的学习动机类型除了职业取向动机之外均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所有因素成正相关关系。自主学习能力对英语学业成绩有显著性影响,主要体现在自我效能和时间控制两个因素。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业成绩有影响,主要体现在内在兴趣动机和家庭责任动机两个动机类型。
关键词:师范;英语专业;自主学习能力;动机;学业成绩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2A-0024-05
一、研究背景
过去几十年中国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强调记忆和机械学习的语言学习体系中,他们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真正为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1]虽然大多数的大学生兼具内在和外在学习动机,且他们对于英语学习有热情和期望,但是教师的教学并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认为他们并不能通过课堂活动来获得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全面发展。[2]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外语教师开始追求更有效的方法来提升学生语言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作为语言学习内在因素的学习者本身成为被关注对象而非教师、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因此语言学习者本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被认为是能有效提高语言学习质量和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
(一)理论综述
自主学习理论是国外学者基于认知学习、人文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等相关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由于这一理论强调对于教和学功能的再认知,并关注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如何设计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和评价模型,因此这一理论已成为教育学研究的热点。虽然研究者对自主学习的概念以及如何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尚未达成一致认识,但是人们却一致公认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外语学习成绩的同步提升起决定性作用。[3]如Zimmerman(1990)研究证实“自主学习能力会影响学生学业成绩,有较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更易取得高分,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成绩不理想。[4]中国学者王笃勤(2002)通过培养大学生学习策略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验发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业成绩的进步是紧密相关的”[5]。
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关键因素[6],因此它始终是教育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和研究热点。尽管研究者在二语习得动机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动机的具体概念有不同的定义。尽管如此,大量的研究表明积极的学习动机对提升学业成绩有显著性影响。如Ellis(1997)发现,“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在成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均起关键性作用,兼具两种动机的学生则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7]。中国学者石永珍(2002)针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融合型和工具型动机研究发现,“如果学生能设定较高的目标,那么他将能保持较高的动机从而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8]。虽然国内外学者针对自主学习与学业成绩以及动机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将师范英语专业大专生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尚属首次,本文将就此进行研究。
(二)研究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主要研究以下问题:(1)师范英语大专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2)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英语学业成绩是否有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3)他们的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业成绩总体是否有影响,哪种类型动机对英语学业成绩有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笔者对江苏省南通市某师范院校138位英语专业大专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38份,有效问卷132份,这132份问卷的数据资料被用于数据分析。其中男生12人,女生120人,年龄在19至21岁之间(平均年龄20.4岁,标准差1.15)。所有受试者都接受至少9年学校英语教育。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问卷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受试者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英语学习年数、公共英语三级考试成绩等。第二部分是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共包含36个题项。基于徐欢(2013)已有的研究成果,师范英语大专生英语学习动机主要分为个人发展、内在兴趣、应试成绩、学习情境、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职业取向7种动机类型。[9]第三部分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共包含56个题项。该问卷由庞维国和徐锦芬教授于2004年共同设计完成。根据Zimmerman(1990)的研究,自主学习能力有七个构成因素,分别是自我效能、学习策略、时间控制、成果监测、环境选择、师生因素以及材料选择。两份问卷均采用Likert五级量表1~5分进行计分。笔者通过SPSS19.0对两份问卷进行验证,两份问卷的Alpha值分别为0.962和0.948,KMO值分别为0.841和0.0837,表明两份问卷表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进行进一步调查。
(三)数据分析
笔者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9.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师范英语大专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业成绩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
笔者对132名受试学生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师范英语大专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的相关性系数为0.678,说明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越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主性越强。这一研究发现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比如,Sparatt(200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一个具有很好语言学习动机的学生对于要学的内容会有极强的兴趣,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因为这些学生认为动机会影响他们对于语言学习的自主性”[10]。此外,我国学者徐锦芬等(2004)研究指出,“积极的学习动机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1]。这说明尽管研究的对象、方法等有所不同,但是动机作为能影响自主学习的一个因素能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能促进自主学习的最终实现。但如果进一步研究不同的学习动机类型和构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不同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会发现,所有的学习动机类型除了职业取向动机之外均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所有因素成正相关关系。职业取向动机和体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时间控制、成果监测、环境选择、师生因素以及材料选择的相关性较弱。此外职业取向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和学习策略无相关性。这说明,受试学生并不认为职业取向与自主学习能力相关,尤其是自我效能和学习策略,这一研究结果和已有研究结果并不相符。这可能是由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南通地区教师招考只面对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师范英语大专生谋取一份教师岗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他们可能认为即使通过再多的努力也无法改变他们就业难的现实。此外,体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所有变量与英语学习动机三个变量,个人发展动机、内在兴趣动机以及应试成绩动机均有显著的相关性。这表明与个人发展、内在兴趣和应试成绩相关的因素相对于其他动机类型而言更能影响师范英语大专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学业成绩的相关性
为了研究师范英语大专生自主学习能力对英语学业成绩的影响,笔者将受试者英语学业成绩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师范英语大专生自主学习能力(P=0.002<0.05)对他们的英语学业成绩有显著性影响,主要体现在自变量自我效能(P=0.012<0.05)和时间控制(P=0.005<0.05)两个因素。这也意味着受试者自我效能感越强,他们的英语学业成绩越好,这一研究结果和已有研究结果相符。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的是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12]这说明师范英语大专生要想取得比较理想的英语学业成绩必须要有较强的自我效能,主要体现在要有坚定的英语学习信心,能自主选择学习任务、设定合理的能持之以恒的学习目标,在遇到学习困难时能表现平静并以坚定的毅力克服。总之学生的自我效能越强,他们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就越高,在学习中表现得越自主,最终所取得的学业成绩也就越理想。此外自变量时间控制对因变量英语学业成绩有显著性影响。这说明师范英语大专生如果能有效地管理利用时间,如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日程,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等,则他们的英语学业成绩越理想。
(三)学习动机与英语学业成绩的相关性
为了研究师范英语大专生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业成绩的影响,笔者将受试者英语学业成绩作为因变量进回归分析,结果详见表3。
从表3可以发现,受试者学习动机对他们的英语学业成绩总体上有影响,主要体现在兴趣动机(P=0.035<0.05)和家庭责任动机(P=0.011<0.05)两种动机类型。这也证实了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及结果的影响可能与学习动机的类型有关。[13]如果从内在兴趣动机来看,受试者如果能保持较强的学习英语的内在兴趣动机,则他们的英语学业成绩就越理想。因为针对语言学习的内在兴趣动机主要表现为对目标语及目标语文化的认同,属于融合型动机范畴,比工具型动机更稳定,他们往往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学习将目标语内化,努力将自己融入目标语文化中。因此具有融合型动机的学生往往能为自己设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积极主动地、持之以恒地学习,所以内在兴趣动机是一种持久性的动机,并且兴趣越高,努力程度越高,[14]最终学业成绩也就越理想。同时受试者家庭责任动机的P值为0.011表明他们的家庭责任动机越强,他们的英语学业成绩越理想。笔者在以往的研究中未发现相类似的结果,但是也可以这样解释,绝大多数的受试学生来自农村地区,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培养他们的艰辛,因此他们往往把通过努力学习取得高分作为对家长的回报。因为学生有很强的回报意识,他们就更有可能取得高分。但是从表3也可以发现应试成绩动机P值为0.088,表明受试者应试成绩动机不会对他们的英语学业成绩造成影响,这一结果和以往研究结果并不相同。因为应试成绩动机属于工具型动机范畴,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中国当前的教育模式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中国学生的学习动机依然以工具型动机为主,因为应试成绩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毕业、就业、继续深造等个人发展问题,但是本研究的这一发现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结论
本研究主要发现如下结果:
(1)师范英语大专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有显著的相关性,所有的学习动机类型除了职业取向动机之外均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所有因素成正相关关系。职业取向动机和体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时间控制、成果监测、环境选择、师生因素以及材料选择的相关性较弱。此外职业取向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和学习策略无相关性。
(2)自主学习能力对学业成绩影响的回归分析表明,师范英语大专生自主学习能力对英语学业成绩有显著性影响,主要体现在自我效能和时间控制两个因素。学习动机对学业成绩影响的回归分析表明,受试者学习动机对他们的英语学业成绩有影响,主要体现在内在兴趣动机和家庭责任动机两个动机类型。
总之,师范英语大专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和英语学业成绩三个变量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进行本研究能帮助我们理解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心理过程、社会因素以及个体差异等。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应积极思考如何通过学生心理、社会环境、课堂活动等因素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动机以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Benson, P.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123-127.
[2]曾静. A Survey on English learner autonomy in non-English major college students [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 2007:64.
[3]潘嵘.内蒙古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与研究 [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58.
[4]Zimmerman, B. J.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An Overview [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90, 25 (1).
[5]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2(5).
[6]McNamara, E. Positive pupil management and motivation: A secondary teachers guide[M]. London: David Fulton Publishers.1999:66-76.
[7]Ellis, R. Theory of 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SLA research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213-221.
[8]石永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国外外语学习,2000(4).
[9]徐欢.五年制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3(7A).
[10]Spratt, M., G. Humphreys & V., Chan. Autonomy and motivation: Which comes first? [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02, 6 (3).
[11]徐锦芬,彭仁忠,吴卫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1).
[12]Bandura, A.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86: 104-117.
[13]Biggs. Student approaches to learning and studying [M]. Hawthorn, Vic.: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7:91-93.
[14]高一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研究)[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154-156.
责任编辑:丁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