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能入学、不能结婚、不能考公务员,不能享受社保,他们是滞后的户籍改革制度和社会管理缺陷所造就的“影子人”,他们的身上打下了中国特色的烙印。
根据2010年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至少还有1300万人没有户口,代表每一百个人中就有一个没有合法身份。
游离在社会之外的影子
2014年8月,历时14个月,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万海远调研组对1928个“黑户”样本的抽样调查告一段落。
他们的调查数据显示了中国“黑户”诞生的多样性原因,包括多胎超生、未婚生育、历史遗留没有主动上户口、大学毕业生户籍档案断档等。其中不符合生育政策的约占60%,这部分人群达到780万人,大部分在农村,占“黑户”总人口的比例最高。而历史遗留没有主动上户口的人员和大学生“黑户”各占15%,人口在390万左右。
按照现有政策,上述只有没有主动登记和毕业迁移证过期两种情况成功申请的可能性较高。
乌鲁木齐一所公立中学的教师陈明曾经是一名毕业生“黑户”,在耗时几年再次落户后,他向当地媒体说:“户口这个东西说起来重要,排起来次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忘掉。真用的时候能把人急死。”
老家来自湖北的刘全是2008年从广州大学毕业的,当时读书把户口迁移至学校集体户口,毕业后去了苏州的一家小公司,户口迁移到苏州(人才中心的所在地)。在工作3年后,刘全辞职回老家。这时他去苏州办档案,才了解到他的户口从广州迁出后,一直没有迁入苏州,由此变成了黑户。
在咨询朋友后,他从学校、广州、苏州查询办理。首先是去了学校,人家说先需要老家派出所开个拟接收的证明。去了老家的派出所后,他们说要有新工作地的人事局介绍信才给开。所以,他又跑去人事局那边,人事局领导经常不在办公室,跑了好几回,最后得知说需要学校出具的未婚证才给开证明。而学校那边的居委会说他的户口早就迁出去了,所以不可能给开这个证明。
“哎,这回真是两头难了,现在我都急死了,跑来跑去的,花了好多钱,到哪儿都是要证明,没证明就不给你办。”最后,还是通过找关系让学校的居委会给破例开了个证明。然而,学校这边刚办好,老家派出所那边又说,像刘某这样的即使回老家也只能保留城镇户口。“想要非转农是不可能了,他们根本就不办理,因为我们这儿农业户口有分红,而且地方有城镇化率的考核指标。”“跑了大半年,最终才落下了一个自己不想要的城镇户口,没有房、没有田、没有宅基地、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来源。”(案例采集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
无辜的“黑户”
被十多個部门同时管理的户籍,不仅分割严重,也无法避免管理部门互相推诿扯皮,再加上不同部门分别有不同的规定,自相矛盾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因此碰到大事儿的“黑户”们只能不停地想办法证明自己是自己。
虽然每个“黑户”的经历,都千差万别,但背后的心酸几乎是一样的。
户籍的基本功能只是居民户口登记和身份识别。但在美国这样人口流动频繁的国家,却没有身份证这个概念,美国公民依靠持有的“社会安全号”就可以自由地搬家、换工作,该号码唯一且终生不变。
在中国,随着大城市人口流动的日益加速,因为政策对冲而产生的“黑户”问题悬而未决,会使社会出现更多的“黑二代”“黑三代”,代际传递会使政策的恶劣影响逐步加深。他们可能游离在城市的郊区,无法工作,不能接受教育,从出生就注定了悲剧式的人生。显而易见,这个错误是外力施加在他们身上的。
比如,户籍管理为什么要与计生管理“搭车”?在实践中发现,户籍管理与计生政策“搭车捆绑”,是造成“黑户”问题的最大根源,也是当前解决“黑户”问题、理顺人口管理体制的最主要障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政府提出了人口管理要创新,户籍制度改革要加快的新口号。去年2月,山东公安机关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生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出生登记是公民参与社会活动、行使法律赋予各项权利的前提和基础。报户口绝不允许随意设立任何前置程序和附加条件,绝不允许推诿扯皮、久拖不决甚至拒绝受理,绝不允许造成“黑人”“黑户”。事实上实现了新生儿落户与征收社会抚养费“脱钩”。
可见户籍政策的简化并不是不可能的。
赵六毛根据《民生周刊》《南风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等综合编辑。
本栏目责任编辑: 杨帅(fionazhangfeif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