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玢
中俄彼此之间是重要的邻国,基于资源互补优势,中俄两国具有开展地区间合作的广阔前景。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中俄两国的地区间合作应该本着积极、理性、稳妥的原则推进,并且可以适当拓展合作区域和领域。总体来看,中国在参与俄地区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地区合作范围不应仅局限于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从双方政府层面把中俄地区合作范围限定在两国相邻地区。虽然从地理位置角度考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第一,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气候条件不佳,基础设施落后,大城市网较为稀疏。远东联邦区是八大联邦区中铁路网最稀疏的地区,仅为13公里/万平方公里,硬面公路网密度也最低,仅为6.1公里/千平方公里。远东联邦区的九个联邦主体中,堪察加边疆区、马加丹州和楚科奇自治区不通铁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铁路线长度仅有354公里。而且俄罗斯现有的51个城市集聚区中,仅有10个位于占俄罗斯国土面积2/3的亚洲地区。
第二,受俄方的戒备心理制约。对东部地区沦为原料附庸的担忧、人口减少的现实威胁、对17-19世纪远东历史的特殊记忆、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舞台上地位的进一步提升,这些都可能使俄方以特殊防范心态对待中国与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合作。虽然中国参与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开发具有亚太地区其他国家难以兼具的地理位置、资金和劳动力优势,但相关合作项目推进速度较慢,这当然有各自企业对对方投资环境和投资合作潜力认知不足等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俄方的戒备心理。
最后,随着世界页岩气开发前景逐渐趋于乐观,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油气开发将面临经济合理性的考验。俄罗斯50%的油气前景储量集中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人迹罕至的地区,并且相当大一部分集中在北极及其北冰洋大陆架地区。未来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开采量的增加主要依托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特别是萨哈林岛大陆架的油气资源,但是,复杂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使这些地区的油气开采成本较高。在世界能源产品价格处于高位的条件下,开采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的能源具有商业价值,但是一旦发端于北美的“页岩气革命”真正开始,世界能源结构将会随之做出较大调整,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的“昂贵常规能源”或将再无市场可言。
二、可考虑参与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地区旅游和农业开发
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虽然以能源原材料优势见长,但其他优势也不容忽视,如旅游开发和农业开发优势。位于西伯利亚南部的阿尔泰地区具有广阔的旅游业开发和农业发展前景。在旅游开发领域,阿尔泰地区拥有独特的原始自然风貌、悠久的旅游业开发历史、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市场基础、淳朴民风和融洽的民族关系、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不断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旅游需求市场的成长性等七大优势,中国企业可以积极探索参与该地区旅游业的开发。中国参与阿尔泰地区旅游开发具有三大优势:一是资金优势与经验优势。近年来,万科、万达、恒大、龙湖、绿地、金茂地产等纷纷进军中国的旅游地产行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可以试着探索进入国际市场(万达集团和泛海控股已与俄北高加索度假村签署了一份总投资25亿-30亿美元的投资意向协议书)。二是客源优势。2000年之后,中国出境旅游年均增幅超过20%。2012年,俄成为中国第九大出境旅游市场。2013年,中国出境游人数超过9730万人次。三是地缘优势。阿尔泰地区与中国接壤,具有成为中国出境旅游目标市场之一的地缘位置优势。
此外,阿尔泰地区是俄主要的农业区,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食品加工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面粉产量在全俄各联邦主体中排名第一位,牛奶产量排名第三位,谷物产量排名第四位。近年来,中国农业对外投资额快速增长,合作地域范围已从东南亚国家扩展到南美和非洲地区,产业范围也从粮食作物扩展到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因此,可以探索与阿尔泰地区的农业合作。当然,因目前俄农业用地对外资企业只能租赁不能买卖,因此要与当地政府合作,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此外,还应当增强对外投资企业的实力、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提升人员素质、避免野蛮开发、注意保持生态平衡。
三、可以探索城市间的合作
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1.3%,首次超过50%,正在步人加速城市化的中期阶段,部分地区的城市发展正在走向集群化,集群化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化的一个基本趋势。俄城市化在苏联工业化进程中达到巅峰,有过很多教训,当然也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中国长江中游城市群与俄伏尔加河流域城市群在科技教育、机械制造、航空造船、石化资源、旅游人文等领域有着较大的合作机会和互补性,开展两城市群的区域合作,是中俄地区合作从毗邻地区扩大到两国其他地区、推进全面合作的重要步骤。目前,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东北振兴司正在组织开展中国长江中游城市群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城市群区域合作专题调研,这或将成为中俄城市间合作的前奏。2012年8月,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运输合作分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期间,双方决定两国地方间客货航班将由每周400次增至423次,增加了城市间合作的便利条件。
四、在合作中应秉持战略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的原则。中国与俄罗斯互为邻国,邻居是不可以选择的,而合作是必然的选择。实际上,从俄罗斯国家层面来看,虽然对东部地区与中国的合作存在诸多防范,但世界经济与贸易中心日渐转向亚太地区是事实。俄罗斯已经意识到,必须做好准备,使东部地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实际上,早在2000年11月10日普京总统谈到亚太政策时就指出:“我们任何时候也没有忘记,俄罗斯的大部分领土位于亚洲。我们同亚太国家一起从言论转向行动去发展经济、政治和其他联系的时刻到了。”“在很短的时间内,亚太地区各国,首先是日本、中国、东盟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俄罗斯也不会置身于这里所发生的进程之外。”在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合作中,尽管俄罗斯为寻求国家利益最大化,强调同时加强与中、日、韩的合作,并力图全面出击,但俄日关系无法摆脱在北方四岛上的领土争端,双方政治关系前景不甚明晰;俄韩关系中,美韩军事同盟关系和朝鲜半岛南北关系问题是主要制约因素。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普京总统在2012年6月访华时的表述是,“已经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见,在未来俄罗斯亚太战略中,中国的重要性会得到提升。当然,俄罗斯在与亚太国家的合作中,惯于利用这些国家之间的争斗来追求利益最大化,对此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因此,中国在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等传统地区合作的同时,还应更多放眼其他地区,在合作中应当以稳健成熟的心态把握好节奏,不宜“贪快求大”。古语日:“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中国应树立全局和长期合作的观念,进行一定的战略安排,克服短视行为和急功近利思想,积极稳步推进。合作领域不需要齐头并进、全面开花,而应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择可行而后行”,先行实施双方利益契合点较多的项目,然后依次逐步铺开。
[责任编辑: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