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业发展的双重性

2015-04-29 13:58马天一
商场现代化 2015年6期

摘 要:计算机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电子商业的巨大进步,使得商务信息的传播途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全球性的经济贸易迅速席卷全国,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电子商业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质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电子商业的定义入手,对电子商业发展的利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电子商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电子商业;发展情况;双面影响

电子商业的发展是现代化商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对世界金融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方式作用巨大。电子商业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是通过网络的形式实现企业或是个体之间的经济往来,进行电子交易。这种方式带动了多个行业的向前发展,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具有两面性作用。本文对电子商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电子商业发展的意义。

一、电子商业的含义及其发展情况

电子商业是经济全球化,商品全球化的重要实现方式,在网络的平台下,众多的企业将自己的产品进行推销,并在网上进行交易,获得收益。这种交易模式就是电子商业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电子商业的发展引起了全球企业的经济转型,大规模的企业,在世界不同国家建立起分厂,将不同国家的资源整合在一起,生产出高质量的商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电子商业将不同资源整合在一起进行交易的梦想转变成为现实,将人们的空间距离影响大大降低,促成了网络自由交易市场。

电子商业的发展离不开电子商务。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开发电子商务,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商业活动。据有效的统计,美国在经济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唯有电子商务呈现出了不断增长的趋势;我国的电子商务更是占据了经济市场的很大部分;整个世贸组织的电子商务交易额早就超出了四分之一。由此可见,电子商业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是势不可挡的。

二、电子商业发展的双面性

我国电子商业的发展正处于比较年轻的阶段,同时电子商业的发展速度也比较快。毫无疑问,电子商业的迅速发展给社会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有利条件。首先,这种模式下的交易具有高度的及时性。电子商务的存在使得商品信息的更新速度和传播速度近一步加快,人们对于各种产品的认知又增加了新的渠道,了解到了更多的商品生产过程,购物的选择机会大大增加。然后,商品多样性。不同的商品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易,购买者可以对商品进行比较,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出最符合自己意图的产品。最后,交易的便捷性。在电子商业交易的过程中,双方是可以不见面完全在网络这个平台上进行的,购买者按照自己的购买力选择商品,卖家将自己产品的优势进行宣传,从交易中获得收益。电子商业在保障商家利益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的力量,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的交易条件。这也是电子商业可以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电子商业的高速发展导致后期的服务难以跟到位。后期服务没有保障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影响到消费者对电子商业模式的信任。第一,多变的形式。在电子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商城,包括“淘宝”、“京东”、“国美”等。在这些巨头的下面还有众多的小商场,这些不同的交易平台给商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由于电子商业形式的不断创新,国家法律难以及时跟进,导致众多的交易并没有受到法律的保护,消费者没有法律保护,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第二,网络建设安全性。网络是电子商业存在的客观基础,是电子商业可以长期发展的关键。但是,在交易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导致消费者产生了后顾之忧,这些网络上的不安全影响到了电子商业的发展趋势。第三,电子商务高端人才不足。电子商业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由人进行操作并服务与人的网络交易系统。无论是哪个环节,最终的操作者和受益者都是人。电子商业是以计算机为介质,进行的网络交易的新型产物,电子商业是现代技术和商务的联合,需要人才的支撑,需要人才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探索,突破如今的发展模式,建立起更加完善,更加有利于消费者的系统。

电子商业发展的双面性不仅仅在于使用电子商业过程中出现众多的问题,还在于对传统的行业或是经济形式产生了重大的冲击。电子商务出现的交易额不仅是纯增加出来的,而是将旧有经济结构下的交易转移而来的。这种转移将旧有经济形式击垮,甚至是破产。电子商业的这种影响将从根本上影响到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变化还会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消费模式转移。这些都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挑战。电子商业创造出的新生产业可以创造出大量的职务,在整个社会上从各个方面形成大的变革。

三、结语

电子商业是发展的趋势,是现代经济不可缺少的形式。我国电子商业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创新,才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电子商业的出现带有两面性,需要社会共同努力,扬其利避其弊,而不是因噎废食,错失发展良机。

参考文献:

[1]王明峰.城市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3-28.

[2]孙良,黄一如.虚拟交往与社区虚拟重构[J].时代建筑,2011(2):125-126.

[3]童明.信息技术时代的城市社会与空间[J].城市规划学,2012(5):22-33.

作者简介:马天一(1992.8- ),女,辽宁省锦州市人,本科,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专业: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