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松,1972年出生,共产党员,1995年底加入出租汽车行业,2004年8组建了省会文明使者爱心车队。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带领省会文明使者爱心车队的全体队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服务社会、捐资助学、扶贫救困、助人为乐的爱心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赞扬,被誉为新时代的活雷锋。
王青松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95年底进入省会出租车行业。“刚开始只是想多挣钱养家,可干了几年,我发现了出租车行业的一些‘诟病。”王青松说。
“那时候,有的出租车司机嫌麻烦、耽误挣钱,不乐意拉带货的、带自行车的,有的则对老年人、残疾人拒载。”王青松说,很多市民认为出租车司机都是一些唯利是图的人。
如何改变现状?2003年底,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组织一支高素质的文明使者队伍,把那些富有爱心的出租车司机团结起来,在营运中提供文明周到的服务,把爱心播撒给乘客。于是王青松边运营边酝酿成立爱心车队的事,王青松从报名的35名出租车司机里筛选出包括他自己在内的13名“的哥”、“的姐”作为第一批正式队员,2004年8月1日,爱心车队正式成立。
每年开展十余次公益活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心车队自成立之日起,就和石家庄市福利院及颐养园老年公寓建立起稳定的帮扶关系,当那里的残疾人和老人需要帮助时,王青松和队员们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身边,为他们提供细致贴心的义务服务。多年来,王青松养成了一个习惯,每走到一个地方,会主动给当地的妇联、残联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请求其代为寻找救助对象。每次有人提供资助对象后,他都会去实地考察情况是否属实,并顺便熟悉一下路线。
助老活动、助学圆梦、助残圆梦、免费接送高考学生……至今8年来,王青松带领爱心车队在行业领导和团市委志愿者工作部的指导和鼓励下,共开展拥军优属、送温暖献爱心等“七大项团队公益活动”130余次,累计义务出动车辆7500余车次,爱心传递里程65000公里,义务服务约4万余小时,捐款26万元、图书4万余册、冬衣5万多件套,受助人达3万余人次。
2011年,王青松为明德小学的420多个孩子送去了书包、床单、文体用品。在现场,一个瘦弱的孩子引起王青松的注意:他躲在一边不说话,面部也完全没有那个年龄的天真快乐。经询问,这个孩子叫牛立飞,他从小失去了爸爸妈妈,跟83岁患有哮喘病的爷爷相依为命。王青松掌握了包括牛立飞在内的5名孤儿的情况,回到石家庄后,通过网络、媒体等各种手段为5名孩子寻找“爸爸”“妈妈”。沧州的崔女士通过电台广播了解到这件事,表示要献爱心。
为孩子们找到的这5名代理爸爸、妈妈,都与孩子的监护人建立起联系,定期为孩子们寄生活费或生活用品。
坚持公益不褪色
“爱心车队”的常务副队长宋健说,我们车队还有200多名编外爱心市民,每次有活动,大家都积极参与。爱心市民赵先生说,我们相信王师傅,不会打着爱心车队的名号参加商业活动,因为他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
当身边一个个打着“公益牌”的团体在资金压力下,纷纷华丽转身成以创收为目的的“俱乐部”时,王青松却鲜明地竖起了大旗:
“坚持纯公益,永远不褪色”。随着爱心车队的名气越来越大,有了很多商业邀约,都被他拒绝了。“没有助人的实际行动,还要动用车队,影响队员的收人,这样就违背了我们组建爱心车队的初衷。”王青松说。建队9年来,只有一位司机是被“劝退”的。原因就是他背着车队私自参加了商业活动,给爱心车队造成不良影响。为了规范车队管理,王青松还组成了队长、常务副队长、纪检监察委员组成的车队常委,任何事情都得经过车队常委决议确定。
王青松9年义务接送高考考生
每年一到高考,省会街头就会出现放着“爱心送考”标牌的出租车,它们不知疲倦地穿梭在车流中,载着考生一路奔向考场。这些车是省会出租车爱心车队的成员,已持续9年免费接送考生,对于“不拉活儿不挣钱”的“的哥”来说,这样的坚持实属不易。
每年高考期间,他们在车前挡风玻璃右下角放置一块黄底红字的“爱心送考”标牌,行驶在省会大街小巷,考生招手即停。2012年,两天的高考,爱心车队共为4000余名考生及家长提供了义务接送服务。
随着时间的流逝,爱心车队的成员已从最初的13人扩充到61人,志愿者也发展到200多人。最让王青松和他的队员们自豪的是,他们的爱心和坚持感染并影响着更多的人。
“去年的爱心送考活动中,除了我们车队外,其他公益车队和公司以及石家庄市区的一些私家车主也积极参加,共约300部车加入,还有许多朋友给车队送来矿泉水和防暑用具。”王青松告诉记者,其实这也实现了成立爱心车队的初衷——带动更多人参与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