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江西省会迁驻泰和概述

2015-09-10 07:22吴俊林童舜柱
党史文苑 2015年12期
关键词:泰和省会抗战

吴俊林 童舜柱

[摘 要] 抗战时期,江西省国民政府迁驻泰和后,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还创办了各类学校,开展了文化活动,为当地办了不少实事,解决了老百姓许多困难,更为抗战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活动,不仅给战时省会泰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印记,还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坚强的后方。

[关键词] 抗战 省会 泰和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1938年6月25日,九江失守,民国江西省政府所属机关、学校开始陆续往赣中、赣南等地搬迁。1939年3月20日,日军进攻南昌。23日,省政府主席熊式辉下令总撤退。27日,日军占领南昌。省政府先撤至吉安,再迁泰和。此时,以泰和县城为中心,西自苏溪,东至沿溪,南至冠朝,西北到三都南冈口,都有迁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1944年冬,日寇窜犯赣州,遂川吃紧,泰和震动,再次迁往宁都。直至1945年3月下旬,才全部迁走,历经6个春秋。

一、抗战时期江西省会党政军主要机关单位迁驻泰和

江西省政府1939年迁入,驻上田萧家村。同时迁入有:国民党江西省党部,驻县城考棚(今县人武部内);江西省临时参议会驻马家洲高田村,后迁上田、黄岗、省山;省警察总队先迁至白土乡(今苏溪镇)苏溪村,后迁至上田。

随省政府迁来的主要机关还有: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教育厅、省水利处、省田赋粮食管理处、省卫生处、省地政处、省妇女指导处、省社会服务处、省会计处、省会计人员养成所、省公路处、省汽车运输总站、省高级法院、省百业教育委员会、省健康教育委员会、省推广音乐教育委员会、省地方干部训练团、省军管区、军管区编练处、省保安司令部、保安司令部政治部、省警备司令部、省保安处、省府警卫大队、省宪兵第十团团部、军统局江西情报总站、省保安处第四科、省水警总队、省警训所、省税警第三团、省警犬训练场、汽油库、军械库,还有省航运站、省防护团、省军鸽训练场、省信鸽训练场、省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等等。

迁来的各类学校、院所有:国立浙江大学、省立农业院、省立中正医学院、省立江西兽医专科学校、省立永修农业专科学校、省立会计专业学校、省立南昌高级商业职业学校、省立南昌高级助产学校、省立高级护士职业学校、省立第二中学、省立南昌女子中学、省立第六示范国民学校、省立实验小学、省立南昌女中附小、省立吉安乡村师范学校、省立吉安乡村师范附属小学、吉安第三行政区师训所、新赣中学、私立绪远中学、私立鸿声中学、私立剑声中学、私立心远中学、私立柳公中学、私立文化中学、私立悔吾中学、私立励志中学、难民工学所等共27所。

迁来的工厂有:民生机械厂、资阳机械厂、江西机械制造厂、酒精厂、粮食加工厂、省汽车配件制造厂、植物油厂、机械修理厂、印刷厂、血清制造所等200余家工厂作坊。迁来的金融单位有:中央银行泰和办事处、中国银行泰和办事处、中国交通银行泰和办事处、中国农民银行泰和办事处、江西建设银行泰和汇兑处、江西省泰和裕民银行、源源长钱庄等。迁来的商场(店)有:重庆银楼、亚细亚药房、老同升金器店、老协和金器店、李祥泰绸布百货商场、协盛和布匹店、中国南货店、东南贸易商场等。迁来的文化新闻单位有:江西民国日报社、捷报社、大众日报社、前方日报社、中华书局、三明书局、商务印书馆、省图书馆、省民众教育总馆、省广播电台、省电讯大队、省科学馆等。迁来的医疗卫生单位有:省立医院、伤兵医院、137后方医院等。

二、战时省会重视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修整街道和临时住房。随着人口的剧增,由民生建筑公司总工程师朱有骞设计,用竹筋泥墙、土瓦屋面、板条倒板、木质地板等改良的竹木泥土混合结构的战时住房,不到4个月就建成1.2万多平方米,整齐排列,美观实用。随后,除建住房外,还建有礼堂、剧院、学校、招待所等公用设施。县城原只有5条共长2.4公里不平整的街道,1939年冬起,经改造、延长、新建后,增至7条4.9公里,并重新命名了街名,有文贞路(北门直街)、文端路(西大街)、中正路(东大街)、文和路(南门直街),原县城中部中山路仍名为中山路,拆毁西城墙建成的新街道命名为山谷路,在城西南沿赣粤公路两旁新建长1公里的临时棚房街道命名为光明路。加上县城郊区的建筑物,县城范围南至赣江河边、西到上田码头,绵亘5公里多。

修筑三都至永阳公路9公里,在氵邕 水建100多米长的木质结构临时公路桥,临时省会的汽车南经赣州达广东,西经永新至湖南,东经宁都抵浙江,北经吉安到樟树。还修筑了连接各单位驻地的短途简易公路:荷叶铺至枫山、东岳府至仓岭、黄岗至玉溪、南圳至上田、早住至江畔、七步街至文江、黄岗至省山、五里亭至两塘、黄岗至杏岭等。修建县城南跨赣江的人车同行浮桥和栖龙跨蜀水的人行浮桥。1938年,浙江大学在上田赣江边修建码头,始称浙江码头,后改称上田码头。1940年10月,成立江西省驿运处,驻县城西门梁家村,开展兽力驮运、人力舟车联运、汽车轮船配合使用,分程接运或分段输送货物。并试用马车载客短途运输,以利公教人员上下班。1941年,设立泰和车务段,辖吉安、凤凰圩、泰和、马家洲、高兴圩、兴国、潞田、安福、界化陇、永新等21个车站,有客车41辆,营运线路17条。省运输总站日发客班车100多次。在泰和境内开行4路公共汽车,4班短程快车。

1940年春,成立泰和电话管理所,装设上田、枫山、白土街等各地机关电话,线路长187对公里(中继线59对公里,电话专线128对公里),用户105户,设交换所5处。

开办服务设施。1939年,建1所高级“豫社”,专供来往高级官员住宿。建大礼堂、餐厅、大众食堂、陶陶招待所、陶陶浴室、临江花园(天翼公园)、中山公园等。1942年秋,成立江西省陶陶旅运公司,除陆上乘汽车旅游外,还专造两艘快艇,开展泰和与吉安之间的赣江旅游。

三、战时省会创办各类学校、开展文化活动

1940年6月,教育部组织的国立中正大学筹备委员会在泰和杏岭村成立,设教务处、训导处、文法院、工学院、农学院、研究部。以民房为基础,新建大礼堂、图书馆、实验室、教室、师生员工宿舍81栋。10月1日,校长胡先骕到校就职,31日正式开学。1944年4月,继任校长萧蘧到职,这时全校有教师203人,职工300多人,学生1386人。还办有附属中学。6月,创办中正大学赣州分校。

1940年,在万合夏家坊德远堂创办私立江南中学,校长徐谷生。在三溪创办警官子弟学校。在文江创办国立幼稚师范,校长陈鹤琴。1941年,在三都田心村创办私立建成中学,校长余建成。在塘洲金滩创办省游民教养所。1942年,在马家洲创办私立翘材中学,校长廖士翘。画家胡献雅在县城孔子庙附近创设立风艺术研究馆,招收研究员30名。次年,改为立风艺术专科学校,胡献雅为校长。1943年,在周村创办省立社会教育师范学校,校长程宗宣。是年,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在上田桔园村恢复,校长詹纯鉴。省体育场附设的省立体育师范专科学校,改为大专班,并招收第一批学生。1944年,在冠朝创办新生中学,校长曾勉。还先后创办了省立南昌实验小学,驻上田,校长杨寅初;实验小学分校,设在沿溪,校长李学纲;省立第一临时小学,驻黄岗,校长王修效;省立第二临时小学,驻两塘,校长王良堃;省立第三临时小学,驻文江,校长李昌久;省立第五临时小学,驻月池,校长王植棠;省立第六临时小学,驻爵誉,校长黄宗义;省立第七临时小学,驻县城,校长邱舜田。并在沿溪螺湖横田塍村创办江西儿童教养院。

1939年9月,在临江花园创办豫章图书馆。1941年在月池村公路南建新馆舍,改为私立豫章图书馆,后由曹浩森改名为天翼图书馆。1940年,在文江办社会教育工作人员训练班。省图书馆在上田、苏溪、龙子口、赵田、沿溪渡设阅览处,举办战时报刊巡回展览。开办民众夜校,组织读书会,开设文化服务部。省民众教育馆增设泰和施教馆。1941年,成立中国文化服务社江西分社、江西省三民主义文化运动委员会(先后由熊式辉、梁栋任主任委员),并在桔园村成立江西通志馆,开始修《江西通志》。在县城光明路修建了建艺剧场。在上田竹邨村建省体育场,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1942年,省文艺界成立江西三民主义文化建设研究会、江西戏剧学会、江西三民主义笔会、江西青年写作协会、江西省三民主义美术研究会、省立体育馆国民舞蹈研究会、省会各界平剧联合研究会、省会民间艺人工作协作会、泰和文化站等;创办《读者战线》(半月刊)、《江西文物》(双月刊)、《文化导报》(四开小版)、《文化创导》和《文艺新地》等文化刊物;创设了力学书店泰和分店;组建了江西建艺话剧团、省戏剧教育队、抗敌剧团、业余工商剧团、巡回剧团、尖兵剧团、中正大学的中原剧社和中正青年剧社等,经常有戏剧、音乐、歌咏演出活动。江西名票友杨遇春、陈菡舟、罗肖华、徐宝元等曾多次专场演出。分别举办了徐曙晞、章远游、燕鸣的个人画展,还多次组织戏剧义演或书画义卖献金展览会,募捐慰劳前线抗日将士或支援广东灾民。广东省文化考察团曾前来考察,并讨论了赣粤两省文化工作的联系。

四、战时省会为民办不少实事、解决不少困难

1938年,创办泰和碾米二厂、泰和文具厂。1940年,创办泰和教育用品厂、泰和手工业习艺所、泰和印刷第三厂、泰和电厂,将江西省车船厂易名为江西省建设厅造船工程处(1942年改名为江西省车船制造厂,后又改名为江西车船厂)。1941年,将江西机械制造厂改名为泰和修车厂。1943年12月,成立江西省工业协会。

1938年,浙江大学教授胡刚复(著名物理学家)设计修筑上田石狮梁家至县城东门江前村赣江堤,历经两年竣工,使县城和上田免受赣江洪水灾害。从石狮梁家至上田码头的1500米堤,初名“刚堤”,后改名浙江大学堤。1940年,省水利处设计修筑梅陂水利灌溉工程,由埠成公司承包,泰和、万安两县协助施工,1943年建成,扩大了苏溪、马市的农田自流灌溉面积。省农业院创办天蚕线改良场、耕牛改良场、厩肥堆肥示范场、植麻推广站。

1937年冬,在灌溪寺下村办江苏难民垦殖场,安排武进、溧阳、宜兴难民270人(多系在中共领导下暴动失败后的农民协会成员),分三个组,收入均归集体使用。1938年1月,成立江西省救济难民互助会,确定将难民分批谴送至泰和等地垦荒。是年,在沙村办示范垦殖场,安排难民102人,分三个组,主要植棉织布。1939年,在冠朝办中村垦殖场,在沙村办垦殖场和第六临时残废院农业新村。1940年,在第四区办大白垦殖场,在沙村办健华农场(东南亚华侨难民),在县城北门办泰和菜园。1941年,在沿溪办垦殖场。期间,先后共安排难民1798人,垦荒15447亩。

为推销工业产品,设立泰和民生各工厂售品所。一些党政要员也办厂开店,省保安司令部熊滨等开设大陆洋布批发商行,黄铺系的军人合办东南建筑公司,马家洲集中营开办中原酿酒厂,省政府总务科陶科长开办七七工厂等。城郊的上田以及三都圩、马家洲、沿溪渡、永昌市、武溪街等地厂店林立。据马家洲统计,布匹南货店由原来20多家增至40多家,还有中西药房10多家、茶楼饭馆10多家、酒坊5家、肉店30多家、谷行10多家、油行10多家、米店80多家、小型机米厂2家、木器店几十家、篾器店20多家、理发店10多家,共有店铺和摊点563家,圩镇居民由原来的1800多人增至4000多人。1943年,省政府在上田成立物价管制委员会,由省主席曹浩森兼主任。成立省缉私处,驻县城城隍庙,下设30人的缉私队,努力遏制物价飞涨现象。

五、战时省会为抗日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活动

1940年夏,爱国华侨陈嘉庚率南洋华侨慰劳团回国慰劳抗日将士,7月9日来到省会泰和慰劳。1941年2月,省政府命令各县设抗日将士忠烈祠,随后在泰和中山公园内塑大汉奸汪精卫夫妇跪像,在上田码头修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各校师生组织抗日宣传队,巡回演出宣传。省会文学艺术界创办刊物,举办文化节、艺术节、音乐周、书画展览,或组织戏剧义演、书画义卖献金展览,募捐购买“剧八号”“青年号”飞机、“学生号滑翔机”和“泰和党员滑翔机”。1942年6月,中正大学教授姚名达(又名显微、兴国县人)等发起组织抗日战地服务团,有男女学生40多人参加,由该校校长胡先骕任名誉团长,姚任团长并亲率该团赴前线宣传、慰劳、赈济、医护军民。7月5日,在新干县石口村被日军包围,姚名达、吴昌达在与日军搏斗中英勇牺牲,2014年被评为全国300名抗日名将之一。1943年5月,大量广东难民进入江西,省政府发起了救济活动。是年,先后组织各界人士和学校师生欢迎在上海抗日的“四行孤军”上尉连长邓俊一行3人、投诚的伪军队长张青山一行10人。1944年3月,爱国将领张治中与蒋经国一同来泰和向各界人士和学校师生作抗日救亡报告。当年,提出“知识青年从军”,中正大学袁昂等3名教授联名响应,南昌二中有200多学生报名参加青年军。

1943年,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参政会,指定江西省选10名参政员,张国焘、罗隆基、王枕心、刘家树、王造时、许德珩、王德舆、李中襄、王又庸、燕延俊等当选。1944年5月1日,省政府令各县在月底前一律成立国民参政会。

1938年1月,蒋介石命令豫、皖、赣、闽、粤、湘、鄂、川、陕9省设立军管区司令部。2月,熊式辉兼任江西省军管区司令,分地区成立师管区。吉泰师管区驻吉安禾埠,后改为吉泰警备司令部。1940年1月,省政府限令一周内将各县战训总队改为国民兵团,由县长兼团长,青壮年一律参加军训。开展大规模的征兵“双丁抽一,三丁抽二”。征集大批民工修建遂川飞机场。1942年,在大征兵的同时,“江西省动员委员会”限令各县在6个月内捐献飞机1架。

1939年,军统局江西站和电讯支台迁来泰和,其掩护机关为江西省政府保安处第四科,下设44人的特务队。公开派遣特务的机关有财政部缉私署江西缉私处所属查缉哨所(泰和、吉安、峡江、南城、樟树查缉所,樟树大码头、丰城查缉哨),军事委员会水陆交通统一检查处所属的泰和、界化陇、宁都、赣州、大余、南城、光泽、上饶等所(站),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邮航检查处所属的泰和、樟树、浮梁邮航检查办事处,吉安、赣州、上饶、南城邮航检查所,遂川机场航空委员会政治部调查组,以及南昌市、清江、遂川、莲花、庐山管理局、樟树镇警察局。还在泰和县城东门外江田(前)村办短训“江田乙训班”,由特务介绍和公开招收男女学员30人,经短期训练结业后,分配做特务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江西省会的主要机关单位迁驻泰和整整6年,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省会迁驻泰和,免遭日军的侵略,保护了许多优秀人才,为有力抗击日寇储备了有生力量;同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像,例如,爱国华侨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慰劳团回国在省会泰和慰劳抗日将士,爱国将领张治中与蒋经国一同来到省会泰和向各界人士和学校师生作抗日救亡报告等等,这给泰和留下了美好的印记。如今浙江大学领导常来泰和访问抗战时期浙大原址(泰和六中),并给当地的文化教育进行帮扶。还有中正大学教授姚显微同日军搏斗中英勇牺牲,烈士葬在泰和杏岭村。还有中山路、浙大码头(现上田码头)、梅陂水利、实验小学、广东移民等等,都是战时省会留给泰和的宝贵财富!○

责任编辑 吴自锋

猜你喜欢
泰和省会抗战
泰和至远 仁爱至深
——记深州市深州泰和医院
雍正、乾隆朝省会书院制度新探
A Trip to Xi’an
我们家的抗战
湖南石门县泰和合茶号调查研究
泰和源珠宝
泰和源/手工类饰品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省会党报一版编辑的三个关键词
抗战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