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
【摘要】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评论是地方党报发出自己声音的一个有力武器,是一个展示党报自身魅力的独特平台、重要阵地。在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党报应当具备大局责任与政治情怀、社会责任与民生情怀、引导责任与传播情怀、省会责任与省会情怀。
【关键词】省会;党报评论;责任;情怀
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也是党报的优势所在。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曾指出,党报评论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通过自己的权威性,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以具体事件和现象为载体,旗帜鲜明地宣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信念,及时鞭挞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不良现象,促进政府和群众的意见沟通,从而凝聚人心、促进共识、传播核心价值、捍卫执政理念,成为政府治国理政的“监督员”、维护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标”。[1]身为省会党报,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具备大局责任与政治情怀、社会责任与民生情怀、引导责任与传播情怀、省会责任与省会情怀。
一、大局责任与政治情怀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伴随着很多利益的深度调整,改革步入“深水区”。在利益博弈中,人们自然产生“言说”的冲动,无论是出现的新兴群体,还是已有的传统群体,都有着自己强烈的诉求和表达的欲望。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每个人的言说梦想迅速照进现实,重塑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舆论格局。
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局面,党报评论的历史方位需要重新定位。面对媒体评论的“爆炸式繁荣”,党报评论的竞争优势和自身特色需要重新厘清。中国已经进入一个社会事件的多发期和放大期,任何领域的事件都容易引起大面积的民众关注,一些正常范围内的社会矛盾或社会冲突,在舆论的发酵下甚至上升到阶层对立,引发不安定的情绪。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党报的大局责任和政治情怀只有自觉加强,才能坚决维护社会稳定这个大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建嵘研究员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不仅仅是经济、政治危机的问题,更是心理危机的问题。但是这些事件不具有政治上的爆发力,不会成为一个政治问题,但这绝不意味着不会对政治带来影响。[2]党报作为机关报,评论最能体现它的喉舌作用,这就要求党报评论工作者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立场坚定性和政治觉悟,这是做好政治传播的先决条件。
例如,历史悠久的报刊亭由于占压城市道路、超范围经营、亭外经营、乱设广告牌,大量私自转卖、转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郑州市2012年开展报刊销售退路进店工作,刚开始也是议论纷纷。《郑州日报》5月3日刊发评论《让事实说话》,配合报刊销售退路进店模式取得初效的新闻报道,有力地强化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帮助公众拨云见日,事实证明这项工作得到了大多数市民的支持。
城市建设和管理千头万绪,有些问题、有些矛盾如果不敢触动,会越积越多,将来解决起来成本会更大。下决心解决,需要责任和担当,需要改革的勇气,需要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社会责任与民生情怀
很长一段时间内,党报评论给读者的印象是保守生硬、刻板无趣、艰涩枯燥,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缺乏激情和感染力,总是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但近段时间,《人民日报》一些观点鲜明、鞭辟入里的作品逐渐深入人心,同时也为地方党报评论工作的开展树立了旗帜和标杆。
“文章合为时而著。”如何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体现民生情怀,唯有来自对民生的现实观照,关心民生琐事,关怀百姓疾苦。“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仅针对新闻报道,同样适用于新闻评论。围绕群众关心的话题,说实事求是的话,说富有生活气息的话,说老百姓自己的话,增强新闻语言时代感、现实感,将会使评论更好看、更生动、更富激情、更有感染力。公众对整个社会生活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对国家和社会进步的热望越来越迫切,这就是党报评论鼓与呼的力量源泉。
今年初,中宣部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党委宣传部和各新闻单位,深化“新春走基层”活动,这已经成为新闻战线的一个品牌,这是对新闻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一次考验,也是党报社会责任与民生情怀的一次彰显。当我们的版面和镜头对准普通群众的时候,我们的评论视角也要及时跟上。还记得2013年“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的故事,感动了每一位郑州市民,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报。《郑州日报》2月3日配发评论《“全城吃面”传递爱心接力》,将这一全城善举上升到人们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和优良品质层面,提倡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厚德载物的精神风貌,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被数倍放大,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碗面回味悠远,真情故事让人感叹再三。一碗面扶助的是一个人,呈现的却是社会的主流价值。一碗面是人间不寻常的爱心,在浸润人们心灵的同时,也演绎了中原文化持久的感召力。
你吃一碗面,他吃一碗面,因爱心在面里,所以它就成了一种爱心接力。“全城吃面”吃出的是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升的是郑州人厚德载物的精神风貌。一碗面,一份陌生人的关爱,演绎的是民间自助、百姓亲睦的久传不衰的道德传统,它永远值得赞美,更值得在广大的范围内发扬光大。
《中国青年报》在去年报道,郑州共青团爱心直饮水站这一全国独创的公益善举,不仅成为滋润人心的清泉,更成为集合社会爱心力量的城市名片。《郑州日报》8月31日予以转载并配发评论《公益善举暖人心》,号召将“郑能量”传递下去,让爱被更多的爱包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
爱心水站惠及民心,切实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环卫工人等特殊群体免费饮水的问题,它供出的不仅是爱心水、放心水,更是安心水、凝心水。供水的人爱心满溢,送水的人无限传递,喝水的人才会沁入心脾。这一全国独创的公益善举,集合了青年志愿者、大学生、爱心市民等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正在以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将所有人的爱心点燃,为郑州再添“郑能量”的注脚。
从“全城买瓜”到“全城吃面”,从“气球奶奶”到“草编奶奶”……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在郑州不断上演,一幕幕爱心的接力此起彼伏,新闻视角对准这些平凡普通的人群,党报的评论视角也未曾游离过。endprint
三、引导责任与传播情怀
在信息爆炸和新闻日趋同质化的时代,有学者认为,“观点营销”是更高级的报纸经营模式,带有原创性和不可复制性的观点传播才是较为深刻的传播,才是有着真正影响力的传播。毫无疑问,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对报纸形成了巨大冲击,在一次新媒体营销活动上,甚至有人将互联网划为传统媒体,而将报纸归为古典媒体,这极大地触动了报业人员的灵魂。笔者认为,古典更多指的是传播方式,报纸或将走向高端阅读、精致化阅读,但无论怎样,评论都将成为报纸突出重围的重要法宝,甚至成为媒体新一轮竞争的主战场。
有一种说法,称评论是“负重而舞”。这个“重”字,意味深长,尤其对于党报而言,当然包括引导责任和传播情怀。党报是主流舆论的引导者,主流话语体系的缔造者,主流价值理念的传播者,有着助推时代进步的强烈使命感。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各种思想交锋,各种观点碰撞,党报评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要让我们的主流声音获得最大程度的认同,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善用机关报的话语权,激浊扬清、引导舆论,严守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政治底线、价值底线,不仅体现出高度自觉,更要注重建设性和正能量的传播。
比如,2013年广州、湖北连发城管被打事件,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事件视频,城管与小贩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郑州日报》3月25日转发两起事件的新闻报道,并配发评论《理解支持城管执法守法是公民的义务》,希望读者从中得到启示,城管依法执法,小商小贩理解支持城管执法,遵法守法,绝不能暴力抗法。我们今天转发其他媒体有关两起事件的新闻报道,其目的是痛定思痛,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今后如何减少、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从城市的共生理念上说,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城市是大家的城市,是人人生活的地方,珍视它爱护它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城市是个人人相互关照的整体,其清洁有序,其文明祥和,离不开人人参与,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在任何社会条件下,我们都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和谐共生的理念,也应存在于城管与小商小贩之间。城管做的是基层工作,非常辛苦,且有时吃力不讨好。城市管理离不了城管,他们的工作既需要小商小贩的配合,更需要社会其他阶层的理解。有了理解,才会有支持,才会有和谐。
毋庸讳言,城管在执法过程中,除一些管理方式需要改进完善之处,也要进一步采取和完善相应措施,切实提高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
《郑州日报》虽立足郑州,但放眼全国,对社会热点事件、敏感话题始终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及时正确引导舆论,避免舆论渲染下的同类事件的发生。
政论向来被视为党报的核心竞争力。从政治宣传有意识地转向政治传播,是《人民日报》评论近年来的追求。宣传和传播,宣传讲灌输,传播重平等,虽一字之差,却体现了对新闻传播规律的尊重和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3]2013年,《郑州日报》发表了一系列署名本报评论员、郑重和郑实的评论文章,这些评论紧密结合当时党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比如,去年郑州市两会召开期间,《郑州日报》分别于2月20日和2月21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聚智建言谋发展 同心同德谱新篇》和《趋势而上促发展 凝心聚力创伟业》的社论,热烈祝贺市政协、市人大会议开幕,庄严肃穆、大气磅礴。2月24日,两会胜利闭幕,《再接再厉再谋跨越》的社论催人奋进、鼓舞人心。两会社论是各地党报一年一度的“传统剧目”,《郑州日报》一直非常重视。从社论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发展轨迹,可以嗅到城市未来的发展气息。
四、省会责任与省会情怀
除了党报必须坚守的大局责任与政治情怀、社会责任与民生情怀、引导责任与传播情怀之外,《郑州日报》还坚守着一种特殊责任与情怀——省会责任与省会情怀。在今年的河南省新闻界迎新春座谈会上,这一提法得到了省委书记郭庚茂的肯定。
省会媒体的地位确实很特殊,其特殊地位决定特殊责任。郑州承担着双重责任,一方面要承担自身发展的重任,这直接关系到郑州老百姓的福祉;另一方面还要担负起服务区域发展的责任,即实施“大枢纽、大产业、大都市和中心城市”“三大一中”的战略。郑州要通过自身的发展、服务功能的完善,带动全省的发展、服务全省的发展,甚至服务更大区域的发展。省长谢伏瞻在今年省两会参加郑州代表团审议时也指出,郑州不仅仅是郑州人的郑州,而且是全省的郑州,郑州的城市形象代表着河南的整体形象,河南在全国地位的提升首先要靠郑州地位的提升来带动,郑州要担当起领头雁和尖兵先锋的角色。
因此,作为省会党报,《郑州日报》同样也应该肩负双重责任,肩负起与省会相匹配的双重责任,在省会及全省宣传工作中担当领头雁和尖兵先锋的角色。去年,《郑州日报》的评论密切配合宣传报道,将切入点和着力点主要放在了三个方面,立足省会连天线接地气抓重点。一是配合开设的“中央主流媒体报道河南、报道郑州”专栏;二是配合郑州航空港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新丝路桥头堡、郑欧班列、E贸易和米字形高铁枢纽等报道重点;三是配合宣传郑州自身发展方面推出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大型系列报道,让工作、生活在郑州的各界群众、各级党员干部对郑州在跨越发展中的成长阵痛予以了解、理解,取得信任和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北京传出让一亿中原儿女振奋的消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这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面对这一重大历史发展机遇,《郑州日报》于4月4日刊发重要社论《抓住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之后又连续刊发《实干 才能实现中原梦》《解放思想才能同筑梦想》《借势谋事 借势发力 借势发展》《勇于创新才能跨越发展》《好风凭借力 腾飞正当时》等5篇“努力建设全国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系列评论”,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郑州鼓与呼。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毫无疑问,党报媒体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又是记录者。在这一过程中,党报评论发出的声音至关重要,既要倡导主流价值,又要打造思想高地,唯有如此,才能积极推动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卢新宁.党报评论的历史方位[J].新闻与写作,2009(11).
[2]任达轩.关于民众对社会事件反应的思考[J].德育,2009(9).
[3]丁丁.《人民日报》“观点”改版观察[J].新闻战线,2011(4).
(作者为郑州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经理)
编校:张红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