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文本特点,整体着眼,寻求有效策略

2015-04-27 20:06丁美君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议论文想象诗歌

丁美君

行事有制度,教学有范式,这是我校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始终不渝的追求。范式是框架,是样式,是约定,从大处来说,也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制度。语文教学范式“测、导、研、写”四个环节直击目标,顺势而来,相互关联,以帮助师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为此,老师们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努力寻求适宜的教学策略。

一、板块分解法

“测”,检测预习效果或第一教时的学习成果;“导”是重头,在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组织文本,学习探究;“延”,拓展延伸;“写”,是书面的呈现。

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其中两篇为神话故事,《开天辟地》和《普罗米修斯盗火》分别是东西方文化的产物。

我在准备这一单元的教学前一周,就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上网搜集各类神话故事进行阅读,每天或多或少都布置阅读的任务:记录故事题目;用自己的话描述故事主要内容,不能超过五个短句;深入思考,想想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请一一罗列。自修课时,进行神话故事联播,每天每次可以有三到五个学生轮流上场。在充分预热的前提下,期待已久的神话故事教学开始了。

在“测”这一环节中,考虑到文本内容是有情节的故事,读懂不是难点,所以先由学生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对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句进行了相应的检测,以了解自学效果,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导”素来是课堂教学的主干。在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凸显语用意识。《开天辟地》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凝练对称的语言是文本的亮点,也是课后第四题的训练点:下面的句子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从课文里找出这种类型的句子吗?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结构对称,体现出一种均衡美,一种节奏感。学生们品读词句,发现文中多处出现这样的句式,尤其是第七小节更具有典型特征: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参悟这样写作的好处,体会用词的精练美妙。此时,教师出示原文对《开天辟地》的详尽描述,通过比较更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之处,即凝练或具体,各有千秋。

“延”和“写”,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延”,承上又启下,前有“导”,后有“写”,承接勾连。在“延”的板块中,我选择了来自于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嫦娥奔月》。其文本内容耳熟能详,既符合主题——神话故事,又对高年级的学习有初步感知,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出示全文后,学生迅速浏览,了解故事梗概,并说一说,讲一讲。重点出示两句话,一句是: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另一句是: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这两句话指向明确,表现了逢蒙的凶狠和嫦娥飞向天空的无助。此时,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用这样两两对称的语言改写句子。学生们的表述极富动感:逢蒙手提宝剑,脚踢大门,乒乒乓乓,哇哇大叫;嫦娥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飞过了热闹非凡的城市;掠过了柳树梢,穿过了白云朵……越飞越高。有

了“导”的充分解读,“延”的举一反三,“写”自然就水到渠

成了。

二、目标指向法

低年段教材中,除去识字课文,有许多现代诗歌。低年段的现代诗歌以其简短明快、浅显易懂、自然朴素、意境优美、朗朗上口的特点深得儿童喜欢。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编者的意图是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在四册教材中,共出现了16首诗歌:《人有两个宝》《升国旗》《江南》《家》《大海睡了》《雨点》《鲜花和星星》《乡下孩子》《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水乡歌》《快乐的节日》《雨后》《歌唱二小放牛郎》《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问银河》。因此教学时,“测、导、延、写”各环节一一指向诗歌的诵读、想象、感悟、练笔。

指向朗读吟诵,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节奏感。以一年级上册为例,在学习拼音的同时,在学完第一组声母“b p m f”,我就带着学生开展“诗歌诵读会”,阅读纯拼音读物,尤其是儿童诗歌的朗读。拼音教学近两个月的时间,我和孩子们已经读了近百首诗歌了,那是纯粹的读,无需讲解,不用分析,不求甚解,听诗歌,读诗歌,诵诗歌,孩子们摇头晃脑,童音缭绕。学生学完拼音接着学习的便是《人有两个宝》《升国旗》《江南》三首诗歌,孩子们早就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读诗歌,诵诗歌,比比谁是小小朗诵家,谁积累的诗歌最多,谁诵读得最美妙。语言的积累在一次次朗读中悄然积累,聚沙成塔。

指向想象感悟,悟得其中深意。儿童诗一般极具画面感,这就给学生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间。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透过一句句曼妙的诗文表现,透过一个个学生浪漫的想象再现,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被感动,被陶醉,并且用充满童趣的语言表达出这份感动、这份陶醉。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边读边想象”。 钱正权老师说:“引领学生进入诗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的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中的画面,读者要读出诗情,须进入诗的意境,须发挥想象。”

简单——再现画面。诗歌的童真童趣充分蕴含着绘画美。例如《雨点》,调皮可爱的小雨点分别落在不同的地方,呈现出不同的情态,这样的情景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只需调动他们的生活实践进行情景再现,诗歌的画面美自然就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诗歌所呈现的意境美根本不需要教师多讲解,学生的感受最直观,最丰富,教师所承担的任务便是鼓励他们充分表达。

难点——展开画面。如《水乡歌》中的“荡清波”三个字看似简单,却尽显江南水乡的绿意盎然、轻波荡漾之美。无锡地处江南水乡,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未必能从中悟情。此时,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为学生的想象架桥铺路,一幅幅美妙的画面随之出现:绿树的倒影,水波的荡漾,这么饱满,清澈,美好。“荡清波”荡来的是孩子们诗意的表达,其义自见。

诵读——浮现画面。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诵读也是一种表达,一种诗意的表达。当对文本的阅读欣赏从表面走向深层的时候,我们需要抒发情感,需要诵读。此时,带着画面抑扬顿挫地读,画面在脑海里便会愈加生动,唤起学生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声声入味。

指向练笔创作。低年段诗歌以其活泼的童趣、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想象让人难以忘怀,它是儿童认识世界、丰富情感、发展想象、实现自我、学习语言的文本典范。在一次次读诗、悟诗的过程中,学生的诗情慢慢激发,诗心渐渐触动,在这种诗意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萌发创作诗歌的冲动。根据课文内容或形式仿写、根据教师提供的文中词语编写、在想象之后的续写,都是不错的选择。仿写、续写首先是对文本内容与意境的拓展与深化,其次才是语言的训练与运用,将语言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如《雨点》是一首极富生活气息的现代儿童诗,富有韵律感,在儿童的主观世界中,雨点是小精灵,它还会落到哪些地方,去做什么呢?仿写,使得一首首小诗应运而生。又如在许多家常课或展示课中,《家》这首诗歌无疑是适合学生仿说仿写的范本。在感受了小鸟小鱼小种子的家的温暖之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随诗而仿,先给予提示再自由表达,由易到难,续编诗歌,层次分明地引导学生找寻恰当的意象、合适的表达。连贯起来,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就出现了。

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会的不仅仅是创作的技巧,更是一种对诗歌的喜爱,一种渴望表达的欲望,一种热爱诗歌、喜爱语文学习的情感。

三、同类比较法

议论文(说理文)在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小,这些叙事说理课文往往借助名人轶事或自然现象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四年级学习了《说勤奋》之后,高年级又接触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学与问》《学会合作》等多篇说理文。如果说中年段说理文的学习主要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感悟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初步领悟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学习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的话,那么高年级的进一步学习除了篇目的增多,更多的是在中年段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学习说理的智慧”,从中揣摩、明了具体的说理方法和内隐的表达规律,从而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前不久,我校一位老师执教五年级《滴水穿石的启示》,他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篇说理文,还充分利用了其他相关的说理文,将“比较”这一方法贯穿“测、导、延、写”始终,通过多次比较的方法,巩固对说理性文章结构的认识,从而达成高年级说理文的教学目标。

一比:温故知新。上课伊始,他就请学生们重温了四年级课文《说勤奋》,将它与《滴水穿石的启示》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说理文一般呈现“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同时告诉学生说理文的基本写作思路就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提出观点—举例说明—得出结论”,这叫“言之有序”。

二比:导入新课。出示片段,让学生知道引入观点的方法除了本文简介自然界的奇观之外,还有运用古训、运用设问、运用故事(分别来自《谈礼貌》《说勤奋》、课外《要有危机意识》)等多种方式,但不管哪种方式都要做到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三比:明白说理。说理文,重点解决什么叫“言之有据”,如何“言之有据”。首先,学生从课文列举的三个典型事例中体会到要说服别人,必须要有依据,这是说理文的一般特点。其次,他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抓关键字词来体会作者是如何说理的,并将课文中列举的李时珍的事例与先前的旧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进行对比,看能否进行替换,从而使学生明白说理文“事例简要、语言精准”的特点。同时,教师还关注到文中省略号的使用,将省略号和句号进行比较,使用省略号表明还有许多相关事例可以补充,从省略号的作用中去领悟说理文语言要严密,包括每一个标点的使用。这叫“言之有理”。

四比:当堂练笔。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回顾刚学的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和《诺贝尔》,文中的谈迁和诺贝尔无疑都是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让学生依据说理文的一般特点选择一篇,把长故事改写成典型事例片段。学生在即时练笔中列举数字,提炼关键,浓缩语句,充分抓住了说理文创作的特点。

五比:深化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有两组反义词——目标专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课文第二小节中“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互相呼应,并使用反问句以表示语气强烈,“言之有力”。

与记叙文相比,议论文这类文本没有形象细腻的场景描写,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铺陈,也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堆砌,看似枯燥乏味。然而,只要基于议论文文本的一般特点,了解它的特殊性,只要深刻领悟文本内涵,充分开掘文本价值,打破常规,广开思维路径,议论文教学同样也能“精彩极了”。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南湖小学)

(责任编辑 刘忠信)

猜你喜欢
议论文想象诗歌
诗歌不除外
议论文阅读专练
快乐的想象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简谈“议论文”写作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诗歌岛·八面来风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