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2015-04-27 22:04潘金龙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潘金龙

摘要: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理念、教学条件、教学模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生物实验教学始终存在较多的诟病,影响了实验教学功能的发挥。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些优化实验教学的策略,希望对改进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生物综合素养方面有所贡献。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策略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向学生呈现直观的感性知识,可以教授学生实际的实验操作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等等。然而,这一切目标的实现都要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实验教学在理念、方法和模式等各方面的科学有效。然而,当前的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却相当不乐观,无论是实验理念、实验方式还是实验过程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正确分析当前实验教学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活动,更好的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

一、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一)对生物实验的认识不足

实验活动是生物学科的重要内容,是学习生物理论知识,开展生物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对于生物实验的诸多作用,很多师生却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在应试思维的影响下,实验在贡献高分上的不明显导致广大师生普遍忽略生物实验活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难以将实验摆在重要的位置。进入高中阶段以后,高考的压力更加剧了轻视实验课的情形,面对一些识记性的不一定需要通过实验而获得的知识,很多教师果断地放弃了亲自动手实验的方式,而让学生采取背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方式来应付考试。这种功利性的实验教学虽然可能让学生获得较满意的分数,但却难以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这样的实验教学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

(二)学生缺乏备课的意识

在很多教师看来,备课是教师的工作而与学生无关,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准备工作,这样一方面会导致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与教师的互动能力较差,参与性较低,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充分的实验准备,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遇到问题就无法进行下去,这时候,教师还要重新花时间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既拖慢了整个实验教学的进度,又影响实验活动的连贯性。

(三)学生实验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在实验教学中,重理论轻操作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但与之相对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实验课,并努力创造更多的机会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然而,实际出来的实验效果却不甚理想,总结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实施实验操作的时候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与实验活动相比,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十分枯燥乏味,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演示示范实验的时候,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被实验室的环境、各种新奇的实验器材、实验材料所吸引,而不愿意认真听取教师分析实验原理、操作方式、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验结束后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等理论性的东西。在缺乏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很多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往往凭借感觉胡乱操作,导致实验结果不科学、实验数据不准确等问题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实验活动的质量。

(四)实验过程重验证轻探究

验证和探究是现阶段高中生物实验的两大类别,与探究性实验相比,验证性实验显然更受重视,高中大多数生物实验都属于验证性实验。过分强调验证性实验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思维僵化、探究能力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的普遍存在,这显然与实验课的目标是相背离的。

(五)实验活动过于封闭

在高中阶段,很多实验活动在内容、过程、方法上往往都过于封闭,在内容上,很多的时候往往只局限于教材上的实验而不敢有丝毫的突破,在方法上也是固守传统手段,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丝毫体现不了创新意识。在这种封闭的实验环境中,学生所习得的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手法,而无法真正领会实验活动的精髓,难以通过实验活动真正的获得实验能力的提升。

二、优化生物实验教学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实验地位认识的教育

意识对行为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要想提高生物实验活动的质量,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课,首先就要从观念上入手,对学生加强实验地位认识的教育。教师可以通过生物科学发展史的引入,以众多生物科学家通过生物实验而获得伟大成就为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活动的重要作用,也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恰当的引入实验,如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引入实验使得抽象的概念直观地呈现,在总结规律的时候,以实验为手段进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最终得出科学的规律等,总之,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意识和理念的影响和教育,使得学生在思想根源上认可实验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为接下来的实验活动的高效开展做好心理上的铺垫。

(二)精心做好实验准备活动

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在内容和环节上往往更加复杂多变,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开展探究实验课“酸雨的危害”之前,教师除了自己认真的做好充分的实验前准备工作以外,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认真预习,提前了解酸雨的成分、PH值、酸雨形成的原因、酸雨形成的过程等理论性的知识。由于在实验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学生获得了科学的理论,既保证了接下来实验活动能够有科学的理论加以指导,同时,在实施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也显得更加从容,因而最终的实验效果也十分理想。

(三)追求实验的创新性

创新能力是各种能力的一种集中体现,可以说,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是为创新活动而服务的,只有实现了创新,才能真正推动事物的发展。实验活动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很多的优势,但我们只有敢于打破传统实验的束缚,追求实验的创新性,才能激发实验活动在创新能力培养上的优势。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把创新理念融入其中,不断追求实验活动的创新。例如,在讲到“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的实验时,按照原本的实验计划,要用黑藻作为实验材料,然而,由于本地没有新鲜的黑藻作为材料,于是,笔者就鼓励学生尝试着寻找一些能够代替黑藻的实验材料。接下来,学生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最终学生终于发现了一种既容易获得又效果良好的实验材料——菠菜叶子的表皮细胞。这个发现令很多学生都兴奋不已,不仅很好的解决了实验材料的问题,同时,在尝试各种实验材料的创新体验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四)强化实验活动的探究性

探究是实验活动的精髓所在,是提高学生实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当前过于偏重验证而忽视探究的实验现象显然影响了生物实验活动在培养探究能力方面的作用。因此,在实验教学中,除了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实验类型。在实施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一个相对开放、灵活的过程,这样难免会给学生提出更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为了保证探究实验的质量,教师的悉心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时,由于该课题学生不太熟悉,为了让学生顺利的展开探究,笔者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参考案例,并列举了大量的生活中的相关实例对学生进行提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顺利的进入了实验探究中,并最终弄明白了哪些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产生什么影响。为了进一步巩固探究成果,笔者还引导学生把探究的结论运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让学生理解并思考在农业中用于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一些措施。

总之,我们每一个生物教师都要正视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并敢于对这些问题发起挑战,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最终促进生物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未亮.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建议[J].科教新时代,2014,(2).

[2]汪凤婷,胡尚勤.重庆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2).

[3]周严.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3).

编辑 ∕岳 凤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