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职生普遍存在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不良的现象,其根源大多可以归因于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对中职学生“自我制”优势品格进行研究,对中职学校开展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学;自我控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2-0028-03
收稿日期:2015-01-15
作者简介:赵雅红(1980-),女,广州增城市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广东 广州/511300)
一、中职学生 “自我控制”优势品格培养研究背景
自我控制就是以自我为主题,根据情境需要和主体意图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施加影响,并制定某种标准或规范,从而对行为做出执行或停止。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高中阶段(15-18岁)是个体自我意识的高速发展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高中生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也是改善高中生自身主观因素的有效途径。而自我控制作为自我意识的一个关键因素,情绪控制、行为控制及情绪敏感性,这些指标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表明高中生自我控制越好,其主观幸福感也越强。我们可以看到,自我控制在学生稳定情绪,快乐学习,培养健全人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国内更多的是在消极心理学背景下“找问题” 、查原因,或是关注中职生的择业、就业等发展类研究。事实上,中职生作为一个高中阶段的特殊群体,他们比之普通的高中生心理更复杂、更脆弱。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看待正常人性,关注人类美德、力量等积极品质,研究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认知过程、积极的人格特征以及创造力和人才培养等。基于积极心理学,关注中职生对于成功的渴望,肯定他们的成就动机,在方式方法上予以引导,帮助其疏导情绪、调整心理落差、正视自己的优缺点。
中职教育区别于普通的高中教育,专业课程的实操性强,灵活度大,学生可自由支配、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课程会更多。因此,中职教育的课程属性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有效的自我管理。
二、中职学生 “自我控制”优势品格培养目的和意义
积极心理学眼中的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着眼于积极心理学的大背景,科学的分析如中职学生自我控制现状,自我控制优势品格的影响因素,能有效的解决中职教育中的管理困扰,为当代职业教育提供新的教育思路。
自我控制力是各种学习和生活教育的前提,是各种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当代中职生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有效开展中职生自我控制力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等方面培养中职学生的自我控制优势品格有助于帮助年轻的职校学生从容面对社会,积极面对成长,处理好与他人,尤其是群体的关系,为以后长足的发展提供准备。
三、影响中职学生自我控制力的因素分析
(一)外部因素
主要有社会文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媒体的刺激干扰,以及要完成的任务的特点等。
中职学生正在自我控制力形成的过程中。当今世界处于信息高度发达的时期,书刊、广播、影视、尤其是网络给了学生很多接触各种文化思想的机会。很多不良信息也同时大肆冲击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进行过滤。同时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以及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与模仿也常常很大程度上影响中职学生自我控制力。氛围好、竞争性强的集体中个体的自我控制力会不自觉提高,反之则相反。另外来自己外界的过大压力会让学生有时候有无力感,很想逃避。要完成任务的特点,也是一个影响因素。任务量太大、过难,会打击到自信心使自己难以坚持下去。而任务过多、又无聊时也很使自己容易放弃当前任务,进而影响自我控制力的培养形成。
(二)内部因素
主要表现为情绪、注意力、意志力、自信、兴趣、行为习惯、以往的经验体会以及生理原因等。
每个学生天生气质是有差异的,有的急躁、有的安静。生活中不良情绪影响自我控制力。虽然中职学生已经告别初中懵懂走向人生相对成熟的阶段,但是仍然存在着自控能力缺乏的问题。尤其是刚进入中职学校,学业目标的不同和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会让部分学生自我认识产生阶段性的突变,导致自控能力较差的现象。思想封闭,情绪善变,意志薄弱,独立性相对较差,容易受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和暗示,经不起挫折和磨难考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差;缺乏自信、兴趣,以往的成败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失去信心,甚至习得无助。
四、中职学生自我控制力培养方法
(一)集体约束,行为矫正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人的体验、人的积极品质与社会背景的联系性,必须把人的素质和行为纳入整个社会生态系统考察。因此学校这个大的生态系统就十分重要。学校方可开展纪律教育活动月,通过对《学校日常管理各例》系统解读,规范学生各种日常行为让学生适应自我控制。从制度上约束学生适应自我控制。采用角色扮演、实施反馈和现场指导技术,通过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正强化、塑造、鼓励等方法建立和增加学生对自己的期望行为的自我控制力,使用优时奖励,减少问题行为。充分利用新生军训、课间操、第七节课外活动,以及每周的德育活动课、仪容仪表检查的机会,加强学生纪律性、意志力教育。将宿舍内务,个人平时德育分数纳入学生就业实习、工作推荐的重要考察指标。在集体约束中实现教育目标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责任感增强自制力。同时在学校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氛围又能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通过这些举措把日常行为的自我控制内化成了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
(二)聆听心灵,改变认知
自我控制力单单从行为上提高技能,并不能解决控制不良,改变认知尤为重要。积极心理学重点关注积极品质从而影响自我控制品质的培养。但中职学生由于群体的特殊性,常常不能正确的认知。每一个负面的、损害性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真正能自控的人是内心和谐的人,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内心的声音,寻找影响自控力的不良思维行为等,改变对自身不良行为的认知,带着积极的心去面对缺点和恶习,去接纳它,了解它,从而有针对性的控制它。可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组活动等,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及他人的积极品质,学会对24个优势人格的进行解析,了解自我控制积极品质对人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开展法制案例及心理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ABC理论分析案例,了解改变认知,加强自我控制力和不会控制自身情绪,悲观消极的心态放任极端行为两种情况对对自己、家庭、他人和对社会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后果,增强对自我控制力的培养力度。
(三)拥抱情绪,调整情绪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越好,自我控制能力越高。不稳定情绪和消极情绪削弱了个体控制冲动的能力,使人们更容易失去自我控制和做出冲动的选择。可过心理健康课、团体心理辅导、班团队活动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情绪、情绪的产生机制、情绪的种类、情绪的作用、以及情绪调节的具体方法等。对学生进行情绪调节训练,
促进自我控制力的提高。班级活动及心理课可开展:“镜子中的我”,“我是谁”,“心理悄悄话”“开怀大笑-创造快乐”“拥抱我的不良情绪”等活动,同时让学生每周记录自己情绪的变化,进行自我监控。帮助学生认知和学会调整情绪,有效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同时自我鼓励法,和积极自我暗示法也较有成效。自我激励就是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某些明智的思想来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同痛苦和逆境进行斗争,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好必须做好与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然后给自己做出奖励。积极自我暗示,作用在于使学生获得信心,进而提高自制力。当你为不良情结所压抑的时候,可以通过积极暗示,来调整和放松心理上的紧张状态,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四)小组合作,意志训练
意志是指个体能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且主动地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过程。让学生列出自己的不良行为,如:上课迟到,睡觉,玩手机,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抽烟,学习积极性不足等,以小组为单位,互动交流,分析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以上不良行为的干扰因素、分析自己,进一步通过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学会抵抗干扰。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设置困难情境,进行模拟训练。当学生在某项活动中,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控制后,可以模拟过去活动中的具体环节,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开始的新的活动,训练学生在困难和干扰面前不屈不挠,坚持任务直到完成任务。从中发现良好策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意志品质。
(五)特别关注,特别辅导
积极心理学要求师生之间要有积极的人际关系,这些积极关系的特征包括:相互信任、尊重、关心、时间投入、陪伴、体贴、安全、善良、鼓励、有趣等。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用一种欣赏的、发展性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动机。每一个不良习惯实际上都是人格的一部分,都反映着自己的深层需要。积极心理学注重人性的优点而不是弱点。班集体中可将违纪较多,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良行为习惯多的学生个体作为跟踪对象,建立学生个体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档案。对重点学生的自我控制教育在基于积极的师生关系上,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方法。可采取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通过积极关注、个别教育、了解成长背景,积极鼓励表扬等方法和途径实施教育实践。个体关注,家庭的配合极为重要。充满激励情绪情感气氛家庭生活环境,可以使学生感到安全和愉快,产生亲切感,易于接受要求。所以要让家长参与培养过程,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以便观察学生在学校与家庭中的各种表现,及时反馈,掌握多手资料。同时引导学生与家长进行良性有效沟通,让学生感恩父母,理解父母的爱,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理由和肩上的责任,激发了学生加强自我控制、矫正不良行为、合理规划人生的强烈欲望。
自控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需要多方面配合,从认知、情感、行为等多个方面探讨“自我控制”优势品格的培养及策略,探索提升中职生自控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学校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其不良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得到矫正,对营造安宁和谐的校园环境、优化学校日常教育管理,乃至对学生今后个人人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朱明龙.中职生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教育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1(7).
[2]马丁·塞林格曼.真实的幸福[M].上海:万卷出版公司,2010.
[3]苗元江,余嘉元.试论幸福教育的起点、核心与目标[J].教育评论,2001(5).
[4]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2003(2).
[5]曹新美,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教师教育研究,2006(3).
[6]李洁春.中职生危险行为研究概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
[7]郭梅华.中学生学习自我控制力及其培养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09.
责任编辑 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