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福泰
浙西原是两浙西路的简称,现在仅为地理意义上的称呼,指以衢州为中心包括江山常山龙游开化等县市为经济圈的区域经济板块。浙江省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相对而言,浙西属于浙江省较为落后的区域。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浙西地方政府加大了资源整合力度,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做了诸多努力。与此同时,当地学者也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不懈地探索。本文试图从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的对接这个角度试图从人才资源配置方面在浙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结构上做些探讨。
一、浙西区域经济的特点和态势
根据“十二五规划”,衢州为浙西区域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描绘了新的蓝图。具体表现在全面实施产业提升、基础网络和惠民安康“三大千亿”工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等“六个翻番”。浙西区域经济正以打造“活力衢州、生态衢州、人文衢州和幸福衢州”为宏观目标而努力。为此浙西区域经济必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产业高端化导向,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高新和新兴产业,把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建设四省边际物流中心、商贸中心、旅游集散中心、职教培训中心和交通枢纽,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兴区。以建设10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100个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为抓手,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
二、衢州高职教育的对接准备
从以上衢州政府在十二五规划文件中不难得出,浙西区域经济的特点是以发展生态和服务业为宏观经济规划的。作为为区域经济输送人才资源的衢州高职教育需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有一个合理的对接。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多元结构”的发展态势,这为专门以输送人才的高职院校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衢州高职教育也不例外,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非常注重提高质量和办学效益,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实训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尝试,以达到实现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的目的。“梯度理论认为,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必然存在着经济与技术发展的区域梯度,同时也存在产业与技术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扩散与转移的趋势。当一国的发达区域成熟后,就必然产生促进产业转移与技术传播的要求。”浙西区域高职教育的规模扩张和专业结构只有与供给资源相匹配,才能有效保证教育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衢州高职教育必须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的方针,不断优化专业布局与设置、创新办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注重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从而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与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快速提升,真正做好人才资源的合理的深度准备。
三、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市场对接
有学者提出“三层对接”理论,即将区域特色经济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相结合以服务区域经济特色为立足点,利用产业集群优势将学校与产业对接,专业与行业对接,师生与职业岗位对接。笔者认为这是相当合理的。现代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性首先得看当地高职教育人力资本输出的对接效果。区域经济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力资本及自然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本是指高职教育培养的各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是生产要素中与高职教育密切相关的。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主要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公办全日制高等学校。学院设有医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五个二级学院和一个继续教育学院,现已开设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护理、艺术设计、应用英语及会计等20个高职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专业、护理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省级重点、特色专业。
“依托产业办学”的支撑,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诸如家政服务、医疗护理、电子商务等服务性较强的热门专业。这些都充实了衢州作为全国旅游城市的产业结构。衢州地处四省交界,与省会杭州路途比较远,老百姓的医疗资源和机电以及其他各类技术资源相对欠缺,为了切实对接衢州区域经济对人才的紧迫需求,学院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为此建有护理、艺术设计、汽车技术、机械工程、财经等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并积极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其中护理实训基地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同时,还主动与学校、医院、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先后建立1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高新园区是浙西区域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区域经济创立的各类科技工业园区,成为衢州高职教育的对应实训基地,这很好地解决了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对接中关于“政产学研”互动问题,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科技活动及高职教育紧密结合。当高职教育被纳入浙西区域经济的整体设计,人才资源的对接在这里就构成了园区经济快速发展体系中的一个节点。
绝大部分在当地就业,这是我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特点。从这个特点出发调整学校专业,衢州高职教育首先应对浙西区域经济现状,体现区域经济特色的企业,以及从事这些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行业岗位缺口等有全面的了解。以区域经济需求为依据,同时考虑当地其他高校的培养状况,避免专业重复设置或是招生规模过大,确保供需平衡对接。
教师配备方面,衢州高职院校为了充实和巩固产教结合的能力培养,推进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自2010年开始,新来的教师带着题目需要下企业1年,并实行校企共同考核;与此同时还经常在青年教师中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确保在校教师每两年下企业不少于两个月等。在产学研结合与浙西区域经济的对接愿景推动下,衢州高职教育真正把教师推到研究实践的第一线,在创造性的生产实训活动中将教师锻炼成“双师型”和“双教型”教师。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双轨道校企合作,衢州高职教育形成了以社会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联合办学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做到人才培养供给和市场人才需求紧密对接,以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四、对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从前文不难看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在与浙西区域经济对接问题上已经做到了细致周密,尽善尽美。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学生就业观教育还需加强引导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衢州本地人,学生毕业后大多回到自己家乡所在的经济区域工作,这给浙西区域经济急需人才的态势带来不小的尴尬。浙西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与人才产出严重不成正比。这种情况下,如何引导衢州高职人才树立为当地区域经济服务的就业观值得深入探讨。与此同时,浙西地方政府也需要在吸引人才防止人才流失等问题上找到一定的解决方案。高职院校方面,学校要有意识地引导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推介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需求状况,将来的就业方向及各方向所要求的能力、技能与素质,通过学习逐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挖掘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弥补缺点与不足,学好专业知识,努力拓宽知识面。要综合考虑自身条件,逐步确立就业方向,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高职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多角度就业观教育。
2.浙西经济旅游类专业设置的缺失
衢州,号称“四省通衢”作为全国旅游城市,浙西区域经济有着服务型产业发展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目前衢州高职教育显然没有与这种旅游资源优势很好地对接。一些以导游、礼仪甚至农家乐为主题的旅游类专业的缺失是最显在的特点。笔者认为这是个不小的失误。衢州周围风景区很多,本地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附近就是东阳横店影视城,所需的旅游人才也一定相当可观。可想而知导游、礼仪甚至影视表演类的人才资源应该是浙西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需求。衢州高职教育可以顺着这个方向开设一些相关专业,以适应与浙西区域经济的真正对接。
3.专业设置跟不上经济形势发展速度的尴尬
在与区域经济的联系上,衢州高职教育已经在医疗服务、电子商务以及家政服务等相关专业做到了无缝对接。然而,理论教育的滞后性还是在衢州高职教育中显现了出来。有些专业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趋势,一个新专业设置到位了,可过了几年该专业人才已经饱和了。不吃香了。而新型专业又因尚未摸索出来或者不敢轻举妄动去设置。于是高职教育就有一个跟不上区域经济发展节奏的尴尬。衢州也不例外,比如光伏专业,若干年以前曾经是一个相当热门的专业。前几年,全国很多高职院校都争相申办此类专业。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光伏发电在中国发展较慢,光伏专业似乎日渐式微。衢州高职教育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趋势,承接了其他高职院系并不感兴趣的冷门专业。更重要的,衢州区域经济中尚没有与此相对应的公司可以供此专业人才就职。可想而知,光伏人才的培养当然与浙西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并不相吻合。学生毕业后找工作难成了该专业与区域经济对接中的最大失误。
五、结语
通过对近五年衢州高职教育专业结构招生人数的演变过程和现实状态的实证考察。我们发现,尽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结构在类别和规模上有所起伏,但专业结构的演变,还是反映了浙西经济结构调整对专业人才的一种客观需求,也反映出衢州高职院校主动调整自身专业结构、不断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的一种积极姿态。这充分表明,新世纪以来与浙西区域经济整体体系相衔接,衢州高职院校已形成数量较多、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高职高专专业结构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衢州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优化过程之中,体现了社会对新兴专业和应用专业的发展要求。
然而,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衢州高职教育也需要有个清醒的认识,一方面,需要搭建系统化就业教育平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机制,开展系统的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另一方面,还需要继续秉承和发扬“产学研”与企业无缝对接的理念,鼓励和鞭策老师不断下企业锻炼,请企业一线专家到学校讲课或办讲座。学生方面,要开展以社会实践为主,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机会,开展就业市场调研,了解专业社会需求、就业动向等,同时还要尽量多地拓展学生实训基地。“当开展实训教学影响了企业利益时学校应给予相应的补偿解决企业‘利益作崇问题”通过这些方式可以确保学校拥有足够多的校外实训基地。总之,衢州高职教育与浙西区域经济的对接问题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李正图.《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见《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5期167页
[2]胡世明.《探索地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见《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3期52页
[3]陈锡宝.《探寻校企合作实现机制的有效途径》见《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5期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