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珺
【摘 要】钢琴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因此教学的办法就显的尤为重要了。教学中,本文认为大致分为以下几步:因材施教:必须在兼顾大多数的共性的同时,更加重视个性的培养,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和发现个性的突破点,找到适合每个人的学习及提高正确方法。一步到位:必须在最初基础教学阶段就完成技术训练与音乐基础理论训练的完美统一。音色致上:钢琴演奏时音色优美与否直接与琴本身的制造工艺水准以及演奏者的触键水准有着直接的关系。抛开钢琴本身的硬件不谈,音色变化的丰富与否,都与触键有着直接的关系。情技交融:强调琴声包含感情,也就是人、琴合一。
【关键词】因材施教;教学;方法;音色;情技交融
钢琴教学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它不仅需要对钢琴教学本质的各种技艺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其内在的各种原理、规律、特点,还涉及到对心理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是音乐教学中一门技术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随着社会经济指数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有了质的提高,随着人们视界的不断扩宽以及社会钢琴考级方式的推助,人们学习钢琴的热潮不断以爆发式的景象提升,这就使的钢琴教育进入了千家万户。然而,在钢琴考级中暴露出了很多钢琴教育方面的问题,比如基本节奏、弹奏指法不正确的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起来使的广大家长对钢琴教师的水平产生了种种怀疑。于是笔者根据自己在多年钢琴学习和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实用性极强的钢琴教学方法。
深入研究钢琴教学的基本方法,熟悉掌握各类专业教学理论以,了解教学的发展方向,对每一位钢琴教师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性课题。这样一来在实际教学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寻找一种套行之有效,实用性极强的钢琴教学方法就显得意义非凡了。近年来,笔者在实际教学和总结各位前辈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总结出来一套行之有效,实用性极强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做到因材施教,一步到位,音色致上,情技交融。
一、因材施教
深入教学中,由于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城市和地区,他们因为各种类型的差异接受了不同音乐基础教育,由于音乐基础教育理论的不同,就决定了他们的程度和起点并不相同。在加上他们的个体音乐素质方面的差异(先天生理反应能力、乐感、理解能力等等),如果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那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在兼顾大多数的共性的同时,更加重视个性的培养,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和发现个性的突破点,找到适合每个人的学习及提高正确方法。实施因材施教教师必须具有伯乐般的眼光。学生的综合素质(先天条件、乐感、理解能力、理论基础等)怎样,教师应该了然于心,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选择教学的内容及手段。我们都非常注重学生的音乐基础素质。但同样应当受到重视的是必须识别学生的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对任何一种才能和特长的发挥均有重要的影响。当然,在注重音乐基础素质的前提下,更应该重视学生不同的起点程度。不同的学生,在听觉感受、视觉感受、节奏韵律、对作品的理解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理解和反应肯定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①起点程度低但有很高的天分。有较好的音乐天赋和较好的反应能力,因家庭、地域条件接触音乐作品较少,接受音乐基础教育少,造成起点程度低。②起点程度高,但对作品的理解不到位,理解能力差。③起点程度不错,基本功扎实,技能掌握较好,这固然与学生的悟性和条件有关,但教师指导得法肯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④程度与技能掌握不匹配,这个问题就主要是出在指导教师上了。
根据以上的学生分类,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材、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等方面也应该做相应的变化。起点程度低的,必须从基本功入手。必须狠抓音阶练习、练习曲和中国曲目,由浅至深的逐步加大训练量,不断的提高钢琴练习质量。起点程度较高的,应该在选用古典的经典曲目教材的同时选用一些近现代作品拓展学生的作品认知面。这种因材施教的办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使不同起点程度的学生在他们程度范围之内最大化的扩展作品的浏览面,拓宽视野,最大化的接触不同风格、时代的优秀作品,使每学生都能找到最佳的状态,为以后的高质量教学创造条件。
二、一步到位
钢琴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期限超长的专业科目,必须在最初基础教学阶段就完成技术训练与音乐基础理论训练的完美统一。这种统一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必须经过长期严格且系统规范的训练方可达成。要完成一步到位的训练方法,必须做到以下的几点:
1.独立手指
主要是手指的站立。手指的独立是学习钢琴初始阶段就严格要求的。这是一项基本功,必须在学琴伊始就万分注意。如果要求不严,训练不到位,有的学生在双手合并的实际应用中就会变形走样,这是练琴的大忌。因此,训练手指独立不能只满足于分解训练状态时的站立,更要注意在不同触键、不同强弱、不同音色变化中观察其基本功是否保持稳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正确的方法是让力量轻松的沿着臂→肘→腕→掌→指尖传递,指尖是力量的汇集点和爆发点,我们必须学会控制指尖的这种力量爆发。要控制得了这种爆发为此,就必须做到指尖站、手掌圆、手腕稳、双臂通、肩松弛、腰支撑。有部分学生手指天生较软,用一般的训练方法(单音→双音→和弦)四五指肯定是无法站好的,手指的广度、力度没有得到充分的练习。我的作法是双音→和弦→单个手指的站立,先体会手掌架子的一步到位,从整体支撑中找到感觉,予以强化巩固,然后再来进行单个手指的站立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在我的实际教学中呈现出了见效快且效果稳定的特点。
2.综合控制力
钢琴作品的风格、内涵,旋律的强弱、音色的层次变化、全靠演奏者熟练的运用各种技法、技巧来表现。而熟练的本质,就是恰到好处的运用和处理各种控制。而各种技法、技巧的控制都首先发源于演奏者的心理控制。演奏大师们之所以能达如醉如痴的感情投入状态,就是因为他们完美的使心理控制与技法、技巧融为了一体。因为无论技法多么的高超,技巧多么的娴熟,这都是音乐的外在方面,都是为音乐内涵服务的。只有基于对音乐作品深刻的理解和分析,才能拥有的完美的心理控制,才能使音乐由内至外达到和谐的统一,才能完美的表达作品的思想内涵,演绎出作者心境。
3.手指跑动能力
要想使音乐由内至外达到和谐的统一,完美的表达作品的思想内涵,演绎出作者心境。键盘上的手指跑动能力训练就是基础中的基础。每位钢琴的学习者为打好这一基础努力提高跑动速度都进行了刻苦努力的训练。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通过刻苦努力训练就能成正比地将跑动速度提上去。以下的三个因素就制约了这种努力:一是与生俱来个体生理条件;二是心理对于速度控制能力;三是合理适当训练方法。当然,学生与生俱来的个体生理条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经过刻苦的训练得到改善的。如手指本身的弹性、指尖对于键盘的敏感和反应能力等等。人们的心理控制能力可以直接影响手指跑动能力。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控制达不到一定的速度变化,则再娴熟技法、技巧也难以提高手指的跑动速度。因此,技术速度的训练应该和心理速度(大脑快速反应能力)的训练同步进行才能真正的使手指跑动速度达到一个完美的境界。
三、音色致上
钢琴演奏时音色优美与否直接与琴本身的制造工艺水准以及演奏者的触键水准有着直接的关系。抛开钢琴本身的硬件不谈,音色变化的丰富与否,都与触键有着直接的关系。要产生丰富的音色就必须有变化多端的触键,两者互相依存。关于触键的训练,笔者总结出了以下的四个方面:
1.断奏训练
以三个不同的部位来划分,a)腕部断奏:以手腕为中轴由上至下的转动,以腕部控制指尖,用来表现轻盈,快速、清脆的曲目。b)前臂断奏:用前臂的动作带动手腕和手指,其要领是肩部放松,使前臂的重量自然的通过手腕的中转最后传递到指尖,使音色饱满且富有弹性。这种技巧主要在演奏半连音和顿音时使用。c)大臂断奏:将力量通过大臂→手肘→前臂→手腕→指尖进行传递形成一个完整且强有力的系统,使音色音响亮、浑厚圆润。由于力量传输的复杂性,大臂断奏的弹奏速度无法与腕部断奏和前臂断奏相比。因此断奏方法的选择就必须根据不同的音乐需求来灵活选择与运用。
2.跳音训练
大致也可用三个不同的部位来划分:a)手指跳音:即用手指的第一关节在琴键上做短促有力的弹跳的动作。用来演奏轻快而节奏性强的乐曲。b)手腕跳音:即发力于手腕的跳音。特点和要领是手腕迅速地向下触键然后迅速反弹,由此多次连续进行,可形成一种自然的连环。手腕跳音的力度如果输出不当,就会出现散满的杂音。因此必须反复的训练,精确掌握和控制这种力量输出。c)前臂跳音。前臂跳音在手指触键后在前臂的惯性作用下反弹离开琴键,用来表达强劲的音符跳动比如奔跑的野马。
3.柔性触键
积极的运用弱音踏板,再结合一种以“推→摸→揉→擦”为主的特殊触键方式。用来表现轻柔、飘渺、广阔、悠扬的浪漫主义作品,“推”是一种由外向里的反向触键方式。“摸”则是一种由里向外的正向轻触键方式;“揉”是指手指在相邻的键之间轻柔地水平横向移动,一次触键便可以弹出数个音符。“擦”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指轻轻擦过键盘,声音如清风拂面般飘来拂去似有非有。
4.击打性触键
有的现代钢琴音乐作品为了表达某些特殊爆发性场面、必须演奏出一种几近狂暴的音色效果,就必须运用打击性的触键。它需要同步上臂、手肘、前臂、手腕、手指的爆发力,并使这种爆发力瞬间集中于指尖,但决不是简单“砸琴”。而是在体会音乐本身内涵的前提下的统一的爆发。
四、情技交融
就像唱情歌一样,歌声只有在包含感情的前提之下才能动人心脾。而如果想使琴声富含感情,实际做起来则有相当难度。这是因为琴键本身不是感情输出的直接载体,它必须运用经过严格训练的手指这个独一无二的中介。另一个实际情况是,钢琴的声音一经手指弹出,就无法再运用感情去加以控制。因此,必须拥有强大心理控制作为后盾,再运用技法娴熟这把利剑,才能将复杂的丰富的情感变化传输于琴声之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只有在演奏时,使情感和技巧完美的交织、融合在一起,才能通过声音这一媒介,生动的再现作者创作伊始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才能真正感动听众。使听众、作者、演奏者达到共鸣,从而真正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完美的进入到乐曲的情景当中。最终对乐曲留下深刻的难以抹灭的印象。
五、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在实践总结和借鉴前人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这套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只有认真的做到因材施教,一步到位法,音色致上,情技交融。一定可以在教学中积极推动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也更加符合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需求,并以更高的标准积极顺应高校教育改革和自身发展的总体趋势。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赵晓声.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邹爱民等.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3]克拉伦斯·格·汉密尔顿.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4]列文.钢琴弹奏的基本法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5]刘瑞生.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6]李利佳.钢琴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