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自主学习法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5-04-27 22:25陈常年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数学

陈常年

高校课堂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课堂是否高效,要通过学生来体现。因此,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终生受益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走向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而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法的运用是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生为本,给予了学生学习思考的自由,是学生的最佳学习方式。

一、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自主学习,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将来在工作中,他可以通过自学,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

1.注重课前预习,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预习前,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本内容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本内容时围绕问题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知识,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2.注重明确目标,激发自主学习意识

在学习每一课之前,学习目标都要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是不平衡的,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差异性,教师既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课前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

3.注重学生质疑,培养自主学习精神

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在数学阅读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解疑能力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二、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性学习,它能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学习资源,优化学习的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教育体系。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的获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实践,从而达到学习的高效。会探究的学生,思维更灵活,更容易迸发智慧的火花。自主学习是探究学习的主要形式,合作学习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基础,会自主学习才能更好地合作和探究。因此,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相融合的高效的学习方式,提到学生的探究力。

三、好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实验、概括、交流等自主学习能力

1.教学活动设计要体现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数学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自己寻求知识产生的过程,探索数学知识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在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能够逐渐了解概念、寻求规律、获得结论。

2.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问题或问题串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问题的设计要基于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和阶梯性,指向核心的数学知识。问题要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有东西可想,又要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想得出。即学生在课堂上经过自己的思考或与同伴的简短交流、或者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能够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说出了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时,对于学生的“创造”,教师应当充分肯定;有的同学得到结论不正确,但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有一些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教师应该肯定这些有价值的东西;也有的同学反映了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这也是有价值的,它们可以对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四、“综合与实践”课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按照《课程标准》,“综合与实践”是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其中“活动”是“综合与实践”的主要形式,这里的活动不仅指课上的活动,也包括课外的、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完成的活动。

1.活动是“综合与实践”的主要形式,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通过活动“会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活动提倡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实践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形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做”、“观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它以做数学、用数学等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和探究,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现在学生普遍较缺少的是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和能力,缺少应用意识、问题意识。因此,在数学课程中,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尝试用自主、主动的方式,做数学、学数学、用数学。

2.教师是“综合与实践”实施的组织者与引路人,在“综合与实践”实施过程中扮演多重角色

在综合与实践的活动中,教师并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的伴学、助学者。教师应该是一个身负重任、身兼数职的“组织者、引领者、裁判……”;当然教师还应该是一个欣赏者,也可以和学生一起“秀一把”。教师可以在以下环节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

一是教师可以研制、开发、生成出更多适合学生特点的、有利于实现“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的好问题。要使学生能充分、自主地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这些问题可来自教材,更多的问题来自教师、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也可以来自其他学科。如八年级的课:打折销售与优惠率、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商品的包装与商品的价值、如何存款最划算等。

二是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他所能接触的情境和资源中收集解决问题的资料,并自主地制定求解模型、推进方案。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发展。所以,在设计解决问题方案时,忌“包办代替”,要发挥学生的潜能。

三是教师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帮助。在综合与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出现困难是难免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困难所在,对症下药。首先是要“确诊”,学生的困难是知识问题,还是方法问题?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其次是“帮扶”,帮扶的策略是:启发引导,“互救、自救”为主。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参考资料,介绍“类似问题”的求解思路,参与学生的讨论、做引导性的发问等手段,让学生尽量自己“找到”走向成功的路。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数学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