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传统文化精华提升领导干部素养

2015-04-27 18:15路煜萍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传统文化道德

路煜萍

摘 要:文化是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这个民族就难以在世界上生存,更谈不上实现伟大的梦想。我国要实现文化强国,要靠每个人的努力,而且领导干部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因此努力学习、汲取传统文化精华是领导干部的必修之课。

关键词:传统文化;领导干部;道德;素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特别提到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报告中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这个民族就难以在世界上生存,更谈不上实现伟大的梦想。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并将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仅仅靠中央的宏观调控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能量,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得以实现。领导干部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因此努力学习、汲取传统文化精华是领导干部的必修之课。

一.汲取传统文化正能量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坚实根基。

(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自从盘古开天地后,我们的先祖就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陶冶人格,更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

(二)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的历次重要讲话,不难发现他曾数次引用古典诗句、谚语阐述思想,展现了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由此可见,我们中国的领导人们都是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他们都将传统文化和个人修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三)领导干部提升素养必须汲取传统文化正能量。

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我国很早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论语》记载孔子之语:“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这正是修养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提高自己的修养,并保持谨慎,第二个层次是提高自己并帮助其他人提高,第三个层次是提高自己并使老百姓安居乐业,领导干部就应达到第三层次,严格要求自己,借鉴传统文化,从祖先留下的精华那里吸取营养。

二.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的途径

中华传统文化讲究四字美德,即忠、孝、节、义。几千年来,这四个字支撑着中国社会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

(一)忠——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把四德之中的“忠”放在首位,可见中国人对忠诚的重视,领导干部更要将为官之忠作为重中之重,《论语》中讲到的“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中列居第一的便是“为人谋而不忠乎?”,翻译之意也就是和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所以,领导干部的“为官之忠”,不在于其他高、大、空的大道理,而是要牢记“为人民服务”一心为公的宗旨。

(二)孝——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这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底线,一个“孝”字,轸分文野,支撑人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居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孝的基本涵义是爱敬父母。我国古已有“老百姓是衣食父母”的说法,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作为领导干部应为“衣食父母”当好了“孝子”,这样党的工作就有了基础,有了保证。新时期领导干部要讲的“孝”,即是一种责任意识,义务精神,孝于人民造福社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做到为国谋而忠,为民敬且孝,切实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三)节——为官为政者的基本素质

中华传统文化对君子节操的要求:第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志气。第二,修身正行,严于律己的风范。第三,奉职循理,守官尽职的态度。第四,坚持真理,舍生取义的气节。君子是儒家一直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我认为,领导导干部如做不了“君子”,但必须具备“为官的节操”。“为官的节操”最重要的即是“清正廉洁”,它被认为是为官为政者的一项基本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因此我们广大领导干部,就要要自觉地、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这才是历史赋予我们共产党人和广大干部光荣使命。“清正廉洁”它是为官为政者一种品质和道德、一种标准和目标、一种素养和水平、一种口碑和形象。因此,为官之道在于廉洁奉公,一个廉洁的官员,必须摒除内外的污点,公正立身、公正处事、公正待人,树立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良好形象。

(四)义——为国利民,“兴天下人民之大利”

孔子曰:“君子义以为上。”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重要方面。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在现实生活中,有了特有的义气:对国家民族——尽忠义,对父母长辈——行孝义,对亲人——重情义,对朋友——讲信义。人们义不容辞、见义勇为、伸张正义、施行道义直致舍生取义。而另一种“义”,则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大义。强调的是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主义思想。在中国传统伦理结构中,为国利民,“兴天下人民之大利”(《墨子·经上》)乃是道德的最高表现,是最大的“义”。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们一直倡导这种人生的境界。面对历史发展走到了今天,“义”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可理解为勇于担当,这也是是领导干部一项极为重要的领导素质,是领导干部激发斗志、凝心聚力,团结带领部属干事创业的基本条件。因此担当更是一种思想境界和道德修为。

经过历史积淀而流传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哲理和人文内涵。领导干部要通过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民族的正气、爱国的情怀、做人的操守会润物无声地流入国人的血液,渗入灵魂的深处,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塑造品德、增加智慧。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传统文化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