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对耐药性肺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4-26 09:14:02范爱平常继霞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西沙抗结核氧氟沙星

范爱平,常继霞

(1.晋城市传染病医院,山西晋城 048000;2.沁水县人民医院,山西沁水 048200)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对耐药性肺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范爱平1,常继霞2

(1.晋城市传染病医院,山西晋城 048000;2.沁水县人民医院,山西沁水 048200)

目的:观察和比较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在治疗耐药性肺结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基础抗结核药物治疗上加用莫西沙星,对照组在基础抗结核药物治疗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同时期痰菌转阴情况、X线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治疗6、12、18月时痰菌转阴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576,P=0.018)。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耐药肺结核疗效显著,可提高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在临床中可以推广应用。

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肺结核

耐药结核病(DR-TB)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1],尤其是耐多药结核(MDR-TB),全球每年新发44万例,同全球一样,我国面临MDR-TB的严峻挑战,每年新发MDR-TB约10万例,占全球MDR-TB患者的22.7%[2]。本研究将晋城市传染病医院和沁水县人民医院于2010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分别给予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联合基础抗结核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7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9~67岁。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在19~69岁。入选前的每位患者均口服抗结核药治疗6月余,但治疗效果不明显。均排除有心肝肾功能不全、妊娠妇女、儿童、哺乳期妇女、艾滋病、精神病、癫痫、免疫系统疾病及对氟喹诺酮过敏者和对氟喹诺酮耐药者,并且依从性好,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情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入选的患者均符合耐药性肺结核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国防痨协会制定的《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3])。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吡嗪酰胺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异烟肼片、乙胺丁醇片、阿米卡星、丙硫异烟胺片、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进行治疗。观察组加服莫西沙星0.4 g,q.d.,p.o.,对照组加服左氧氟沙星0.5 g,q.d.,p.o.。定期每半月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根据病情、体重和肝肾功能适量调整药量。

1.3 疗效评定

痰菌检查:痰菌检查痰涂片每次涂3张片均为阴性且疗程结束后2个月痰培养为阴性且不再复阳为阴性。临床疗效:病变吸收>1/2,空洞闭合或者空洞直径缩小>1/2为显效。病变吸收 <1/2、空洞直径缩小<1/2为有效。病变无明显吸收为无效。出现了新病变或是空洞变大痰菌阳转为恶化。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统计,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各个阶段的痰菌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情况 例

在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转阴率6、12、18个月后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经18个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影像学病灶吸收情况比较 例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3例胃肠道反应,2例肝功能有损伤反应;观察组有2例胃肠道反应,1例肝功能有损伤,1例有关节痛不良反应。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不合理、不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和结核变异杆菌的出现等原因导致患者感染的结核杆菌对1种或1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产生了耐药,并且日益增多。耐药肺结核对常用的一线药物治疗上往往取不到满意的效果,而且治疗时间长,产生基因突变的几率就越高,就出现了治愈率低,治疗费用贵、死亡率高,又因其易传染给他人,因此对健康及公共卫生问题造成极大威胁。

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均是氟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两者的不同:左氧氟沙星为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目前也是抗结核的二线药物。其主要作用于结核杆菌遗传物质DNA复制过程的起始阶段,使这一过程出现松弛和解错现象,在复制过程的末期使母链DNA与新和成链互相发生缠绕现象,从而让细胞DNA转录、复制产生抑制,对染色体造成损伤,从而使细菌死亡来起到抗结核杆菌作用。莫西沙星为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同时也是抗结核的二线药物。它主要作用于结核杆菌遗传物质DNA旋转酶A亚单位部位,对细胞内外肺结核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同时又因莫西沙星组织结构中有甲基侧链,能够明显提高药物的抗菌和杀菌活性。据文献报道人体对莫西沙星的吸收能力较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高且组织渗透性强等优点[4]。该药物抗菌活性是左氧氟沙星的2倍,当2倍与最低抑菌浓度即为最低杀菌浓度,在巨噬细胞中莫西沙星的最低杀菌浓度(0.5 mg/L)明显强于左氧氟沙星(2 mg/L)[4],同时也有研究表明耐药结核菌对莫西沙星表现出很好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并且其体外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左氧氟沙星[5]。研究表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莫西沙星穿透细胞进入细胞内,杀灭巨噬细胞内的结核菌,并且连续用药无蓄积倾向,不过单剂长期用药易诱发耐药性产生,其耐药机制是结核菌旋转酶亚基结合区的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所以此类药物在治疗时必须与其他抗结核药物组成联合用药方案,而且和其他抗结核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这就大大增加了莫西沙星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研究观察到莫西沙星组除3个月的治疗时期之外,治疗的其他时期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组。同时从影像学治疗情况观察到莫西沙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左氧氟沙星组。而且两组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耐药肺结核中可以考虑使用莫西沙星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治疗,以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为患者解除病痛。

[1] 赫晓晖,张占军,刘一典,等.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4,32(9):569-572.

[2] 李仁忠,阮云洲,富韵婷,等.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合作防治耐多药结核病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10): 753-757.

[3] 中国防痨协会.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09)[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7):485-492.

[4] 王嘉楠.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广泛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比较[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2):907-908.

[5] 陈俊林,施军卫,顾德林,等.结核分枝杆菌l型临床分离株对莫西沙星药物敏感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5):2877-2880.

本文编辑:王 霞

R521

A

1671-0126(2015)06-0026-02

范爱平,女,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内科工作

猜你喜欢
西沙抗结核氧氟沙星
在西沙湿地,与大自然撞个满怀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鹰击”护西沙
学与玩(2017年11期)2017-02-16 06:50:42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砗磲采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以西沙北礁为例
主要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西沙明珠
航空知识(2015年2期)2015-03-13 15:04:29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西南军医(2015年4期)2015-01-23 01:19:30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