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风险倾向研究述评与展望

2015-04-26 10:11廖中举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5年8期
关键词:影响研究企业

廖中举

(浙江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组织风险倾向研究述评与展望

廖中举

(浙江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风险倾向在组织管理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本文首先探讨了风险和风险倾向的内涵、分析了风险倾向的维度结构以及相应的测量量表,然后评价了文化环境、组织氛围、历史绩效等因素对组织风险倾向的影响,同时梳理了风险倾向与组织绩效之间的不确定关系。最后,文章针对当前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相关问题。

风险倾向;文化环境;组织绩效

一、引 言

风险是企业在战略决策制定中不可避免的主要问题。为了适应外部环境,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最终确保竞争优势的获取。在面对相同的风险时,有的企业采取了规避的方式,而另外一些企业则采取了冒险的行为,这种企业间行为的差异源于企业的风险倾向。早在1992年,Sitkin和Pablo就证实了风险倾向对决策行为的解释作用。此外,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假定风险与收益存在正相关关系,遗憾的是,研究证实风险并不一定带来正收益。Bowman(1980)、Fiegenbaum和Thomas(1988)等人的大量研究表明,风险与回报之间存在负向、非线性等关系。这些研究结论也引起了心理学界、管理学界等对企业风险倾向的关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险倾向在组织管理研究领域得到了较多探讨,但目前仍缺乏一个系统的文献梳理。鉴于此,本研究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风险倾向及其相近概念的含义,介绍组织风险倾向的影响因素及其绩效作用,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组织管理研究者对风险倾向的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二、风险倾向的内涵

(一)风险的界定

要理解风险倾向的内涵,首先有必要对“什么是风险”进行剖析。Yates 和Stone(1992) 指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导致对风险的构成缺乏共识:(1)几个不同的元素与整体的风险结构经常被混淆;(2)不同的情况下,风险具有不同的特点,使人们难以识别和确定;(3)风险本质上是主观的,因为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风险感知(Williams和Narendran,1999)。尽管存在这些不确定性,研究者还是从各个视角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风险的概念。

目前,最普遍的研究方法是,将风险界定为损失的概率(Mitchell,1995)、损失的不确定性(Mehr和Cammack,1961)、结果的不确定性(Roszkowski和Davey,2000)、危险发生的可能性(Tse和Tan,2011)。部分学者还进一步深化了风险的内涵,界定了风险产生的缘由,认为风险是由于决策主体的行动或决策所导致的其承受损失的可能性(Cooper和Faseruk,2011)以及某一决策所导致的未来潜在的损失(Luhmann,1996)。

此外,少数学者也提出了一些不一致的观点。例如,Denenberg和Ferrari(1966)认为风险是实际与预期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Williams和Heins(1964)认为风险是在既定情形下对结果的客观疑惑。本研究归纳了主要学者对风险的界定,见表1。

表1 风险的内涵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资料整理而成。

从上述各类对风险的界定中可以看出,风险主要是指由于行动或决策所导致的承受损失的可能性。风险具有四个方面的特性:客观性、损失性、未来性和结果不确定性。首先,尽管不同个体或组织对风险的看法不同,但风险是行动或决策中固有的、客观存在的,它在决策中是不可避免的;其次,风险会导致损失,只有当决策行为导致损失时才可以称为风险;再次,风险发生在未来而非当下,是未来结果与预测结果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最后,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这是风险最为关键的特征,只有当结果无法准确预料时,风险才会产生(陈超群,2011)。

(二)风险倾向的界定

在个体层面,风险倾向的内涵界定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Harwood、Ward和Chapman,2009)。其一,风险倾向是个体的性格特质,在不同时间和情形下具有稳定性;其二,风险倾向是个体的一种行为倾向(受情境、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它是个体冒险或规避风险的当前倾向(Sitkin和Weingart,1995)。但是,有的学者在对个体风险倾向的界定中采取了综合的观点,例如,Kuo-Ting、Chan和Tang(2010)将风险倾向界定为个体的特性,反映决定制定者采取或避免风险的累积倾向,它与决策制定者的经验增加保持同步一致性。

风险研究者指出个体层面风险倾向的概念可以延伸到组织层面,将组织看成一个整体决策机构,因此组织风险倾向可以被概念化为:组织采取或规避风险的倾向(Sitkin和Pablo,1992;Saini和Martin,2009)。研究表明,风险倾向是风险导向、习惯(行为惰性)和历史的结果(Mclain和Hackman,1999)。除了“风险倾向”一词以外,许多不同的术语都被用来描述组织风险倾向,例如,组织氛围(Kliem和Ludin,1997)、组织环境(Brown,1970)、组织文化(Specht等,2006;Harwood等,2009)。

(三)风险倾向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风险倾向与风险承担以及风险偏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了避免这些概念之间的混淆和误解,本研究对风险倾向与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1.风险倾向与风险承担。风险承担是愿意投入大量有风险资源的承担程度,即愿意为了获得较好的市场机会而愿意承担高风险的程度(Miller和Friesen,1978;庞晶,2009)。与风险倾向相同的是,风险承担的具体情境也是面临损失的可能性,即实际结果可能给组织带来损失。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风险承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较好的市场机会,而风险倾向的目的并不很明确;二是风险承担涉及具体行为,尤其是投资行为,而风险倾向属于特质或行为习惯层面的变量。

2.风险倾向与风险偏好。风险偏好(risk preferences)是指组织规避或追求风险的意愿(庞晶,2009)。风险偏好描述的是组织并不追求确定性的报酬,而是选择随机性较大的投资方式。由于风险偏好属于动机层面的变量,按照动机—行为理论,风险偏好可能对组织的行为习惯或倾向产生影响。Sitkin和Pablo(1992)在研究中建立了“风险偏好—风险倾向—风险行为”三者之间的联系,指出风险偏好对采取冒险或规避风险的倾向(风险偏好)具有影响。

三、风险倾向的维度和测量

风险倾向在多数研究中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单维度的构念,但Harwood、Ward和Chapman(2009)指出,由于风险倾向本身的复杂性,其内容结构或特性可能是由多个方面构成的。Harwood、Ward和Chapman(2009)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识别出了10项组织风险倾向特性,以及通过一个整合框架说明了这些特性之间的差异与联系(见表2)。Harwood、Ward和Chapman(2009)的多维度结构划分,其依据主要是针对一个案例的挖掘研究,维度的划分也十分细化,但这种划分方式尚需实证研究的进一步检验。

在组织风险倾向的测量方面,以往的研究主要采用自我报告式和二手数据测量方法。关于自我报告式测量,主要采用单维度问卷测量。例如,Saini和Martin(2009)在研究中开发了企业风险倾向量表,用于衡量企业采取风险战略决策的倾向,原始量表一共包含七个题项,通过决策制定的求稳性、高层管理者的胆量、企业文化对机会的鼓励性等方面考察企业的风险倾向,但经净化后,量表删除了其中的两个题项。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量表为单维结构,因子载荷值在0.69-0.87之间。信度分析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构建信度为0.86,AVE也高于基准水平0.5。此量表在该研究中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也能较好地反映企业风险倾向的构成。但是,该量表在随后的研究中没有经过其他学者的大规模验证,尤其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检验,因此该量表在推广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此外,采用二手数据测量风险倾向也是研究中常用的做法。

表2 组织风险倾向的特性和维度范围

资料来源:Harwood、Ward和Chapman(2009)。

四、风险倾向的影响因素

风险倾向受多种情境和内生因素的影响。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国家的文化环境、组织的氛围、组织以往的绩效等因素,都会对组织风险倾向产生影响。

(一)文化背景的影响

按照文化学家的观点,不同国家的人群在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Hofstede,1997),这往往也会导致不同国家的组织在风险倾向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在集体主义为导向的文化背景下,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内部之间倾向于维持紧密的关系,信任程度更高,因此组织一旦决策失败,面临损失,它可以从紧密的关系网中获取帮助,降低损失的危害。所以在集体主义导向的文化背景下,组织具有更高的风险倾向(张媛,2011)。李洁和谢晓非(2007)认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对概率知觉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可能造成对风险的评估不同,进而导致不同的风险倾向。

曾进(2009)选取了美国、比利时和中国的企业,对三国企业的风险倾向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无论是在业绩高于还是低于目标水平的情况下,中国企业都比欧美企业具有更高水平的冒险倾向。Hsee和Weber(1999)选取了中国和美国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也证实在投资方面中国比美国被试者更具冒险性。

(二)组织伦理气氛的影响

伦理气氛通常被定义为一个心理构念,是基于对个体关于什么是组织中道德操守看法的聚合。因此,伦理气氛一般被定义在组织或群体层面(Malloy和Agarwal,2001)。它反映了组织成员对组织价值观的认知,对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看法,以及伦理问题出现时应该被如何管理等。组织伦理气氛可以被分为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奉行个体利益最大化,功利主义(仁慈)追求共同利益最大化(吴红梅,2005)。

Saini和Martin(200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仁慈的组织伦理氛围可以作为一种精神“缓冲”,这种缓冲有利于做好应对高风险的战略决策出错而导致负面结果情况的准备。因此,仁慈型伦理氛围的组织明显伴有较高的冒险倾向。但是为了防止道德问题,很多企业都将雇员补偿计划更多地转移到整体企业绩效中。原因在于当自己的利益与企业绩效挂钩时,风险倾向会减弱,即使在利己氛围为主导的组织中也是如此,这将会导致对组织风险倾向产生抑制作用。

(三)历史绩效的影响

前景理论指出,在决策中存在“确定效应”和“损失效应”。确定效应是指在稳定的收益和“冒险”之间做出选择,多数人会选择稳定的收益;损失效应是指在亏损时,多数人往往不甘心,会采取冒险的行为(Kahneman和Tversky,1979)。前景理论被用来描述个体的静态,但后来延伸到组织层面,涉及以下几个假设:组织中的决策行为可以用前景理论来解释;过去的绩效对现状具有感知影响(Denrell,2008)。

按照前景理论以及企业行为理论,绩效比较差的企业或绩效低于预期目标的企业具有更高水平的风险倾向。Miller和Leiblein(1996)通过研究发现,绩效低于预期目标的企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风险倾向,希望通过寻求新的路径以改善绩效;而绩效水平高的企业恰好相反。Hende和Mitchell(1997)在研究中也指出了企业绩效对风险倾向的影响。

(四)高层管理者认知特性的影响

高阶理论指出,高层管理者的认知特性对企业的行为与绩效具有良好的解释作用(Hambrick和Mason,1984),因此企业的风险倾向受企业高层管理者认知特性的影响,尤其是企业的创始人或CEO。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认知特性的管理者对情形的判断存在差异,进而导致不同水平的风险倾向(Stoddard和Fern,1999)。由于决策时往往难以获得全面的信息,因此,管理者的模糊容忍度会影响其风险倾向(Hung和Tangpong,2010)。规则聚焦描述的是管理者寻求积极结果或者预防损失的内在动机,它与风险倾向也存在紧密的关系(Bryant和Dunford,2008)。此外,创业者的风险倾向要比管理者的风险倾向高(Stewart和Roth,2001)。

(五)组织治理机制的影响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研究中还发现组织治理机制对组织的风险倾向具有影响作用。例如,曾进(2009)在研究中指出,除了文化因素,经济发展阶段、制度安排以及经营理念都可能对中国企业的风险倾向产生影响。部分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尚不健全,导致企业管理层过度关注自身收益,使企业表现出较高的风险倾向。陈文婷和李新春(2008)选取中国中小板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结果发现家族持有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并不是导致其风险倾向与市场价值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是家族集中控股的影响。

五、风险倾向的作用结果

(一)风险倾向与组织行为

风险倾向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是简单、直观的,一个“愿意承担风险”的企业必然影响它是否会做出风险决策,例如,组织的创新、创业行为、并购等,因此风险倾向对企业的决策行为具有重要的解释作用。例如,Hornsby、Kuratko和Zahra(2002)、Kuratko和Goldsby(2004)等的研究也表明,风险倾向对组织的创业活动具有影响作用,但同时也离不开组织资源、组织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何新宇和陈宏民(2001)基于IT产业中以技术获取为导向的“以大吃小”购并活动,利用博弈论模型和风险偏好假设对企业购并动机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风险规避倾向差异是此类购并发生的重要动因。

(二)风险倾向与组织绩效

目前,风险倾向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已经被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发现,风险与绩效之间存在负向、非线性等关系,具体形成了三种主流的结论。

1.风险倾向与组织绩效之间存在直接相关关系。较高风险倾向的企业往往会增强其对不确定性的迎合度、提升战略决策效率,通过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获取高额回报,提升企业绩效(吕一博、苏敬勤和傅宇,2008)。风险倾向不仅对企业的经济绩效有影响,还与企业的创业绩效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例如,赵景峰和王延荣(2011)选取1995年至2008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结果发现,企业的风险倾向与创业绩效存在紧密的相关关系。

2.风险倾向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受行业、时间、企业产权性质等变量的调节(Figenbaum和Thomas,1988;Saini和Martin,2009)。例如,Saini和Martin(2009)研究指出,在私企之中,由于管理者可能有一个较高股份的股权结构,冒险的决定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收益,因此他们更可能将鲁莽的风险与审慎的风险分开。此外,受资本市场压力的影响,公共产权性质的企业需要不断管理股票价格以满足每季每股收益的目标,因此不太可能通过审慎的风险策略以提高绩效的概率。私营企业往往是由创业者经营的,他们比管理者具有更高的风险倾向,因此也具有最大化收益的目标。以上这三种原因导致产权性质在风险倾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着调节作用。同时,曾进(2010)基于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业绩低于目标水平的企业,其风险倾向与回报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业绩高于目标水平的企业,其风险倾向与回报没有相关关系。

3.风险倾向与组织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或者只有达到某一临界点之后,风险倾向才与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认为,业绩低于目标水平的企业,其风险与回报呈负相关关系,风险倾向表现为风险寻求;而业绩高于目标水平的企业,其风险与回报呈正相关关系,风险倾向表现为风险厌恶(曾进,2009)。换言之,在面对确定收益时,企业往往表现为风险厌恶,采取规避行为;而面对损失时,企业倾向于风险偏好,采取冒险行为。此外,Walls和Dyer(1996)指出线性偏好函数是企业在预期利润最大化背景下的最佳选择,随着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的增加,隐含的实用函数变得不厌恶风险,并最终接近线性偏好函数。为了弥补有竞争力的资本或信贷市场的影响,公司的最终投资决策受制于一定程度的风险规避,以与公司的财务实力相匹配,所以,只有达到某一点之后,风险倾向才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六、结论与展望

风险倾向是组织管理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学者们对风险倾向的内涵、测量、影响因素、绩效作用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具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但是,从研究进展来看,这些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应继续深入对风险倾向的研究。本文认为未来的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厘清风险倾向的维度结构,完善风险倾向的测量工具。在概念内涵方面,组织风险倾向的界定虽然受个体层面界定的影响,但多数研究者认为,组织风险倾向是组织采取或规避风险的倾向,它是风险导向、习惯(行为惰性)和历史的结果,至少在短期内倾向于稳定,这使得组织风险倾向也有了一个清晰的内涵。但是,在组织风险倾向的维度结构方面,研究中出现了不一致的观点。例如,在多数研究中风险倾向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单维度的构念,但Harwood等(2009)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识别出了10项组织风险倾向特性。所以,组织风险倾向是单维的还是多维的,尚需进一步检验。

在测量工具方面,尽管Saini和Martin(2009)开发了企业风险倾向量表,该量表在其研究中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也能较好地反映企业风险倾向的构成,但该量表也有一定的不足,例如,该量表没有经过其他学者的大规模验证,尤其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检验。因此,未来的研究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为完善的量表。

2.丰富企业风险倾向的影响因素研究。企业嵌入在文化环境、行业环境之中,因此企业风险倾向既会受企业自身内部特性的影响,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文化环境、行业环境的影响。由于企业的风险倾向一旦形成,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往往不大可能改变,因此,研究企业风险倾向的前置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对企业风险倾向的前置因素研究仅仅取得了初步的进展,未将一些可能的潜在影响因素纳入研究范围中。

就文化环境而言,不同国家对风险的认知、传承与评价等存在跨文化的差异,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企业的风险倾向,因此未来研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不同国家企业风险倾向差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行业环境来看,在稳定的环境与快速变化的环境下,企业的风险倾向也可能会不一样,例如,在稳定的环境下,企业的风险倾向可能要比动荡环境下企业的风险倾向低。此外,就组织自身因素而言,企业内部的规则、奖惩政策等也可能影响其风险倾向,例如,鼓励创新的政策往往导致企业呈现出较高的风险倾向等。因此,未来的研究应从文化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内部政策、规则等多个方面丰富企业风险倾向的影响因素研究。

3.深化企业风险倾向的作用结果。在企业风险倾向的绩效作用方面,吕一博、苏敬勤和傅宇(2008),赵景峰和王延荣(2011),Figenbaum和Thomas(1988),Saini和Martin(2009)等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这些研究结果也表明,企业风险倾向究竟对企业绩效产生何种作用,受行业、时间、企业产权性质等权变因素的影响。例如,在某些情境下,风险倾向对企业的经济绩效的影响作用不显著,甚至存在负向的影响。因此,深入挖掘不同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的研究在这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后续的研究应继续加以探索。

此外,从逻辑上而言,企业风险倾向对企业经济绩效、创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关系,其中存在一定的机理,但是,目前的研究对中间的影响过程或“黑箱”的研究还存在不足。当前的研究仅仅初步表明,风险倾向高的企业能够采取冒险的行为,基于“高风险,高报酬”的视角,这类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绩效,然而,未对究竟什么行为才是风险行为、它包括哪些类型等做出解释,更没有对“风险倾向—不同风险行为—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认为,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不同风险行为的视角入手,考察其在风险倾向与组织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1]Bowman E H.A risk/return paradox for strategic management[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80,21(3): 17-31.

[2]Brown J S.Risk propensity in decision making: A comparison of business and public school administrator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70,15(4): 473-481.

[3]Bryant P and Dunford R.The influence of regulatory focus on risky decision-making[J].Applied Psychology,2008,57(2): 335-359.

[4]Cooper T and Faseruk A.Strategic risk,risk perception and risk behaviour: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nalysis,2011,24(2): 20-29.

[5]Denenberg H S and Ferrari J R.New perspectives on risk management: The search for principles[J].The Journal of Bisk and Insurance,1966,33(4): 647-661.

[6]Denrell J.Organizational risk taking: Adaptation versus variable risk preference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8,17(3): 427-466.

[7]Figenbaum A and Thomas H.Attitudes toward risk and the risk-return paradox: Prospect theory explana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8,31(1): 85-106.

[8]Hambrick D C and Mason P A.Upper echelons: 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9(2): 193-206.

[9]Harwood I A,Ward S C and Chapman C B.A grounded exploration of organisational risk propensity[J].Journal of Risk Research,2009,12(5):563-579.

[10]Hender R and Mitchell W.The interactions of organizational and competitive influence on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 (1):5-14.

[11]Hofstede G.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M].New York: McGraw-Hill,1997.

[12]Hornsby J S,Kuratko D F and Zahra S A.Middle managers’ perception of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for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ssessing a measurement scale[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2,17(3): 253-273.

[13]Hsee C K and Weber E U.Cross-national differences in risk preference and lay predictions[J].Journal of Behavior Decision Making,1999,12(2): 165-179.

[14]Hung K T and Tangpong C.General risk propensity in multifaceted business decisions: Scale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2010,22(1): 88-106.

[15]Kahneman D and Tversky A.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s under risk[J].Econometrica,1979,47(2): 263-291.

[16]Kliem R L and Ludin I S.Reducing project risk[M].Hampshire: Gower,1997.

[17]Knight F H.Risk,uncertainty and profit[M].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1921: 233.

[18]Kuo-Ting H,Chan C and Tang P.General risk propensity in multifaceted business decisions: Scale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2010,22(1): 88-106.

[19]Kuratko D F and Goldsby M G.Corporate entrepreneurs or rogue middle managers: A framework for ethical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4,55(1): 13-30.

[20]Luhmann N.Modern society shocked by its risks[M].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Centre: Occasional Papers.Hong Kong: Department of Sociology,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96.

[21]Maguire S and Hardy C.Organizing process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isk: A discursive approa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3,58(1): 231-255.

[22]Malloy D C and Agarwal J.Ethical climate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Propositions and implications[J].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2002,12(1): 39-54.

[23]McLain D L and Hackman K.Trust,risk and decision-making in organizational change[J].Public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1999,23(2):152-176.

[24]Mehr R I and Cammack E.Principles of Insurance[M].Homewood,Illinois: Richard D.Irwin,Inc.,1961: 23.

[25]Miller D and Friesen P.Archetypes of strategy formulation[J].Ma-nagement Science,1978,24(9): 921-933.

[26]Miller K D and Leiblein M.Corporate risk-return relations: Returns variability versus downside risk[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39(1): 91-122.

[27]Mitchell V W.Organizational risk perception and reduction: A literature review[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5,6(2): 115-133.

[28]Roszkowski M J and Davey G.Risk perception and risk tolerance changes attributable to the 2008 economic crisis: A subtle but critical differe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 Professionals,2010,64(4): 42-53.

[29]Saini A and Martin K.Strategic risk taking propensity: The role of ethical climate and marketing output control[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9,90(4): 593-606.

[30]Sitkin S B and Pablo A L.Reconceptualizing the determinants of risk behavior[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2,17(1): 9-38.

[31]Sitkin S B and Weingart L R.Determinants of risky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A test of the mediating role of risk perceptions and risk propens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38(6): 1573-1592.

[32]Specht M,Chevreau F R and Denis-Re’mis C.Dedicating management to cultural processes: Toward a human risk ma-nagement system[J].Journal of Risk Research,2006,9(5): 525-542.

[33]Stewart W H and Roth P L.Risk propensity differences between entrepreneurs and managers: A meta-analytic review[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1): 145-153.

[34]Stoddard J E and Fern E F.Risk-taking propensity in supplier choice: Differences by sex and decision frame in a simulated organizational buying context[J].Psychology & Marketing,1999,16(7): 563-582.

[35]Tse Y K and Tan K H.Managing product quality risk in a multi-tier global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1,49(1): 139-158.

[36]Walls M R and Dyer J S.Risk propens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A study of the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dustry[J].Ma-nagement Science,1996,42(7): 1004-1021.

[37]Willett A H.The economic theory of risk and insurance[M].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51: 9-10.

[38]Williams C A and Heins R M.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M].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1964: 5.

[39]Williams S and Narendran S.Determinants of managerial risk: Exploring personality and cultural influences[J].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99,139(1): 102-125.

[40]Yates J E and Stone E R.The risk construct[A].In Yates J F (Ed.).Risk-taking behavior[C].Chichester,UK: Wiley,1992.

[41]陈超群.国有控股企业决策风险承担倾向研究——基予Bowman悖论的中国情境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1.

[42]陈文婷,李新春.上市家族企业股权集中度与风险倾向、市场价值研究——基于市场化程度分组的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08(10):139-149.

[43]何新宇,陈宏民.风险规避倾向与IT产业的兼并动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35(12):1885-1888.

[44]李洁,谢晓非.风险倾向的跨文化差异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3-4):28-33.

[45]吕一博,苏敬勤,傅宇.中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1(1):14-23.

[46]庞晶.新创企业的风险承担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9.

[47]吴红梅.西方组织伦理氛围研究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9):32-38.

[48]曾进.企业风险倾向的跨国比较——基于前景理论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5):151-157.

[49]曾进.我国上市公司风险倾向的实证研究[J].预测,2010,29(4):47-53.

[50]张媛.区域文化与风险偏好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中南大学,2011.

[51]赵景峰,王延荣.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文化特征与创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1,12:184-185.

(责任编辑:散 水)

Organizational Risk Propensity: Literature Review and Prospects

Liao Zhongju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ZhejiangSci-techUniversity,Hangzhou310018,China)

Risk propensity is an important term in the field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relevan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risk and risk propensity,and analyzes the dimension structure of risk propensity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ment scale.Then it evaluates the effects of culture environment,organizational climate,past performance and other factors on organizational risk propensity,and sorts out the un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propensity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Finally,in view of the drawbacks of current research,this paper proposes relevant issues worthy of being focused on in future research.

risk propensity; culture environment;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2015-03-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172110),浙江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5092024-Y)

廖中举(1985-),男,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F270

1001-4950(2015)08-0078-09

猜你喜欢
影响研究企业
企业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企业
企业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