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恢复期临床研究

2015-04-26 06:55袁友利石棉县中医医院四川雅安625400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5期
关键词:体针头针偏瘫

袁友利(石棉县中医医院, 四川 雅安 625400)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恢复期临床研究

袁友利
(石棉县中医医院, 四川 雅安 625400)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头针配合体针组和单纯体针组各40例。头针配合体针组给予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单纯体针组给予单纯性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头针配合体针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单纯体针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恢复期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中风;偏瘫;针刺疗法;头针配合体针;恢复期

在祖国传统医学中,中风属“半身不遂”“病风”“偏枯”等范畴,按累及部位不同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中医认为中风病机是素体虚弱、卫外不固,致使虚邪贼风乘虚而入,故而发病[1]。中风在西医学中属急性脑血管疾病范畴,如脑梗塞、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2]。我院采用头针配合体针对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8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47~89岁,平均年龄(64.35±7.83)岁;病程10天至3个月,平均病程(1.8±0.34)个月。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头针配合体针组和单纯体针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头针配合体针组患者采用头针和体针治疗,单纯体针组患者单独使用体针治疗。1周为1个疗程,疗程与疗程之间可间隔1~2天,每4个疗程完毕,对病人作1次康复评定。

头针:患者取坐位或卧位,选用28~30号1.5~3寸毫针,先用75%的酒精棉球做好清洁消毒,将针按20°~30°的角度快速刺入患者头皮,当感觉阻力减小时,即为针达到帽状腱膜下层。用拇指和食指夹持针柄,快速捻针,使针身左右旋转,速度控制在200次/min,捻针2~3min后,留针30min左右;留针期间可反复行针2~3次。穴位主选额中线、额旁1线 、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伴有中风失语者,取刺颞前线和颞后线,两线均属于足少阳胆经。颞前线为额角下部向耳前鬓发处引的一斜线,位于两鬓之内。颞后线位于颞部耳尖正上方。按照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原则进行。

体针:患者取坐位或卧位,视刺穴区不同选取28~30号1.5~3寸长的毫针持续捻转进针,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仪,每次选取5组穴位为宜,用断续波或疏密波中度刺激,以肌肉出现规律性收缩为佳,每次留针30min。上肢不遂选取手三里、合谷、内关、手五里、臂臑;下肢不遂选取阴陵泉、足三里、环跳、阳陵泉、昆仑。阴虚阳亢者加太冲、太溪、风池镇肝潜阳,滋阴熄风;血虚生风者加气诲、血诲、太渊,补气养血;痰湿阻络,加丰隆、合谷化痰熄风;气虚血瘀者加血海、膻中、足三里,益气活血通络;头晕加风池、太阳,尿失禁,尿潴留加中极、曲骨、关元。

1.3 疗效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计分法,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主症进行综合评定。 其疗效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方法,即疗效=[(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基本痊愈为治疗后≥85%;显效为治疗后≥50%;有效为治疗后≥20%;无效为治疗后<2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头针配合体针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单纯体针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3 讨论

中风偏瘫属中医脑病范畴,脑为清静之府,易虚易实,邪不能犯,犯之则病。凡病实者,非外感六淫之邪犯脑,即为痰、水、瘀、毒壅滞之证;风病虚者,非髓海匮乏,即元气亏虚。治疗宜采用祛风定脑、解郁安脑、开窍醒脑等法。中风由于病位在脑,故近取头针各穴区[3]。传统中医学著作中曾提出脑与肢体的运动关系密切,如《灵枢·海论》:“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晕,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现代临床研究表明,针刺头部穴位可以帮助改善患者大脑血液供应,修复受损神经细胞,刺激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恢复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头针是以经络穴位在头部相应区针刺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4],《灵枢·海论》:“头者,诸阳之会也。”脑与诸条经脉的联系十分紧密,全身的脏腑经络均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与脑保持联系。所以,通过头针可以医治各种病因所引起的脑部疾病,也包括中风偏瘫。笔者采用头针配合体针对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体针治疗,表明头针配合体针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治疗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时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由于中风偏瘫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病,因此在针刺治疗的同时,还须注意原发病的治疗,并配合中药治疗,嘱咐注意日常饮食起居以提高疗效。

[1] 蔡恒,李萌.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7):383-385.

[2]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6-69.

[3] 沈发勇.经络腧穴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267-269.

[4] 慎宰莹.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头针治疗中风偏瘫后脑功能重塑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5-04-03

袁友利(1975-),女,四川省石棉县中医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风病康复治疗。

R255.2

A

1673-2197(2015)15-0089-01

10.11954/ytctyy.201515042

猜你喜欢
体针头针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耳穴按压配合体针治疗酒精成瘾临床分析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