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5年前,我正式进入景山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近20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到底自己有哪些特色?自己的定位在哪里?这是我之前没有认真思考过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了清晰的目标。
研究型教师身份的实践
2012年,我开始在五年级学生中进行Scratch程序教学。我希望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软件和教材研发出相对稳定的课例,自己应用并提供给其他信息技术教师使用。
2013年5月,结合所讲程序设计,我设计了“声音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Scratch中声音的可视化操作”的课例。通过在程序中弹奏音符、绘制音符的操作,建立程序与艺术的关联,在与组内教师的不断探讨中,更是提炼出在程序教学中经常容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对于顺序结构的理解与使用。而“二百CLUB程序教学实例”更注重对于科学研究的连贯性。这是一个测试在30秒内击键次数的程序,对学生而言,这也是一个测试自己是否有成为游戏高手潜质的程序。针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程序的运行仅在测试数据与搜集数据阶段;进入初中,这一课例的应用则可推广到数据处理与数字科学中,当然,此时也可以增加传感器的硬件演示;而到了高中,则可以完全上升到研究层面,比如对照人的反应时间与机械的反应时间,撰写研究报告等。
设计型教师身份的尝试
随着智能机器人教育、数字文化创作课程、创客教育等的兴起,我尝试做一名设计型教师。除去常规的教学内容,我几乎没有哪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完全一样的,总会引入一些新的软件、硬件,或者改变一下教学形式。
2014年下学期,我在七年级学生中开设了“3V创客工作室”的选修课,同时结合学校“科技节”活动,举办了“创客1.0作品展”,组织学生参展、投票,了解创客。创客教育是一系列的个性化课程,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在尝试的过程中,我选择的是基于电子元件:电池、导线、LED灯及传感器。从3V的电池入手,让学生从点亮一盏灯,点亮一串灯到点亮呼吸灯等一系列设计开始去点亮自己心中的梦想之灯。“创客1.0作品展”的举办,增强了学生对创客的了解,使更多的学生产生兴趣,这也算是我对学习环境的一种设计。
助力型教师身份的发挥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信息技术教研组里有很多优秀教师,他们各有特长,这样的一个团队为个人的成长提供了一片沃土。教师们继承了原来教研组的优秀传统,对待同组、同行教师都是无私、热情、齐心协力地帮助每位教师成长。而当你得到这些帮助的时候,除了感谢,更多的是希望能把这种能量再传递出去,助力他人成长。对于新的技术,我们有良好的学科背景进行学习与掌握,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很容易地帮助其他学科教师将新技术引入课堂。比如,在“口语伙伴”、电子白板、iPad移动设备等软硬件的课题实施中进行技术培训与技术支持,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帮助教师把新的设备用好,将新的教学理念与硬件设备整合好。
杜威先生曾说,“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既然身处社会,就会有很多的生活故事。我与景山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故事还在不断延续。这样一个不断进步的集体既给每位教师创设了成长的空间,同时也为每位教师的个性成长创造了条件,使教师的心中始终有着不断追求完美的愿望,希望教育生命日渐丰满而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