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15-04-24 17:21于庆新
人民音乐 2014年12期
关键词:指挥家乐团大赛

于庆新

更上一层楼

由香港中乐团和西安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于7月26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落下帷幕。比赛包括2013年12月的初赛(西安),2014年7月17-19日的复赛(西安),7月23-26日在香港的准决赛和决赛。经过一系列的激烈角逐,获奖选手脱颖而出。

冠军:薛源(上海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亚军:胡柏端(香港演艺学院讲师);季军:姚申申(上海民族乐团助理指挥)。

获得其他奖项的选手是:

胡柏端获“香港优秀青年指挥奖”;薛源获“最佳香港作品演绎奖”;波洛斯基(波兰希曼诺夫斯基音乐学院教授)获“特别奖”:于兴义(台湾辅仁大学音乐研究所博士生)获“最佳进步奖”;胡柏端获观众现场投选的“最受观众喜爱指挥奖”;高伟(西安音院)获西安音乐学院选出的“最受团员喜爱指挥奖”;薛源获香港中乐团团员选出的“最受团员喜爱指挥奖”。

三年前,首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在香港成功举办。首届赛事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同和赞赏,被誉为“现代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本届比赛,无论选手水平、比赛曲目,还是评委结构和评分规则均继续彰显着比赛一贯的专业水准。

令人欣喜的是,本届参赛选手的总体水平比上届有了较大的进步,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选手对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的深入理解和整体把握普遍有所提高。由于我国迄今为止尚未形成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年轻学子们的教育环境受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影响较大,因而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遗产的生疏在所难免。艺术修养和知识结构的失衡,在上届比赛中,尤其在初赛、复赛失利的选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届选手吸取了上届选手的经验教训,因而在《春江花月夜》《月儿高》《乱云飞》等参赛作品的驾驭能力上明显增强,拾遗补缺之效果尤为显著。获得本届“最佳进步奖”的台湾选手于兴义,作为两届参赛的选手,其参赛经历颇耐人寻味。于兴义在1987年曾获得台北市立国乐团举办的第一届民族器乐协奏大赛笛子组第一名,1996年又获得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硕士学位,1993年创立了台北青年国乐团并任副指挥,2007年担任香颂室内乐团指挥,现为辅仁大学博士生,主修乐团指挥。在强手如林的首届中乐指挥大赛中,他在初赛之后就惨遭淘汰。然而,面对失败他并不气馁,也不怨天尤人。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指挥技术和艺术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去年他毅然报名参加第二届大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取得了进入6人半决赛的佳绩。为鼓励这种面对失败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评审团决定颁发他“最佳进步奖”。时隔三年,选手水平的普遍提高,由此可见一斑。

本届比赛的曲目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艺术上均具有很高的水准——复赛:古曲《春江花月夜》(选段,秦鹏章、罗忠镕编曲)或古曲《月儿高》(选段,彭修文编曲)、《昆虫世界》(选段,林乐培曲);准决赛:《乱云飞》(根据京剧《杜鹃山》改编,彭修文编曲)《梦蝶》(陈能济曲):决赛:《春江花月夜》(选段),《梦蝶》《昆虫世界》(选段)《乱云飞》三曲抽签而取其一。这些曲目,充分体现了主办者一贯的艺术理念——立足传统,融汇古今。

本届比赛由赵季平(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和阎惠昌(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任联合主席。评审团仍然是名家云集:初赛有卞祖善(中央芭蕾舞团一级指挥)、夏飞云(指挥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澄雄(台湾指挥家)、鲁日融(指挥家,西安音乐学院教授)、曾叶发(作曲家,香港教育学院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教授)及周熙杰(香港中乐团驻团指挥);复赛、准决赛及决赛有卞祖善、夏飞云、陈永华(作曲家,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主席)、陈能济(香港作曲家)、陈燮阳(指挥家,上海交响乐团名誉音乐总监)、马塞尔·温格勒(卢森堡作曲家、指挥家)、鲁日融;评审团主席由陈澄雄担任。卢森堡作曲家、指挥家马塞尔·温格勒热爱东方音乐,其多部中乐作品的成功上演令世人瞩目。他的加盟给实力强大的评审阵容增光添彩,也使比赛更展示出国际性特色。

展示比赛国际性的不仅是评审团的人员结构,报名参赛选手国籍的广泛性,也是本届比赛的特点之一。报名参赛的42名选手,除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之外,还有马来西亚、波兰、意大利、英国、俄罗斯等国家。越来越多的外国指挥关心并参与中乐指挥大赛,使比赛越来越具有更加广泛的国际性,无疑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发展的一大幸事!

波兰青年指挥家波洛斯基从数十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并闯入只有6个名额的准决赛,成为本届比赛的一大亮点!波洛斯基毕业于波兰希曼诺夫斯基音乐学院,主修指挥、作曲,他曾在葡萄牙、罗马尼亚和美国举办的各种指挥大赛中获得佳绩。我作为准决赛和决赛的观察员,亲眼目睹了这位金发碧眼的青年指挥家面对一群手持中国乐器的演奏家挥舞指挥棒的场景。他那热情四溢、滔滔不绝的分析、指令和汗流浃背的身影至今历历在目。从交谈中得知,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亚洲。为何到中国来参加这样的比赛?为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说,只因为自己十分热爱中国文化,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强烈地吸引着他。他需要对自己不断地提出新的挑战!比赛的结果他并不奢望,拿不上奖,“面子”对自己也不重要。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并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认识了新的乐器,新的乐团,新的作品……他感到十分欣慰!让他感到意外并深受感动的是中国人乐于助人的胸怀。在他以往参加的多次国际指挥比赛中,选手即竞争对手,彼此之间从不会有任何谈话和交往。这次面对比赛必奏的《乱云飞》,不仅京剧板式的复杂变化是他平生初次遇到,而且那份以简谱印制的总谱,对他无异于一部“天书”!他只能一遍遍地根据录音在“天书”上画上各种标记。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香港选手胡柏端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多次为他答疑解惑,并逐页在总谱上帮他标记和声、乐器声部等等,为他杀入准决赛克服了许多障碍。竞争对手的无私相助,使他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感到了中华民族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此刻,他多次伸出大拇指,性格率真、刚毅的小伙子眼眶里已闪烁着激动的泪花。面对他那份简谱版的《乱云飞》总谱,每一页上画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标记,那每一笔、每一划,无不渗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对此,我感慨万千!还要提及的是,《昆虫世界》这部林乐培先生具有现代技法的代表作,波洛斯基在参赛时是背谱指挥的,此举令在场所有评委和团员赞叹不止!评审会上,评委们一致表示,对虽未进入最后决赛的波洛斯基颁发“特别奖”,以表彰他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热忱和刻苦、严谨的治学精神!一个外国青年指挥家,以他的热忱、刻苦和严谨,为我国的同行们树立了令人信服的榜样!endprint

本届比赛的评审规则也日臻完善,一方面继续保留了首届对选手在指挥技巧、对乐曲的演绎、纠错能力、与团员的沟通、对中乐的认识、对排练时间的掌握、艺术感染力及舞台魅力等方面的考核范围,另一方面对某些细则也做了调整,例如,为更加全面、准确、细致地考核选手,根据首届大赛评委们的意见,在评审细则中,将“纠错能力”单项评分明确提高至占总分的20g。

与首届相比,本届大赛在诸多方面均更上一层楼。毫不夸张地说,它仍然以其高水准的专业性、令人信服的公正性和无可争议的权威性载入我国当代音乐史册,并继续成为当今诸多赛事的典范!

评委如是说

关于两届中乐指挥大赛,评委专家们如何评价?

赵季平主席在贺词中指出,西安音乐学院很高兴能与香港中乐团合办乐界盛事“第二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自首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以来,西安音乐学院便有积极参与。这一赛事是近百年来现代大型中乐表演艺术领域前无古人的一次创举,是中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还是西安音乐学院丰富学科内涵、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学科建设的战略举措,更是院团联手促进中国音乐文化传播和传承的有效行动。

阎惠昌总监认为:本届选手在把握传统音乐、戏曲音乐方面的能力比上一届有所增强,通过一系列大师班的学习,赛前的准备工作也比较充分。他非常赞赏杨立青先生的观点,即学习指挥一定要打好指挥技术、音乐修养和文化修养这三个方面的基本功。音乐修养中,包括中国音乐、西方音乐和现代音乐三方面修养的学习,对传统音乐的学习今后还要加强。在指挥技术方面,要学会以最小的动作获得最大的效果。排练中要少用嘴,多用手,要善于运用无声语言——准确的手势和肢体语言。面对文化多元、飞速发展的时代,中西音乐指挥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未来需要的是中西兼顾的全能型指挥。比赛不是发现杰出人才的唯一途径,但对参赛者而言,比赛是挑战,比赛是机遇,比赛也是学习、掌握、升华自我中华传统文化修为,驾驭现代大型中乐团和复杂、多元的现代大型中乐作品的难得机会。许多选手虽然未能进入准决赛,但水平也很高。比赛往往有一些偶然因素,希望选手不要因一时的失败而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为进一步体现比赛的公正性,他在本届比赛中自始至终不参加评审,只与赵季平共同担任大赛联合主席。

陈澄雄主席指出,两届大赛的成功举办已向世人展示出中乐团不仅已经走向世界,而且正在引领民族器乐艺术的发展。这次比赛从选手到评委都进一步体现出国际化,卢森堡作曲家曾为中乐团写过作品,受到好评,他了解中国音乐。波兰选手对《昆虫世界》背谱参赛,精心准备,令人赞赏!外国人对艺术的严谨、认真,值得我们反思!这次比赛加大了对传统曲目的考核力度,选手们对传统音乐的把握能力也明显提高。选手要学会用指挥棒,注意基本手势规范化的训练,这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他指出,纠错能力的考核,作为听辨能力这一基本素质的考核,还是应提前至复赛进行。上海某选手明知比赛日程冲突而放弃准决赛的做法,不仅伤害了选手,也伤害了比赛!举办如此规模的中乐指挥国际大赛实属不易,需要全社会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也希望中乐团在举办指挥大赛的同时继续办好音乐创作的国际大赛,全面推动中华民族器乐艺术的发展。

夏飞云教授认为,国际中乐指挥大赛是个功德无量的比赛。这届比赛所规定的《春江花月夜》《乱云飞》《月儿高》就是考核你的传统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底子,这些作品的生命力是最强的。与首届大赛相比,本届大赛最大的特点是选手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熟悉、把握有了较大的提高,令人欣慰!上海音乐学院大力支持比赛,连续两届鼓励多人报名参赛。他们懂得,比赛是锻炼,贵在参与。指挥系主任张国勇就明确要求学生,在学习西洋管弦乐队指挥的同时,必须学习民族乐队指挥。相比之下,国内一些有条件的院校对中乐指挥比赛漠然处之,令人遗憾!

鲁日融教授认为,这次西安音乐学院参与合办第二届比赛,体现了学院对培养民族音乐指挥人才的重视。他毕业后留校任教38年,除了教授二胡,就是指挥学院的民族乐队,因而深深体会到,重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西安音乐学院一贯的办学方针。这次比赛,报名参赛的选手国籍扩大了,而且水平也有所提高。获得冠军的薛源表现突出,作品处理细腻,纠错环节表现突出。但此次比赛,还是暴露出我们的选手对民族民间音乐学习的缺乏。

乔建中研究员(比赛全程观察员)指出,两届大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很多。其中,规定与自选曲目的安排,尤其让我们难忘。特别是古曲改编的《春江花月夜》《月儿高》和《十面埋伏》,分别作为前后两届的必指曲目,更反映了主办者对20世纪民族管弦乐艺术历史的熟悉,对前辈艺术家创造精神的尊重和对“中乐”指挥艺术准确而又深刻的把握。以上三首改编曲,均为现代民族管弦乐艺术的世纪经典之作。从指挥专业的角度看,它们也许被归入“简”“易”一类。但主办者正是要从所谓的“简”“易”曲目中考验参赛者是否对中国音乐的特殊韵致和中国人文精神的内核有他们自己独特的诠释。其难度,绝不在某些运用现代技艺的作品之下。他本人特别赞赏这样的安排。

陈燮阳总监指出,两届比赛极大地促进了中乐和西乐指挥的交流。现在,越来越多的作曲家投入到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创作中,面对不断发展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队,指挥家必须做到中西兼顾。这次的选手显得更加成熟,例如薛源,排练中处理细致,所点出的问题十分到位,在纠错考核中的表现尤为突出。本届比赛的选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指挥手法单调,缺乏多样、细腻的手势语言。指挥家要尊重团员,不要把自己当成救世主。乐团是指挥的衣食父母,离开了乐团,指挥什么都不是。另外,他主张指挥家要广泛接触各种艺术门类,如合唱、芭蕾舞等等,力求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指挥家。

畅想与遗憾

连续两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的成功举办,带来新人辈出的喜人局面,指挥人才后继乏人这一阻碍民族管弦乐发展的瓶颈开始得到质的突破。何为“质”的突破?我认为条件有三:第一,质的变化离不开量的积累,中乐指挥大赛的举办已带动了许多音乐院校和民族乐团对民乐(中乐)指挥人才的培养,并渐成气候,中乐大师班的盛况可见一斑;第二,立足民族传统,融汇中西,培养全面发展的中乐指挥人才——这一艺术理念在大赛相关的大师班、研讨会和评审团等等层面均已达成共识;第三,崭露头角的多位年轻指挥家实力可观,后生可畏,大赛结出的丰硕果实,已开始在相关院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指挥是乐团的领军人物,各地的民族乐团,不论是蒸蒸日上还是蓄势待发,抑或百废待兴,都将在这批后起之秀的带领下,开创民族管弦乐艺术的新天地!endprint

三年一届的国际中乐指挥大赛,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华人音乐界的一大盛事。试想,三届、四届、五届乃至十届之后,一批批像首届的孙鹏、肖超、郭健明,第二届的薛源、胡柏端、姚申申等杰出指挥新秀陆续脱颖而出,民族管弦乐优秀指挥家的队伍将是何等壮观!现代民族管弦乐发展的愿景将是何等繁花似锦!每每畅想至此,顿感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然而,欣喜、畅想之余也心生几许遗憾:

遗憾之一:报名参赛有待更加广泛、踊跃,尤其是某些有条件的院校。虽然比赛不是成功人士的必经之路,也“不是发现杰出人才的唯一途径,但对参赛者而言,比赛是挑战,比赛是机遇,比赛也是学习”(阎惠昌)。不要因失败而对比赛冷眼相看或怨天尤人。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鼓励学生积极参赛、勇于挑战的做法值得提倡和学习!

遗憾之二:在评审团宣布进入准决赛的6名选手名单之后,其中一位选手随即表示将退出比赛,理由是7月下旬将有出国演出。消息一出,全场哗然,种种谴责甚至谩骂倾盆而下。遭受突然袭击的评审团陷入了尴尬境地……最后,主席不得不宣布,5人进入准决赛。当然,作为个人,一往无前,力争闯入准决赛,勇气可嘉!而最终如愿戴上“进入准决赛”这一亮丽光环,无疑为自己增添了一份炫耀实力的资本。站在个人的角度,这些想法似乎“无可厚非”。然而,你是否想过,数十人竞争的这6个名额,每一个机会都十分宝贵!因你而浪费了一个名额,实际剥夺了另一选手获得参赛的机会,同时也给评审团和大赛的组织工作带来了诸多麻烦。两个角度,两个出发点,各执一词,似乎出现了悖论。其实,人生在世,获取个人利益均不得妨碍或侵犯他人、集体利益,这一基本的道德准则,世人皆知。在道德滑坡、世风日下的今天,成长中的年轻人啊,切莫忘记先哲的教诲:“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更不要忘记,无数成绩斐然的艺术家告诫晚辈的口头禅:学艺须先学做人!香港选手胡柏端在赛前热情帮助竞争对手波洛斯基的善举,为我们的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成为本届大赛的一段佳话。

遗憾之三:近日,有某市的国乐团宣布,明年也将举办国际指挥大赛,并明确宣称:“为你带来一个更有权威性的指挥大赛!”并在广告语中赫然写着:“不对,我们心目中的国乐指挥大师不是这样的!!”迄今为止,民族器乐的指挥大赛只有香港中乐团举办的这两届,业内公认其具有“专业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而某市国乐团所言“更有权威性的指挥大赛”,其指向及含义不言自明。很久以来,旧时代遗留下来的某些文人相轻甚至勾心斗角的遗风,在华人民乐界至今阴魂不散、影响甚广,后又因师承关系而有所延续。但凡此种种,仅见于个人之间的窃窃私语,像某市国乐团这样以乐团之名义在媒体上公开指向另一乐团的所作所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我还是初次见到,令人大跌眼镜!此事也立刻引起该地区一位政府高级文化顾问的强烈不满!“和为贵”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器乐艺术的发展,需要和谐的社会氛围,需要大家通力合作,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一切有悖于传统美德的不和谐音,都会干扰事业的正常发展。对此,我们应该有所警觉和防范。

近日,欣闻香港中乐团将与台湾国乐团于2017年联合举办第三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两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的成功举办,也为今后其他赛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相信第三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们期待着。endprint

猜你喜欢
指挥家乐团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没有绝对的天分,也没有绝对的天才——指挥家陈琳专访
滚烫的交响灵魂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曼妙地走在五线谱上
——访女指挥家、作曲家朱婕
洛庄汉墓乐器坑 恢宏的汉代地下乐团
香港中乐团第37乐季开幕音乐会:千年之声 钟乐龢鸣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
找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