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霞 张蕊
摘要 目的:为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提供有效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致皮肤及皮下脂肪层裂开患者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硫酸镁外敷和生理盐水治疗,观察切开愈合情况和患者疼痛度变化。结果:两组在换药次数及切口愈合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换药时患者疼痛程度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硫酸镁外敷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有显著临床疗效。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硫酸镁
近年来,中国的剖宫产率高达46.5%。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1.76%。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同时给医院和医生带来负面影响。我院采用硫酸镁外敷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疗程短,疼痛轻,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剖宫产术孕妇1820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致皮肤及皮下脂肪层裂开的患者30例,发病率1.65%;其中,21例腹部横切口,9例腹部纵切口,其中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12例,妊娠合并低蛋白血症5例,合并贫血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例,胎膜早破5例,肥胖(BMI>35 kg/m2)12例,妊娠期糖尿病5例。
切门脂肪液化的诊断标准:①多发生在术后3-7 d,大部分患者除诉切口有较多渗液外,无其他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切口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②切口愈合不良,渗液可见漂浮的脂肪滴;③切口无红、肿、热、痛及坏死现象;④渗液镜下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无菌操作下碘伏消毒周围皮肤,用生理盐水清洗切口,祛除脂肪液化组织及分泌物,用干纱布擦干,将25%硫酸镁液10ml用无菌纱布浸润,置切口内,无菌纱布包扎,固定。而对照组在无菌操作下碘伏消毒周围皮肤,用生理盐水清洗切口,祛除脂肪液化组织及分泌物,用干纱布擦干,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填塞切口,无菌纱布包扎,固定。均隔日换药1次,换药至伤口渗出液减少至无明显可见渗出液时,蝶形胶布固定切口上下缘,两组均不应用抗生素。
观察指标:分别记录两组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时患者疼痛程度。
评价标准:换药时观察:切口渗出情况,敷料与切口的粘连程度,有无出血,肉芽组织的新鲜度,切口面积缩小情况。换药时患者的疼痛程度:伤口疼痛程度依据WHO疼痛程度标准:①0级:无痛或稍感不适,患者表情安静;②1级:轻微疼痛,可忍受,患者表情安静,有皱眉动作;③2级:明显疼痛,仍可忍受,患者痛苦明显,有咬牙,呻吟等;④3级:剧烈疼痛,不能忍受,大喊大叫。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在换药次数及切口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换药时患者疼痛程度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讨论
近年来,随着妊娠期肥胖患者逐年增加,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的比例也在升高。伤口脂肪液化给剖宫产患者带来精神、经济方面的巨大压力。本文采用硫酸镁局部湿敷治疗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平均痊愈时间缩短3~4.5d,换药次数减少3-4.5次。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其中>85%患者表现0~1级。而对照组表情明显痛苦,77.5%患者表现2级以上。Shanz等学者认为硫酸镁局部湿敷产生高渗透压,使局部组织水肿液在短时间内吸出,达到消肿目的。镁离子能保护局部血管内皮细胞及增加内皮细胞前列环素的合成与释放,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局部循环;Weinteaub AY等学者认为硫酸镁可降低血管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减轻局部刺激症状,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起到消炎、消肿、消瘀、止痛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硫酸镁湿敷切口,能有效地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考虑与硫酸镁的这些作用有关,其相关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