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
【摘要】“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以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为目的;而后者只是把翻译当做语言教学的手段。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教学翻译”层面,不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本文总结了翻译教学的重要作用,重点探讨了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性对策,旨在促使大学英语教学从“教学翻译”到“翻译教学”实现一个质的转变。
【关键词】翻译教学 教学翻译 翻译能力
一、 引言
中外翻译界学者都曾对“教学翻译”(Teaching Translation)与“翻译教学”(Translation Teaching)的概念进行过界定和区分:加拿大学者德利尔认为“教学翻译”只是外语教学中的一种工具,用来检查学生对语言点的理解程度;而“翻译教学”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其侧重点在于教授给学生翻译的知识和技巧。黄忠廉等国内学者认为“教学翻译”是指语言教学中的中外互译,对译文的要求较低,比较适合翻译专业课程以外的其他形式的外语教学;而“翻译教学”是以翻译为教学目的的,属于专业性的,而且对译文的要求也比较高。罗选民根据教授的对象,将翻译教学区分为“大学翻译教学”和“专业翻译教学”。大学翻译教学针对的对象是非外语的人文社科或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而专业翻译教学针对的是外语专业或翻译专业的学生。本文中的翻译教学是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其教学对象针对的是非英语专业或翻译专业的学生,其教学目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使学生达到较高的翻译水平。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 “翻译”只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一定的语法、句型结构和词语的固定搭配的语言教学手段,目的并非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其结果导致了学生翻译能力培养长期受忽视,学生翻译水平欠佳。本文从四六级题型改革和社会需求两方面总结了翻译教学的重要作用,并重点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师资建设三方面探讨了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性对策,旨在促使大学英语教学从“教学翻译”到“翻译教学”实现一个质的转变。
二、 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999年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首次将“译”的能力列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但并没有得到广泛响应。2006年1月,翻译作为一个独立的题型开始出现在四、六级考试的试卷上,分值占总分的5%,测试的重点是句子、短语或常用的表达方法的中译英能力。2013年8月,CET考委会官方公布从2013年12月考次起,再次对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进行改革。此次改革举措之一就是将原来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分值由原来的5%增加到15%。可见,翻译能力作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从期末考试和四、六级试卷来看,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不容乐观。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另外,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市场需要的是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全面人才,需要的是既懂外语又熟悉本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要的是立足于本专业的基础上不但能看懂而且能翻译工作中所需资料的高素质人才。显然,单一外语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无法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培养多元化、专业性强的翻译人才也是时代赋予大学外语教学的重要使命。
可见,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但可以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还可以培养多元化、专业性强的翻译人才,满足市场需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使得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乃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因此,如何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翻译教学的效果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 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1.改革课程设置,重视翻译教学。蔡基刚(2003)认为“改革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是真正落实重视翻译教学的重要一步”。从目前各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来看,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占很大比重,而涉及翻译的内容却少之又少,主要集中在所使用大学英语教材的课后练习中。而且翻译材料多为课文中原句的套用,有别于真正的翻译训练。翻译教学长期不受重视导致了学生翻译能力培养被严重忽视,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应该明确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大力改革课程设置,真正重视翻译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较多,课时有限,翻译教学作为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想要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就必须改革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在大学英语精读、视听说课程基础上增加翻译课程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需要增加课时,这无疑对学校、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很大的负担。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翻译教学不失为一种可行性策略。根据每学期的学时,对大学英语精读、视听说和翻译教学进行平衡性分配,以每周5学时为例,精读、视听说和翻译的比例可设为3:1:1,必要时可对精读和视听说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同时,根据各高校具体的办学特色,同期开设不同类型的翻译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压缩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有助于翻译教学的落实;选修课程的开设可以确保翻译教学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2.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果。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把英语水平等同于翻译水平,认为只要掌握了语法和词汇,就可以完成翻译活动。事实上,二者并不等同。英语水平体现的是英语语言的掌握程度,而翻译水平体现的则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翻译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更注重实践和运用,属于应用型课程。叶子南曾说:“翻译中没有多少可以衣钵相传的锦囊妙计,需要的是译者本身对翻译这一跨语言活动的深刻领悟。”可见,只有亲自参与翻译实践,才能领悟其中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吸收翻译理论,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针对翻译教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构建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翻译教学可采用如下模式:理论讲授-任务分配-教师点评。教师在课上要先讲授翻译理论、技巧和方法;再结合所讲理论设定任务,让学生参与翻译实践,促进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使他们通过实践获得翻译经验,掌握翻译规律;最后对译文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点评,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的学习过程。这种模式能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在课程上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
3.加强师资建设,提高翻译素养。教师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导,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翻译水平和素养将直接影响翻译教学的效果。翻译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良好的文化意识、丰富的翻译理论和技能和广博的知识面。目前,大学英语教师以语言学或文学等为研究方向的居多,对翻译理论知识缺乏清楚的认识。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翻译素养。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组织培训、讲座等活动提高教师对翻译的认识;鼓励教师从事翻译实践,提高其翻译实践能力。教师自身也应不断加强对翻译理论的学习,提高翻译理论素养以及翻译教学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满足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大学英语教师队伍朝“双师型”发展。
综上所述,翻译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和测试的重要内容,培养多元化、专业性强的翻译人才也是时代赋予大学外语教学的重要使命。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并把翻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大胆改革课程设置、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升翻译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使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英语能力[J].中国翻译,2003(1).
[2]黄忠廉,李亚舒.译论研究及教学的新发展[J].中国科技翻译, 1997(2).
[3]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7).
[4]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张海瑞.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