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动态变化及相关研究

2015-04-23 02:27高瑞利薛新琴左平祥张云书赵平平王军英
河北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反应蛋白体积脑梗死

高瑞利 薛新琴 左平祥 张云书 赵平平 王军英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动态变化及相关研究

高瑞利薛新琴左平祥张云书赵平平王军英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体积、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第1、3、7、14天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同期收集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hs-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梗死体积大小的相关关系。结果脑梗死组hs-CRP在发病后第1、3、7、14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只有第3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梗死体积大脑梗死患者hs-CRP含量大于梗死体积小的脑梗死患者,在病后第7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关键词】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体积

作者单位: 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高瑞利、薛新琴、张云书、赵平平、王军英) ;河北省灵寿县人民医院内科(左平祥)

脑梗死后机体发生了一系列的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其中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是脑梗死后炎性反应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并与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脑梗死体积、病程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收集了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患者血清中hs-CRP的含量变化,进行相关分析,探讨hs-CR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发病24 h内入院)患者48例(脑梗死组),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8±10)岁;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正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并经CT或(和) MRI证实,并排除有下列病史及合并症者:病前2周有感染病史或住院后在采血期间发生感染性疾病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肌梗死,周围血管栓塞性疾病。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排除标准同脑梗死组),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3±12)岁。2组性别比、年龄有均衡性。

1.2方法(1)标本采集:所有脑梗死组患者分别在入院后第1、3、7、14天抽取空腹不抗凝静脉血3 ml,室温静置2 h,2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于-20℃保存待测,对照组抽取空腹不抗凝静脉血1次(处理同上)。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含量。(2)脑梗死体积计算方法:根据pullicino公式计算脑梗死体积(V)=长×宽×脑梗死层面数/2(cm3),根据脑梗死体积大小分为2组,大体积脑梗死(体积≥10 ml,n=28) ;小体积脑梗死组(体积<10 ml,n=20)。(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别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NIHSS分数越高,病情越重。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hs-CRP水平比较脑梗死组hs-CRP在发病后第1、3、7、14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发病后第3天最高,之后缓慢降低;对照组及发病第1、7、14天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7、14天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1、3、7、14天与正常对照组hs-CRP含量 mg/L,±s

表1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1、3、7、14天与正常对照组hs-CRP含量 mg/L,±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第1天比较,#P<0.05;与第3天比较,△P <0.05

指标 对照组(n=30)脑梗死组(n=48) 第1天 第3天 第7天 第14天IL-10 5.8±2.1 6.4±1.8* 8.2±2.4* #6.1±1.5*△6.0±1.5*△

2.2脑梗死组hs-CRP变化趋势急性脑梗死发生后,血中hs-CRP的含量从发病第1天就开始升高,并迅速于第3天达高峰,随后又急速下降,但于第7天后呈现一个缓慢下降的趋势,到第14天时水平接近对照组水平。见图1。

图1 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的动态变化

2.3不同体积脑梗死患者hs-CRP含量比较大体积脑梗死的hs-CRP含量均大于小体积脑梗死者,但第1、3、14天大体积与小体积的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大面积与小面积的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大体积与小体积脑梗死患者hs-CRP含量比较mg/L,±s

表2 大体积与小体积脑梗死患者hs-CRP含量比较mg/L,±s

注:与大体积脑梗死组比较,*P<0.05

组别 第1天 第3天 第7天 第14天大体积脑梗死组(n=28)6.3±2.0 8.7±2.0 6.4±1.0 5.7±1.3小体积脑梗死组(n=20) 5.6±1.4 8.3±2.5 5.5±0.9*5.5±1.4

2.4相关性分析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与血清hs-CRP水平相关性(r值分别为0.273、0.216,P>0.5)。

3 讨论

Hs-CRP是组织损伤和炎症时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由炎性淋巴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合成,可反映体内炎症的活动程度。hs-CRP能较好地反映CRP的轻微改变,敏感性好、稳定性高、不受进食及昼夜节律的影响,无年龄及性别差异,是一个良好的稳定的生化指标。正常人体内hs-CRP含量较低。但是在炎症及应激情况下可迅速升高。众所周知,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病因,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的过程均有炎性因子的介入,且炎性反应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缺血后继发性神经元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hs-CRP可作为一个独立的评价指标[2]。

急性脑梗死时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体液中可检出多种免疫递质和急性期蛋白。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组在发病第1、3、7、14天血清hs-CRP浓度均增高,尤其在第3天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观察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从发病第1天就开始升高,并迅速于第3天达高峰,随后又急速下降,但于第7天后呈现一个缓慢下降的趋势,至第14天时水平接近于对照组水平。急性脑梗死后,引起患者血清hs-CRP的这种变化趋势的机制可能与急性脑梗死时的机体应激,脑缺血造成的脑组织损伤,诱发急性炎性反应有关。上述结果与急性脑梗死后脑组织缺血损伤,脑水肿形成及炎性反应最严重的时期相吻合,提示hs-CRP在急性脑梗死后的这种动态变化与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演变有关,随着病程的延长,脑组织缺血水肿、炎性反应逐渐得到改善,hs-CRP水平呈现一个逐渐下降的趋势,至恢复期hs-CRP水平虽然仍高于正常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可能由于脑组织损伤在恢复期己部分修复,炎性反应己改善,因而血清hs-CRP水平显著降低。廖锡意等[3]报道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24 h内、7 d及3个月检测hs-CRP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hs-CRP在急性脑梗死后较长时间保持高水平,在脑卒中后的炎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认为hs-CRP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本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有一些不同,原因可能为: (1)本研究样本量少; (2)纳入的病例在梗死体积的大小、梗死部位等存在差别。(3)尚不能完全除外阴性感染的存在。

本研究结果中大体积脑梗死hs-CRP含量均大于小体积脑梗死者,但在发病第7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可能是因为:大体积脑梗死者应激反应程度激烈,炎性反应重,hs-CRP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恢复越慢;相反,小体积脑梗死者炎性反应轻,持续时间短,恢复较快,发病1周时可能已经接近正常水平。孙会秀[4]报道急性脑梗死患者大中病灶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小病灶组,大病灶组hs-CRP明显高于中病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志海等[5]报道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的大小密切相关,大梗死灶组水平高于小、中梗死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hs-CRP与脑梗死灶的大小有关。本研究结果中也提示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与血清hs-CRP水平无相关性(r分别0.273、0.216,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因为与病例的选择,样本量的大小,分组水平,梗死部位等原因有关。

血清中hs-CRP水平的升高不仅是急性脑梗死后脑损伤的标志,反映急性脑梗死的炎性状态,而且hs-CRP水平升高程度与患者应激状态、炎症程度、梗死病灶的大小、病情轻重密切有关,故检测hs-CRP的含量可预测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从而有效、及时地改善患者病情及预后,减少病死率及致残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 379.

2高建国,周农,翟金霞.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 43-44.

3廖锡意,王辛坤,周明钦.急性脑梗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 3002-3004.

4孙会秀.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中国基层医药,2010,17: 1057-1058.

5王志海,陈颖.超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灶大小相关性观察.临床医学研究,2011,28: 1270-1272.

(收稿日期:2014-11-05)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10.015

【文章编号】1002-7386(2015) 10-1490-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 743.33

猜你喜欢
反应蛋白体积脑梗死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谁的体积大
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常见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
CRP和PCT在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重型颅脑外伤进展性颅内出血与D—二聚体、C—反应蛋白的临床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