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黄色素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5-04-23 02:27王立田杨海英李云
河北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纳洛酮治疗效果脑梗死

王立田 杨海英 李云

红花黄色素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脑梗死疗效观察

王立田杨海英李云

【摘要】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脑梗死的效果。方法120例确诊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给予纳洛酮2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共2周;试验组在应用纳洛酮的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共2周。2组其他常规治疗措施无差异。治疗后观察效果并比较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组免疫功能指标在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 ;试验组免疫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纳洛酮对治疗是老年脑梗死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纳洛酮;脑梗死;治疗效果;老年人

作者单位: 064400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王立田、杨海英),检验科(李云)

脑梗死是我国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民健康。该病起病急,病死率、致残率均高[1]。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病死率随年龄增加,在65岁以上人群增加最明显。由于老年人身体各部分机能减退,各组织器官功能退化,机体对疾病导致的应激反应缓慢,所以起病比较隐匿。而一旦发病,则病情变化迅速,预后差[2,3]。所以关于老年脑梗死的治疗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在脑梗死综合治疗中,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红花黄色素是传统活血化瘀中药红花的主要有效成分,有活血化淤,通脉止痛的作用,同时它还具有改善缺血,增加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黏度等作用[4],目前临床上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已取得较好效果[5]。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能改善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对脑梗死治疗有效[6]。但有关红花黄色素与纳洛酮两者联合应用治疗老年脑梗死的效果报道不多。故本研究应用这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脑梗死,对该方案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为老年脑梗死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一定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为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确诊为脑梗死的老年患者共120例,年龄≥60岁。患者诊断按照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7],起病均在72 h内。12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9±7)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30 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9±8)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发病时间、病程及内科其他伴发疾病、既往史、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患者为初次发作,符合脑梗死的诊断;②患者在发病24 h内就诊;③患者不存在意识障碍,能够理解医护人员的意图;④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1.2.2排除标准:①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或大面积脑梗死导致深昏迷的患者;②高血压病严重,即收缩压≥200 mm Hg (1 mm Hg=0.133 kPa),舒张压≥110 mm Hg;③检验凝血酶原时间>15 s或血小板计数<10万/mm3的有血液疾病或出血倾向的患者;④发病前2周内有较严重的感染性疾病;⑤有严重的心、肺、肾、肝等内脏功能不全性疾病;⑥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⑦患者不配合观察、治疗。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3治疗方案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吸氧、降颅压、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供血、改善微循环、维护内环境稳定、支持、对症等措施。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0~30滴/min,1次/d,同时给予纳洛酮2 mg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1次/d,连用2周;对照组仅给予纳洛酮2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20~30滴/min,1次/d,2周为1个疗程。对于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内科疾病的患者继续对症治疗,治疗2周后,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4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分为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7%左右;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样本量× 100%。

1.5观察2组免疫功能变化情况2组分别于用药前,用药5、10、15 d后采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后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上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gA、IgG、IgM水平;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罗氏E601)上检测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美国BD公司Facs Canto2流式细胞计数仪测定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

1.6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者分别治疗15 d后,根据疗效标准判断其临床疗效。对照组中,临床总有效率为81.7%(49/60) ;试验组中,临床总有效率为96.7%(58/60)。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60,例(%)

2.22组hs-CRP、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的水平比较用药前试验组和对照组hs-CRP及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用药后2组血清中hs-CRP及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均下降,以试验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试验组用药后5、10、15 d血清hs-CRP、IgG、IgA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0、15 d,试验组IgM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炎性因子治疗前后水平比较2组用药前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但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IL-2、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试验组5、10、15 d血清IL-2、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同时间血清中炎性因子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hs-CRP、免疫球蛋白用药水平比较n=60,±s

表2 2组治疗前后hs-CRP、免疫球蛋白用药水平比较n=60,±s

注:与用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hs-CRP(mg/L) IgG(g/L) IgA(g/L) IgM(g/L)试验组 用药前69±12 27.1±2.3 3.3±0.7 2.35±0.45用药后5 d 49±7* # 18.6±1.4* # 2.2±0.4* # 1.69±0.41*用药后10 d 29±7* # 15.4±1.3* # 1.6±0.4* # 1.07±0.39* #用药后15 d 13±3* # 9.3±1.1* # 1.3±0.4* # 0.74±0.26* #对照组 用药前 69±12 27.3±2.4 3.3±0.8 2.37±0.48用药后5 d 59±10* 23.3±1.7 2.8±0.6 1.77±0.39*用药后10 d 42±8* 19.1±1.6* 2.1±0.5* 1.28±0.40*用药后15 d 29±7* 15.3±1.4* 1.8±0.4* 0.96±0.34*

表3 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60,ng/L,±s

表3 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60,ng/L,±s

注:与用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IL-2 IL-6 IL-8 TNF-α试验组 用药前112±12 194±16 145±16 197±18用药后5 d 73±10* # 90±10* # 93±10* # 101±13* #用药后10 d 58±10* # 45±8* # 43±8* # 52±10* #用药后15 d 42±8* # 18±5* # 21±7* # 30±6* #对照组 用药前 114±14 196±19 147±16 203±20用药后5 d 90±11* 136±16* 116±14* 155±19*用药后10 d 71±10* 88±10* 85±11* 108±16*用药后15 d 55±8* 40±9* 58±9* 72±12*

2.42组免疫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水平比较2组用药前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药后5、10、15 d CD3+、CD4+、CD4+/CD8+均比用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用药后第5天CD3+、CD4+水平、用药后5、10 d CD4+/CD8+水平虽然低于用药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0、15 d CD3+、CD4+水平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5 dCD4+/CD8+水平低于用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后试验组CD3+、CD4+、CD4+/CD8+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n=60,±s

表4 2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n=60,±s

注:与用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CD3+ CD4+ CD4+/CD8+试验组 用药前77±9 46±8 1.6±0.6用药后5 d 73±9* # 40±6* # 1.3±0.6#用药后10 d 68±9* # 39±7* # 1.2±0.5#用药后15 d 64±8* # 34±6* # 1.1±0.4* #对照组 用药前 78±9 47±8 1.6±0.7用药后5 d 75±9 44±6 1.4±0.6用药后10 d 72±8* 42±6* 1.4±0.5用药后15 d 68±9* 39±6* 1.3±0.5*

2.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入选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治疗前后2组患者均进行了心电图、胸部摄片、肝、肾功电解质、血尿便常规检查,相关指标均未见异常。

3 讨论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等血液病变及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这些病变共同作用加速了脑动脉的硬化,阻塞,导致脑梗死[8]。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出现偏瘫、肢体语言障碍等一系列相应的后遗症。因此老年脑梗死的治疗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脑梗死已成为关注所在。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药,以前主要用于解救麻醉性镇痛药急性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9],近年来在治疗脑梗死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在脑梗死时,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强烈刺激,释放大量β-内啡肽,不仅对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还参与细胞的继发性损害。纳洛酮可与β-内啡肽竞争结合脑内吗啡受体使其失活,从而改善脑部的缺血缺氧。研究发现纳洛酮应用不仅可以改善肢体功能,而且对呼吸抑制、意识障碍及语言障碍的恢复疗效显著[10]。本研究显示应用纳洛酮治疗脑梗死临床总有效率达到81.7%,证明纳洛酮对于脑梗死的治疗有效。

红花黄色素是红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通脉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同时红花黄色素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还具有抗自由基、抗氧化的作用,可减少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组织损伤;还可以降低血脂水平,从而发挥减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或稳定斑块作用[4,5]。已有研究结果显示红花黄叶素对治疗脑梗死有效[11]。它与纳洛酮联合应用,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红花黄叶素与纳洛酮联合应用对脑梗死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6.7%,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纳洛酮组,显示两者的联合使用对于治疗脑梗死效果良好,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患者发生脑梗死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大量炎性因子释放入血,导致机体免疫状态发生变化[12]。本研究发现,老年患者IL-2、IL-6、IL-8、TNF-α水平明显升高,同时急性时相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明显高于正常范围。药物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IL-2、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hs-CRP、IgA、IgG、IgM水平也明显降低。同时CD3+细胞、CD4+细胞的比例、CD4+/CD8+的比值也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逐步下降。而且试验组下降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后15 d,试验组的各项指标也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仍高于正常水平。可见红花黄叶素与纳洛酮联合应用有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尽快恢复。

总之,本研究发现红花黄叶素与纳洛酮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并明显改善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减轻全身的炎性反应,对患者的预后及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纳洛酮治疗,是值得推广的。但本研究还应扩大研究规模,所涉及的具体机制也还需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Liu X,Zhang S,Liu M,et al.Chinese guidelines for endovascular management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Interv Neurol,2013,1: 171-184.

2Huang YH,Xia ZX,Wei W,et al.The impact of leucoaraiosis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recover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study involving 279 Chinese patients.J Int Med Res,2014,42: 857-862.

3Kallio K,Nilsson-Wikmar L,Thorsén AM.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therapy for the lower extremity in elderly persons with chronic stroke: single-subject experimental design study.Top Stroke Rehabil,2014,21: 111-119.

4董芳,薛长江,王宇,等.红花黄色素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炎性因子蛋白表达升高作用的研究.心肺血管病杂志,2014,33: 281-285.

5袁鹏,刘敏,焦玉娟.红花黄色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 937-938.

6Hsu YY,Jong YJ,Lin YT,et al.Nanomolar naloxone attenuates neurotoxicity induced by oxidative stress and survival motor neuron protein deficiency.Neurotox Res,2014,25: 262-270.

7张扬,陈为安,毕涌,等.早期康复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生,2014,52: 125-128.

8Maheshwari M,Kaushik SK.Echocardiographic assessment of left atrial volume index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nt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J Assoc Physicians India,2013,61: 310-311.

9Saybolt MD,Alter SM,Dos Santos F,et al.Naloxone in cardiac arrest with suspected opioid overdoses.Resuscitation,2010,81: 42-46.

10瞿伦学,文治成.纳洛酮联合胞磷胆碱治疗重症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 1177-1179.

11武桂花,王玉芬.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 115-116.

12Li Q,Wang Y,Yu F,et al.Peripheral Th17/Treg imbalance in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Int J Clin Exp Pathol,2013,6: 1015-1027.

(收稿日期:2014-11-10)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10.009

【文章编号】1002-7386(2015) 10-1474-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 743.33

猜你喜欢
纳洛酮治疗效果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分析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