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组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和细胞,一个优秀的备课组可以带活本学科教学,使教学活动有声有色,异彩纷呈。我校历史备课组就是这样一个活力团队。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组5位教师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在历史教学的沃土上辛勤耕耘,不断探索,为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2014年经县校两级推荐,我校历史备课组被评为“市级优秀备课组”。
一、常规教研,夯实基础
中学历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必修科目,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然而现实是学生厌学历史,史学功能得不到发挥。为此,历史组紧紧围绕“史学价值”与“学生厌学”两大主题展开教研,一方面充分挖掘和彰显史学魅力,另一方面创建“问题式快乐课堂”,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激发兴趣。
1.以理论指导教研
每隔两周,教研组进行一次“问题式快乐课堂”模式或课题实验研究情况的交流,做到人人记学习笔记,天天写教学反思。
2.抓常规规范管理
常规教学做到“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听评课,认真反思。每位教师每月至少写三篇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有见解的论文或教学反思。
3.资源共享同成长
备课组长赵井桥每次出门培训都一丝不苟,回来后在言传身教的同时,又将带回的培训讲座资料自费刻录成光碟,送给县进修校和县域各位历史教师,希望没有出去的教师也能从中受益,在全县形成和谐发展的教育大环境。在她的带动下,全组形成资源共享、积极研培、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
二、课改前沿,先锋作用
2009年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历史组率先编出第一本校本教材《孙吴县简史》,填补了学校校本教材的空白。
2011年,学校启动“同上一节课”活动。历史组又充当先锋,由校长亲自挂帅进行全员听评课活动,现已进行五期,效果显著。在“同上一节课”活动中,教师增强了内功,加速了专业成长。组长赵井桥走在前列,2011年她讲授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获东北三省中学历史教学研讨会暨第七届年会一等奖,她本人被评为东北三省历史教学“学科带头人”;2012年她讲授的《改革发展中的教育》获“黑河杯”优质课一等奖,该课还在2012年被推荐制成录像课送报到省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德育示范课;2013年她执教的《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获2013年“黑河杯”教学实录一等奖。在她的指导下,2011年,历史组刘文龙执教的《明朝君权的加强》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2011年李丽主讲的《秦王扫六合》县内观摩;2012年张晓明主讲的《十月革命》获县级优质课一等奖。
三、开拓创新,学科特色
1.课件彰显学科魅力
历史组经过多年探索,研发出能体现历史学科风格特色的课件——“开篇欣赏”,即课件的开篇为组画欣赏,伴随着中国古典乐曲,一幅幅历史画面逐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很快让学生入情入境。古筝曲《出水莲》《浪淘沙》《紫竹调》《琵琶语》是常用曲目,既营造出课堂的史学氛围,又渗透了德育和美育,陶冶了学生情操,可谓一举多得。
2.科研打造鲜活历史
由于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为了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历史组在发掘历史知识的现实价值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12年,赵井桥撰写的科研论文《历史课堂变“厌学”为“乐学”的有效策略》在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学校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研究”总课题组学术论文专题评审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四、以活促教,持续后劲
1.展教师风采
2014年4月2日,我校历史备课组进行了首次特色教研活动——配乐诗朗诵“历史的回音”。与以往不同,本次历史备课组教师以配乐诗朗诵的形式,诗载情愫,语赞家园,讴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怀。活动中既有教师语言基本功的展示,也有教师个人才艺的表演;有对教师的歌颂,还有对历史的缅怀。最后一首集体朗诵《团队之歌》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2.促学生参与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历史备课组以特色作业形式推出作业展,收到了可喜的效果。本次特色作业展有两大特点:一是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前三栏为“学科中的历史”,采用手抄报的形式,以语文、地理、生物等学科与历史知识融合为切入点,让学生找出各学科中涉及到的历史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各学科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从而培养了学生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二是开辟“慧眼辨史误”栏目。由历史教研组教师总结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15个知识点,以图片形式展示,让学生找错。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加了对历史知识的探究兴趣。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面对崭新的明天,我校历史备课组的每一位教师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继续凝聚智慧,辛勤耕耘,共同撑起初中历史教学的蓝天。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