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丹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之一,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小学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注重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充分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使每名学生都树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有些课上没有时间做的模型等用具,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从而充分利用有限的上课时间。由于每年都要接新班,刚开始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也不会预习,因此,每到学习新课的时候,我就会先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内容预习新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学习内容,为上课听讲做好铺垫。
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如今,学生在课堂上敢问敢答,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名学生的发言还没结束时,有些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喊道:“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点名让另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叹起气来,根本不会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当老师正讲到重点难点时,有些学生却忙起别的事情。其实,认真倾听也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课堂上的认真倾听不仅包括认真听老师讲,而且也包括认真听同学发言,同学在回答老师问的问题时,要注意边听边思考,给同学的回答以积极的评价,如果回答错误,错在哪些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回答。另外,教师讲课一定要有吸引力,要善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善于巧妙提问和启发思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难点,并要关注所有的学生,当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时,要及时提醒。由于学生的注意力还不能保持一节课的时间,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适当设计一些闯关游戏,有目的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设置疑问,多给学生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学生的思维能紧跟教师的讲解,积极开动脑筋,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下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同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讲与练的结合,讲授应通过练习消化理解和巩固运用。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听讲的学习状态,必须注重课堂练习的趣味性。为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在练习设计上应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和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讲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时,巩固练习部分可以设计涂一涂、瞧一瞧、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认真完成作业是考察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后积极完成作业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作业是吸收、消化、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实践活动。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和审题,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应规范;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独立进行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与别人商量,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逐步养成仔细运算的习惯及验算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和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善于动脑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首先,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善于提出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使学生尽快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有顺序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究新知识,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逐步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应多观察、多引导,恰当把握时机,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五、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
最能反映出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是学生平时的作业,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这些在作业中都能及时体现出来。如果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马虎,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不容易发现,但在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这一问题就显现出来了,这时教师应抓住时间加以引导。另外,对于一些字迹乱的学生要先进行提醒,如果没有改进的话,还要进行积极的思想教育。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远不止这些,而且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养成的,必须持之以恒,有目的地加以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好习惯能让学生受益一生,我会在这方面不断努力。
(责任编辑 冯 璐)